《美國神話的終結:從擴張的邊疆到美墨邊境牆,直視美國歷史的黑暗根源》閱讀筆記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作者:葛雷‧格倫丁
閱讀評分: 3.5 / 5

💡前言

  本書討論美國擴張主義的歷史淵源及其演變。問題包括:為什麼美國總在不斷擴張,有時甚至直接介入干涉其他國家的事務?美國的擴張主義是怎樣形成的?這種擴張與它的歷史之間又具有什麼樣的關係?本書描述了美國征伐與暴力的歷史,也讓我們重新省視自己對美國的想像與認知。


raw-image


📌西進、擴張與安全閥


在美國,一樣有著擁擠不堪的城市,也有奮力反抗不願讓生命屈從於機械性例行公事、飢寒交迫的工人。但他們不是向上——向貴族和企業主——發動階級戰爭,而是向外——在邊疆上——發動種族戰爭。學徒男孩們並沒有到街壘那兒與貴族軍官們對戰,而是加入了他們的行列,西征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


  十八世紀末期,所謂的「美國」,領土範圍僅有東部海岸地區。隨著經濟發展,美國開始面臨一些種族與社會矛盾,例如,勞工的貧窮、奴隸制廢除後黑人的社會融入、工資水平競爭、失業與工作位置的保衛、犯罪率上升等問題。

  而美國對此的策略可以用一句話概括:送他們往西邊去,給予他們土地。

  西部土地在此作為了一種安全閥,用以轉移與延緩社會矛盾。例如:如何避免工人階級形成勢力?如何緩解反對者的政治鬥爭?統治階級的這些問題,西進策略幾乎提供了方案,即透過將人們散落於廣大的西部土地,分散抗議者的團體連結與力量匯聚。

  於是,誠如作者所說:勞工們不是向貴族與資本家抗議,而是跟著一起西征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


📌「自由」背後的資本家勢力

  同時,人們開始相信,只要抱持殖民者流傳下來的冒險拓荒精神,只要向外出走、獨自前行、努力奮鬥即可獲得成就。這於是也逐漸使得人們形成某種崇尚個人主義與「自由」主義的傾向。

  至於政府,則是被認為無需設法改革貧窮,也不應介入企業與社會運作,如此才可維護個人「自由」。

  然而這不過是一個說詞。因為任何政府與政策必然有它的立場。與其說拘泥於政策是不是「自由」放任,不如討論政策究竟是由哪個階級群體在主政,並且對哪個階級群體有利?

  作者提醒我們,西部的拓展是資本家與政府共同主導的產物。早在拓荒者西進之前,資本家及其政府為了替西進政策鋪平道路,就已先投入資金並派出軍隊驅逐當地的美洲原住民與墨西哥人。

  美墨的邊境問題甚至也一直延續至今。上世紀末,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通過後,導致墨西哥勞工與農民工資惡化甚至失業。部分墨西哥人民北漂至美國。美國政府則是將邊境快速軍事化,限制墨西哥民眾進入,甚至讓新納粹團體在邊境活動,四處殺害、虐待中美洲移民。

  於是,美國企業在墨西哥使用廉價勞動力,因此得以腰纏萬貫。而墨西哥勞工農民則持續受到壓榨,甚至流離失所或遭到邊境新納粹的攻擊而喪失生命。

  因此,美國所謂的「自由」,正如作者所言:那通常指的是資本家在國內外剝削勞工、奪取資源的自由。

  一如日後我們所看到的,美國也將透過軍事行動佔領或介入中南美洲、中東地區國家,以爭奪當地資源,並確保資本家能夠奪取利益。


📌「自由」與戰爭

  十九世紀末期,西部已沒有土地可供進發。於是,焦點被轉移至向海外擴張。例如:美國對西班牙的戰爭,佔領菲律賓,插足海地、厄瓜多等中南美洲。

  二戰後的冷戰局勢,更為美國提供了輸出「自由」的藉口。美國勢力擴及日本、南韓、台灣、越南與東南亞,進而擴張所謂「自由」的邊疆,也就是資本家投資與壓榨的自由,及其遏制勞工權力與社會主義的自由。

  這些軍事行動甚至被包裝成社會流動的管道:工人、黑人、底層人民被整合進戰爭體制,但他們可獲得住房權、醫療權。美國又再次透過軍事擴張轉移美國社會內部貧窮與種族矛盾問題。

  而為了維繫資本家的利益,美國也在一些地區操縱局勢。

  例如,一九七〇年代的智利人民選出了阿連德總統的類社會主義政府,主張提高工資、土地改革、國有化政策。隨後,美國為了自身資本家的利益,遂在當地扶持軍方及獨裁政權發起政變,致使阿連德政府垮台。其後,智利歷經十餘年獨裁統治,許多反抗人士也遭到拘捕甚至殺害。

  而這只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


小結

 📌一些小問題

  本書主要從歷史描述方面展開討論。不過有幾個小問題或可補充。

  其一是社會各階層的關係。美國社會內部不同階級群體究竟形成什麼樣的關係?而這些階級或群體勢力的對比,又如何影響擴張政策的形成?

  其二,本書論述綿密,但對美國基礎歷史較不熟悉的讀者,閱讀時會有點難以進入本書的敘事。若搭配美國大事年表服用,或可更加釐清前後內容。

  其三,在資本主義市場飽和、利潤率日趨下滑時,通常需要更新投資或向外擴張市場,而後者有時也伴隨著軍事行動。如果再將資本市場的運行規律加入討論,或許可以更加探析政治與經濟的關係。

 📌結語

  本書有些段落的討論,總令人想到台灣。例如關於美國的拓荒者、個人主義及其「自由」主張,以及參考資料中提到,個人主義與資本主義相互交織,而導致人們帶有的「社會主義精神官能症」。

  今天,當勞工出來爭取權益時,台灣有些人還是會不明究理地批評勞工,然後一看到社會主義的理念就急跳腳。在這些人看來,一切都只是個人的問題,沒必要抗議,不爽可以不要做,自己出來當老闆就好了。

  上述這類觀點的形成,也與先前台灣曾經的某種拓荒有關。我們當然不是向外拓荒。我們「拓荒」的場所在於小型工商業,譬如工業化時期一些勞工為了躲避壓榨與管控,於是出外開設小工廠、黑手變頭家,或擺攤、小販與夜市,以及後來的各種創業神話與各式各樣的商家。

  這些當然都是勞動者維生的方式。但假如我們仔細檢視相關政策的研議,或許也不難發現有關單位對於創業背後的安全閥考量:遏止勞工形成獨立的勢力,避免勞工在職場與政治上對資方進行反制,進而讓大小資本家、企業主的思維得以擴張至社會各層面。於是,在這方面,我們與美國的發展似乎也有某種程度的相似。

  只不過,美國走向戰爭,或扶持地區集團為美國在前線代理戰爭(俗稱炮灰),導致許多民眾家破人亡。而半個多世紀以來經常被美國牽著走的我們,又將走向何方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他只是同情地看待這一切,看著父權與上層社會的暴力,如何將人們染上暴戾之氣,連同他自己也被捲入其中。他承受,但不是原諒,只是沒有花時間再去追究。   於是故事也由此帶出問題:暴力的惡性循環究竟如何終止?如果生命是一種在時間裡的完成,那麼,剝奪時間不也是相當於剝奪生命?
  階級是個日常問題,也是社會中歷久不衰的議題。但它究竟意味著什麼?究竟該如何理解與界定?本書試圖在馬克思主義的框架中,整合各家社會學的階級分析,討論這些論點的邏輯、優點與侷限。
  卡西是一名青年,來到宜蘭經營瓦斯行。故事在他與瓦斯業同行、客戶及其家人的互動中展開,以不同人物的生命經歷為基底,各自向外輻射,在關係裡形成多重交集。書中描述瓦斯工人的勞動、職業傷害、瓦斯工人對職業與人生的想法、社會對瓦斯工人的觀感等問題,讓我們對瓦斯行業有重新的認識。   
  本書首先簡單回顧法國歷史,並將甜點視為上層社會與國家的文化戰略,進而考察甜點對於不同階級群體的意義,以及歷史與社會變遷與法國甜點之間的關係。
  一個名為蓋茲比的青年,底層出身,白手起家發跡致富,試圖再次追尋昔日戀人。但對方早已嫁人,嫁給和她同樣是上流社會的男子。儘管她也承認過去與蓋茲比的戀情,但卻不想拋棄現在的婚姻。於是,劇情在階級隔閡、衝突和意外中扣合起來,並由此透過人物關係與象徵手法帶出主題:關於夢想的追尋及其幻象的破滅。
  糖在今日已是許多人的生活必需品。但在四、五個世紀以前卻不是如此。當時,糖還只是稀缺品或上層社會的奢侈品。後來才逐漸流入一般民眾家用。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本書討論的正是這個過程,內容圍繞糖與生產、消費、階級和權力等面向展開探索。
  他只是同情地看待這一切,看著父權與上層社會的暴力,如何將人們染上暴戾之氣,連同他自己也被捲入其中。他承受,但不是原諒,只是沒有花時間再去追究。   於是故事也由此帶出問題:暴力的惡性循環究竟如何終止?如果生命是一種在時間裡的完成,那麼,剝奪時間不也是相當於剝奪生命?
  階級是個日常問題,也是社會中歷久不衰的議題。但它究竟意味著什麼?究竟該如何理解與界定?本書試圖在馬克思主義的框架中,整合各家社會學的階級分析,討論這些論點的邏輯、優點與侷限。
  卡西是一名青年,來到宜蘭經營瓦斯行。故事在他與瓦斯業同行、客戶及其家人的互動中展開,以不同人物的生命經歷為基底,各自向外輻射,在關係裡形成多重交集。書中描述瓦斯工人的勞動、職業傷害、瓦斯工人對職業與人生的想法、社會對瓦斯工人的觀感等問題,讓我們對瓦斯行業有重新的認識。   
  本書首先簡單回顧法國歷史,並將甜點視為上層社會與國家的文化戰略,進而考察甜點對於不同階級群體的意義,以及歷史與社會變遷與法國甜點之間的關係。
  一個名為蓋茲比的青年,底層出身,白手起家發跡致富,試圖再次追尋昔日戀人。但對方早已嫁人,嫁給和她同樣是上流社會的男子。儘管她也承認過去與蓋茲比的戀情,但卻不想拋棄現在的婚姻。於是,劇情在階級隔閡、衝突和意外中扣合起來,並由此透過人物關係與象徵手法帶出主題:關於夢想的追尋及其幻象的破滅。
  糖在今日已是許多人的生活必需品。但在四、五個世紀以前卻不是如此。當時,糖還只是稀缺品或上層社會的奢侈品。後來才逐漸流入一般民眾家用。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本書討論的正是這個過程,內容圍繞糖與生產、消費、階級和權力等面向展開探索。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如果你是間諜,那我就是間諜之妻。   聰子是誰呢?或者說優作的妻是什麼呢?這便看完《間諜之妻》後最深刻的疑問了。如同這部以兩種角色結合而成並命名的電影,如同泰半戰爭類型電影中,以戰爭下的個人映射時代之暗面的理念起點,在「間諜」與「妻子」的意義下,企求平衡是種憨傻,那企求愛也會是嗎?
千年前的歷史榮光,透過物質遺跡被挖掘,製作、使用這些器物的人,卻早已灰飛煙滅,人類的軀體多麼脆弱不堪;歷史的長河悠遠擺盪,千年的時光,只是一瞬,個人的一生,也就更遠遠相形見絀;然而「從人類在洞穴牆上留下第一個手印開始,我們都是時間延續的一部分,人不會真正死去。」
百年前戰爭下的旅行物語,跟活在現下的普羅大眾所想像的,其實很不一樣。你的旅行當然可以因戰爭而取消,但我要在烽火漫天繼續我的行程,也實屬合理,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如果你是間諜,那我就是間諜之妻。   聰子是誰呢?或者說優作的妻是什麼呢?這便看完《間諜之妻》後最深刻的疑問了。如同這部以兩種角色結合而成並命名的電影,如同泰半戰爭類型電影中,以戰爭下的個人映射時代之暗面的理念起點,在「間諜」與「妻子」的意義下,企求平衡是種憨傻,那企求愛也會是嗎?
千年前的歷史榮光,透過物質遺跡被挖掘,製作、使用這些器物的人,卻早已灰飛煙滅,人類的軀體多麼脆弱不堪;歷史的長河悠遠擺盪,千年的時光,只是一瞬,個人的一生,也就更遠遠相形見絀;然而「從人類在洞穴牆上留下第一個手印開始,我們都是時間延續的一部分,人不會真正死去。」
百年前戰爭下的旅行物語,跟活在現下的普羅大眾所想像的,其實很不一樣。你的旅行當然可以因戰爭而取消,但我要在烽火漫天繼續我的行程,也實屬合理,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200餘年美國發展史也是一部淚滿衣襟的移民難受史,幾乎所有推動美國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和發展浪潮,均與外來移民息息相關。美國權力精英打著實現“美國夢”的幌子,廣泛吸納世界移民,卻自始至終奉行“合則用、廢則棄”的功利主義,在外來移民創造美國財富後,將其視為國家財政和福利造成負擔的外來者、威脅美國政治制度
Thumbnail
這幾年常會看到有關撕裂美國的討論,特別是三普第一次選總統,三普挑釁的言語不斷衝擊撕裂美國的價值核心,好像美國原本是一個很團結一致很有共識的國家。在往前一點的討論就是1960年開始激化的左右文化戰爭撕裂了美國,只不過沒像三普那麼挑起全球敏感神經,本書就是要告訴你,美國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長期以來大家互
Thumbnail
自十九世紀末以來,美國多次對拉丁美洲國家進行政治、經濟、軍事等多方面干預,直接或間接改變拉美各國政府政策,使其維持親美反共立場,確保美國在拉美的利益。
Thumbnail
書名中的革命是指1776年爆發的美國獨立戰爭,原本看書名還沒意識到,一開始以為跟中南美洲的革命歷史有關,買回來看時才知道是美國獨立戰爭有關的歷史。之前看了一半就沒看,最近看了《大亂局》後,想起來這本書有歷史相關性,所以就重頭再看一次,並把他看完。 其實本書設定讀者客群應該是美國人,特別是那些熟讀美
美國國土面積983萬平方公里, 尚且容不下幾十萬的印地安人. 蘇聯1991年底解體後, 美國領導北約進行東擴, 持續對俄羅斯步步進逼. "擴張"是美國患解內部矛盾鬥爭的特效藥, "邊疆理論"是美國宗教信仰"昭昭天命 manifest destiny"的實踐戰略. 美國已形成心理學家洛姆所說的"權威主
Thumbnail
每一個瞬間都是新的觸動,每一處行腳都有讀萬卷書的繽麗。我願以這枝拙筆,寫下身處太平洋另一岸的心得與感思,讓雙足所行、雙目所見,以文字留下一些曾經的痕跡。
200餘年美國發展史也是一部淚滿衣襟的移民難受史,幾乎所有推動美國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和發展浪潮,均與外來移民息息相關。美國權力精英打著實現“美國夢”的幌子,廣泛吸納世界移民,卻自始至終奉行“合則用、廢則棄”的功利主義,在外來移民創造美國財富後,將其視為國家財政和福利造成負擔的外來者、威脅美國政治制度
Thumbnail
這幾年常會看到有關撕裂美國的討論,特別是三普第一次選總統,三普挑釁的言語不斷衝擊撕裂美國的價值核心,好像美國原本是一個很團結一致很有共識的國家。在往前一點的討論就是1960年開始激化的左右文化戰爭撕裂了美國,只不過沒像三普那麼挑起全球敏感神經,本書就是要告訴你,美國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長期以來大家互
Thumbnail
自十九世紀末以來,美國多次對拉丁美洲國家進行政治、經濟、軍事等多方面干預,直接或間接改變拉美各國政府政策,使其維持親美反共立場,確保美國在拉美的利益。
Thumbnail
書名中的革命是指1776年爆發的美國獨立戰爭,原本看書名還沒意識到,一開始以為跟中南美洲的革命歷史有關,買回來看時才知道是美國獨立戰爭有關的歷史。之前看了一半就沒看,最近看了《大亂局》後,想起來這本書有歷史相關性,所以就重頭再看一次,並把他看完。 其實本書設定讀者客群應該是美國人,特別是那些熟讀美
美國國土面積983萬平方公里, 尚且容不下幾十萬的印地安人. 蘇聯1991年底解體後, 美國領導北約進行東擴, 持續對俄羅斯步步進逼. "擴張"是美國患解內部矛盾鬥爭的特效藥, "邊疆理論"是美國宗教信仰"昭昭天命 manifest destiny"的實踐戰略. 美國已形成心理學家洛姆所說的"權威主
Thumbnail
每一個瞬間都是新的觸動,每一處行腳都有讀萬卷書的繽麗。我願以這枝拙筆,寫下身處太平洋另一岸的心得與感思,讓雙足所行、雙目所見,以文字留下一些曾經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