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5|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目前污染教會的常見論點:交換論(1)

成功神學其實是交換論的騙局

最近幾十年來,有個在全球造成很大問題的神學觀,叫做成功神學,這種神學概念大家可以上網查查,基本上這幾年講「成功神學」四個字大概都會被開噴,雖然還沒徹底黑掉,但已經被很多人警覺到問題了,因為完全就是異端邪說,只是在複製歷史上各種邪教的說法,後拿聖經內容包裝(你放心,這些異端最愛叫人家不要研讀聖經,免得你揭穿他們的謊言)。

但還沒結束,其實去書店還是可以看到一堆成功神學的書籍,哪怕作者可能早因為性侵、非法吸金、詐騙之類被抓去關或起訴,或者因為出軌、逃漏稅被揭發而身陷醜聞(這一點很重要,這類教會的首腦雖然往往自稱使徒先知領袖很像很偉大,卻幾無例外的最後都會因為違法被抓去關),畢竟他們自己的教會還是非常巨大(這些靈恩派異端往往都是個人巨型教會),但總是不能像過去那樣呼風喚雨。不過這些人大多還有自己的媒體甚至企業,依然可以囂張過日子就是了。

但就算成功神學被很多人警惕,其實改個名字一樣可以滲透,至少在台灣就是這樣,哪怕這些異端神棍不再被邀請來台灣,多的是牧者喜歡引述他們的話(韓國那幾個就超受歡迎),或者換個名詞繼續招搖撞騙。

今天讓我來介紹這個異端論點,這也是目前在警戒「成功神學的靈」(靈恩派教會超愛這種說法)時比較欠缺的社會學理論根基,其實就是社會學裡面非常正常的「交換論」。

交換論是社會學模型之一

話說在前頭,社會學裡的交換論是非常正常的一種社會互動理論,充斥在我們生活當中,甚至是最表淺的經濟模型基礎,基本上是大一社會學導論就會提到的基本理論。顧名思義,人跟人之間的相處,很多時候是建立在交換這個行為上的,例如以物易物交換貨品或服務、用工作交換報酬,這絕對都沒有問題,也沒有什麼道德上的爭議,只是一種互通有無的動作,畢竟我們不可能不依賴他人獨自生存,我們的生活本來就是靠著集體支撐的。現代經濟貨幣體系其實就是交換論發展下的產物。

非常容易懂,而且沒什麼問題,十分正當。

但交換論這種社會模型可不是萬能的,別的不談,拿來解釋家庭關係就會發生問題,比方說現在還有多少人會說養兒防老,或者說,如果用交換論解釋養兒防老,那人家可能懶得理你,因為養兒防老不該成為目的,父母愛子女不該有條件(例如要求孩子考第一名,不然就是不孝,枉費父母栽培),而因為子女愛父母因此照顧年邁父母,也不該視為童年受撫養的償債行為。

在講愛的時候,交換論本身不但不能解釋,甚至是一種侮辱了。

請記住交換論只是人類社會學模型裡的「其中一種理論」,也只能解釋一部份社會行為,不是全部。

但卻有人把交換論搬到神學裡面來講。

不過,說起來這也是很古老的信仰模型,我獻上祭品,神明就該給予保佑,或者取消我的罪惡。

是的,舊約時代的確有這種「行為」,這是全球通用的行為,出現在所有原始宗教裡面,我是說「行為」,因此全球幾乎都有殺人獻祭的模式(猶太教從一開始就嚴格禁止,因為周圍文化全都這樣做,因為大家都很清楚人命是終極的獻祭--只要不是獻自己的命),而一般獻祭當然是非常普遍,直到今日,去廟裡拜拜也大都是這種獻祭行為。

採用交換論的基督教神學是異端邪說

這裡要先區分一下,畢竟我上面針對「行為」有加上引號,因為事情沒那麼單純。

真正核心是「動機」,簡單說,你是出於哪種念頭去進行獻祭行為的?

上帝接受亞伯的祭品而不接受該隱的,因為亞伯的獻祭是誠心敬拜⋯⋯誠心是什麼?是相信獻祭一定會得到好處,還是「上帝如此偉大,我該把最好的給祂」。沒錯,大家都懂得選後面這個答案才是好的(至少是比較漂亮的),但實際上絕大多數人的獻祭行為想的是前一種。

所以要求發財、求健康、平安、求功名、求姻緣。

沒問題,當然這些都可以求沒錯,但要先搞清楚「你憑什麼求?」

對,因為我有奉獻、我有送祭品、我有念佛號、我有打坐、我有吃素好幾天⋯⋯

但這就叫做交換論。

對,全世界的宗教幾乎都在講交換論,因為最容易理解也最直接可「獲得好處」,在社會學裡也是完全正當的事情,但只要拿來套在上帝的真理上,這就叫做異教的邪魔歪道。

因為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完全不是交換論,如果開頭提到家庭關係就不能套用交換論,那麼我們跟上帝就更不可以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