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5|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大腦科學】記憶力滿血回復的黃金時間點

Image by NickyPe from Pixabay

Image by NickyPe from Pixabay




遺忘曲線(Forgetting Curve)

擷圖:《Fluent Forever How to Learn Any Language Fast and Never Forget It》


我們學習新內容(資訊、知識或技能)的 1分鐘後,我們能記憶100%的學習內容。

我們學習新內容(資訊、知識或技能)的10分鐘後,我們能記憶70%左右的學習內容。

我們學習新內容(資訊、知識或技能)的20分鐘後,我們能記憶60%左右的學習內容。

我們學習新內容(資訊、知識或技能)的30分鐘後,我們能記憶50%左右的學習內容。

我們學習新內容(資訊、知識或技能)的 1小時後,我們能記憶47%左右的學習內容。

我們學習新內容(資訊、知識或技能)的 1天之後,我們能記憶30%左右的學習內容。

我們學習新內容(資訊、知識或技能)的 1週之後,我們能記憶25%左右的學習內容。

我們學習新內容(資訊、知識或技能)的 1個月後,我們能記憶20%左右的學習內容。

我們學習新內容(資訊、知識或技能)的 6個月後,我們能記憶18%左右的學習內容。

我們學習新內容(資訊、知識或技能)的 1年之後,我們能記憶15%左右的學習內容。

我們學習新內容(資訊、知識或技能)的 5年之後,我們能記憶13%左右的學習內容。

我們學習新內容(資訊、知識或技能)的10年之後,我們能記憶10%左右的學習內容。


德國心理學家 Hermann Ebbinghaus 為了想要了解我們為什麼會忘記,以及如何避免忘記,而開始了有關「記憶」的實驗研究(1880年代)。

實驗發現了驚人的結果,其中之一即「遺忘曲線(Forgetting Curve)」,具體、視覺化描述了我們接收新訊息及學習新內容後隨時間推移遺忘的速度。


有幾個關於記憶須注意的關鍵點:

  • 我們在接收新訊息或學習新內容後不久(10分鐘),如果沒有複習或加強學習的情況下,記憶力將會有最大幅度的滑落,1小時後所能記住的不到一半。
  • 訊息或內容是以明確呈現、條理組織的,會比雜亂無章的訊息或內容更能夠記得住。
  • 心理層面也會影響記憶力,我們感到壓力時,記憶力會下降;我們睡眠良好時,記憶力會上昇。
  • 假如我們接收的訊息或學習的內容是沒興趣或無意義的,記憶力下滑會符合遺忘曲線的規律;假如接收的訊息或學習的內容對我們而言是感興趣的或有意義的,那麼記憶力則會對抗遺忘曲線的規律,而使我們更容易記住所接收的訊息或學習的內容。


每一次的複習或加強,就像打一支Boost針,讓記憶力回升100%!

每一次的複習或加強,時間間隔一次比一次要拉長,增加記憶的持久力和續航力。

每一次的複習或加強,會讓忘記速度一次比一次減慢、回想記住一次比一次更久。

何時複習或加強,恰當時間就在於接收新訊息或學習新內容後記憶力開始明顯下滑、卻還未需要重頭學習的時間點。


原圖:維基百科


接收新的訊息及學習新的內容,複習或加強的關鍵時間點:

  • 1天
  • 1週
  • 1個月
  • 6個月


如要更準確拿捏複習或加強的時間點,更切合個人差異,可以更進一步考量下列幾點:

  • 接收訊息或學習內容的類型
  • 你需要記憶的訊息量或內容量
  • 你需要保持記憶猶新的時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