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頭會覺悟嗎?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此文為明亮先生寫於2021年1月29號

觀念頭的本質

觀念頭,俗話說就是看著思想。據說這是佛經裡面推薦的竅門,也是很多禪師推薦的修行方法。但為什麼看著思想的時候,看著看著,思想就似乎停下來了,沒有思想了。然後你做別的事情,不再看思想了,思想就像潮水那樣湧來。為什麼?

首先講講比較究竟的說法,我們並不知道「思想」,我們知道的都是關於思想的知識和概念。例如,大學裡面有心理學專業,你可以獲得心理學博士學位成為心理諮詢師,為那些困擾於心理問題的人開解,或把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正面方向,這些關於思想的知識和學問不等於你知道了「思想」。你永遠無法真正知道思想是什麼,就像人們有很多關於夢的知識和學問,但沒有人會告訴你到底什麼是夢。我也無法告訴你夢是什麼,我只能說,無論你稱思想為思想還是稱夢為夢,它們都不是思想上想像出來的那個可以確定的東西。

釋迦牟尼的教導

我們尊敬的釋迦牟尼大師也沒有告訴你思想理智到底是什麼,他乾脆否定了思想理智的存在,他在《心經》中說:「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他否定了色、感受、思想、行為、識別,也否定了眼界,即視覺世界,最後他否定了整個意識世界。讓我用白話來補充一下,就是無論現實到底是什麼,都不是「色、受、想、行、識、視覺、意識」這些概念或東西。換句話說,是思想把現實解釋為以上這些確定出來的情況,以上這些情況都不真的成立。現實就是無法言說的「那個」(THAT),它太無限了,以至於無法言說,無法確定。

(編者註:明亮先生使用THAT來表達最真實的我們,我們的生命本質,不可言說的存在)


假設概念成立的情況

好了,究竟的講完了,讓我們利用概念做一些假設,假設這些概念是成立的,也就是說真的有思想這個東西,真的有意識這個東西,真的有感受、行為、識別、視覺這些東西或屬性。回到最前面的問題:為什麼當你開始觀察思想後,逐漸地思想就被觀察沒了?然後,當你不觀察了,思想就會照常地湧來。為什麼?

因為觀察思想的那位本身就是思想!是思想在觀察思想自己!是思想解釋出來:「啊,我感覺好像思想停滯了」這個結論。其實,思想沒有停止,思想僅僅改變了顯現質地,從「思考日常生活事件」的一段段因果關係的分析切換成「我在觀察思想」這個意識狀態了。你明白了嗎?「觀察思想」這個邏輯本身就是思想。也就是說「觀察思想」無法超越思想。思想是沒有可能超越它自己來觀察它自己的。這個悖論等同於:我是無法超越我來觀察我的。也等同於:意識是無法超越意識來證明意識的存在。


思想和意識的統一性

讓我們稍微究竟一點,我們發現,思想和意識看似是兩個不同的詞彙,其實是同一個能量顯現效應:THAT。只不過在邏輯上我們把不可分割的THAT分割成這是思想,那是意識。也許你會說,某天早上醒來的時候,我只體驗到意識存在,但還沒有思想。對,這樣的說法是可以的,但不等於說思想和意識是兩樣不同的東西。人們把「思考邏輯問題」的顯現效應定義為思想,而不把純粹的意識定義為思想。其實,這是狹義的定義。我說,只要你感受到了意識,廣義的思想已經出現了。意識等同於廣義的思想。


觀察思想的過程

我沒有建議你不觀察思想。我以前在靜坐開始的時候都是這樣做的,一開始一段時間,比如幾個月中,無論你怎樣觀察思想,思想都會頑固地涌上來,但逐漸地,思想會隨著觀察時間的延長而逐漸變慢,然後減少,然後看似停歇了。但意識還在,好像進入了一種不黑不亮的意識真空,這時候會出現一些特殊經驗,比如能量填滿整個一切的感覺,比如自己是一切,一切都是自己的感覺,比如超越時間空間的感覺,這些都是特殊的體驗,挺美好的。如果你沒有體驗過,不妨去體驗一下。但不要把這類看似神聖的特殊經驗當成為「覺悟」。


覺悟的真諦

不,如果「覺悟」就是這類看似美好的特殊經驗,你太小看了THAT了,你把THAT定義為有限的經驗形式了。這種體驗和你第一次去海中游泳一樣是特殊經驗,讓你開了眼界,知道了經驗顯現效應是無限多樣的,也就是說讓你知道了你自己的魔術是無限多樣的,沒有任何限制。


高級瑜伽的觀察方法

有沒有更有效的觀察思想的竅門?有,高級瑜伽也觀察思想,但已經超越了觀察思想內容的那種觀察方式。高級瑜伽的觀察思想不是按照「我在觀察思想」這個邏輯,而是類似享受思想邏輯流的升起、流過、消退的那種無介入方式來觀察思想。你只要隨著能量的起伏,享受其中,但沒有「我」這個主觀概念出發點。高級的觀察思想不關心思想在思考什麼故事內容,而是感受到思想能量類似海浪一樣一波一波地拍打海岸線的感覺,你不把思想當作壞蛋來處理,而是當作自己的固有本能能量來享受。

raw-image


隨思想流動的觀察

你感受到了思想來,流過了,然後走了,然後下一個思想來了,流過,走了,你享受在這個無害的能量顯現效應中。你不關心思想具體在想什麼內容,而是把它們當成無害海浪一樣。你會感覺到你不真正擁有思想敘述的那些內容,你就是思想能量本身,在震盪,在流動。就算一千萬個思想念頭流過,都無所謂。就像你在大遊輪上看著浩瀚無垠的大海,你會糾結到底有多少波浪嗎?你不會。


不排斥也不依附的態度

這就是不排斥也不依附的態度。你不在乎思想會怎樣,也不在乎思想有還是沒有,來了還是沒有來,內容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你對這些都不感興趣。但你知道,無論有沒有思想,無論有沒有意識,都是自己的終極生命力,都是OK的。


覺悟與觀念頭的關係

回到標題問題:「觀念頭是否會導致覺悟?」。

覺悟和觀念頭無關。真的有「覺悟」這回事嗎?假如有「覺悟」這個美好狀態,誰是受益者?如果你真的認為有一個覺悟的受益者在那裡,哪天這個受益者獲得了一個大獎:覺悟。只要這樣的信仰存在,這就不是覺悟。

不,當下此刻,從來沒有那個受益者的「你」。假如真的有覺悟這回事,當下此刻早已經是它了。是它了,為什麼還要節外生枝地添加一個「覺悟」的虛幻目標?

當你明白了當下此刻的自己是不需要節外生枝地添加「覺悟」這個狀態,沒有什麼獎杯可以拿,也許可以說這就是覺悟了

完美的當下此刻是不需要添加任何它沒有的東西的,包括根本沒有「覺悟」這個目標,發現了這個才是覺悟。

或者說,「覺悟」這個概念是思想創造出來的幻覺概念,就像昨晚夢中的那個「你」也期望覺悟一樣的荒謬。

我在說胡話嗎?從思想邏輯來聽,是不合邏輯的胡話。但我的話不是說給思想邏輯聽的。

avatar-img
69會員
140內容數
「豐盛能量宣告」專題旨在透過宣告的力量,展示如何將豐盛能量顯化財富。這個專題鼓勵正面宣告和積極心態,將豐盛能量注入生活中。透過有意識地宣告自己的豐盛、繁榮和財富,我們吸引更多成功。本專題提供宣告指南和技巧,激發內在能量,以正面自信態度引導財富進入生活。這是通過宣告和能量引導實現豐盛之旅,實現個人和財務上成功的探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羅倫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實證練習:用不同的透視品嚐經驗 (2019-04-26 10:55:07) (明亮先生全集) 很多人說在理智上理解了,但沒有實際體驗(實證)。我猜想可能很多人受了佛教的影響,認為實證應該是某種特殊的奇妙經驗,最好是超自然的,像奇蹟般的經驗。但這只是你的想像,實證不需要超自然,不需要奇蹟,不需
在靈性成長的道路上,上主之師可能會經歷六個深刻的轉化階段,每個階段都是他們內在旅程的關鍵組成部分。這些階段分別是化解(Undoing)、釐清(Sorting Out)、捨棄(Relinquishment)、安頓(Settling Down)、動盪(Unsettling)、和完成(Achievemen
當你對某件事充滿熱情時,你會全身心投入。你會想方設法獲取有關的信息,讓自己更深入地了解和體驗。沉浸在這種狀態本身,就是吸引類似結果的重要因素。如果你不願意熱衷投入,你就是在剝奪自己一個強大的媒介。 我們都明白這一點。但是就算知道,有時我們的思想和身體還是會有抗拒。這就需要誠實地自我反省:為什麼我不
1「我吸引著金錢的豐盛流入。」 2「我的財富不斷增長,取之不盡。」 3「我毫不費力地吸引大量金錢。」 4「我對金錢擁有積極而健康的態度。」 5「財富在我生命中輕鬆展現。」 6「我創造並擁有我所渴望的財富。」 7「金錢是我的忠實夥伴,總是與我同在。」 8「我理解並掌握自己的財務狀況。」
從16歲開始寫第一隻程式至今已經30年了,我的整個職場編程史,就好像台灣科技技術的成長史一樣,很有趣,也很艱難,現在有年紀了,難免會想回顧過去,在此新的一年做個簡單的記錄與分享,也讓大家認識一下我這位IT老兵: 1.pda時期 二十多年前,那時全世界都在流行PDA,我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是寫「palm
本文是一份關於如何冥想的指南,由巴夏(Bashar)提供。巴夏強調冥想的重要性,特別是在面對生活中的變化和挑戰時。這篇文章解釋了一種名為“力量冥想”的冥想方法,這是一種讓人們在集體意識中建立內心平和狀態的許可證。 這種冥想方法包括一系列的宣言,每個宣言都有特定的頻率和狀態,當結合在一起時,可以創造
實證練習:用不同的透視品嚐經驗 (2019-04-26 10:55:07) (明亮先生全集) 很多人說在理智上理解了,但沒有實際體驗(實證)。我猜想可能很多人受了佛教的影響,認為實證應該是某種特殊的奇妙經驗,最好是超自然的,像奇蹟般的經驗。但這只是你的想像,實證不需要超自然,不需要奇蹟,不需
在靈性成長的道路上,上主之師可能會經歷六個深刻的轉化階段,每個階段都是他們內在旅程的關鍵組成部分。這些階段分別是化解(Undoing)、釐清(Sorting Out)、捨棄(Relinquishment)、安頓(Settling Down)、動盪(Unsettling)、和完成(Achievemen
當你對某件事充滿熱情時,你會全身心投入。你會想方設法獲取有關的信息,讓自己更深入地了解和體驗。沉浸在這種狀態本身,就是吸引類似結果的重要因素。如果你不願意熱衷投入,你就是在剝奪自己一個強大的媒介。 我們都明白這一點。但是就算知道,有時我們的思想和身體還是會有抗拒。這就需要誠實地自我反省:為什麼我不
1「我吸引著金錢的豐盛流入。」 2「我的財富不斷增長,取之不盡。」 3「我毫不費力地吸引大量金錢。」 4「我對金錢擁有積極而健康的態度。」 5「財富在我生命中輕鬆展現。」 6「我創造並擁有我所渴望的財富。」 7「金錢是我的忠實夥伴,總是與我同在。」 8「我理解並掌握自己的財務狀況。」
從16歲開始寫第一隻程式至今已經30年了,我的整個職場編程史,就好像台灣科技技術的成長史一樣,很有趣,也很艱難,現在有年紀了,難免會想回顧過去,在此新的一年做個簡單的記錄與分享,也讓大家認識一下我這位IT老兵: 1.pda時期 二十多年前,那時全世界都在流行PDA,我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是寫「palm
本文是一份關於如何冥想的指南,由巴夏(Bashar)提供。巴夏強調冥想的重要性,特別是在面對生活中的變化和挑戰時。這篇文章解釋了一種名為“力量冥想”的冥想方法,這是一種讓人們在集體意識中建立內心平和狀態的許可證。 這種冥想方法包括一系列的宣言,每個宣言都有特定的頻率和狀態,當結合在一起時,可以創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底下就開始介紹什麼叫正念,什麼叫正知。 簡單來講的話,正念就是你的所緣境要清晰分明地顯現,同時具足明分跟住分。正知就是不斷地檢查。
光師傅說心經2 作者 慧光法師/菩薩寺廟 IBS 總住持 2022 維摩舍文教 ❍ ❍ ❍ ❍ ❍❍ ❍ ❍ ❍ ❍❍ ❍ 覺醒是生命的開始 當我們正確地認識自己和環境的時候,自然而然就能消除心中的煩惱。 佛法講到最核心,就是般若。 (般若=智慧) 以情感為基礎建立
Thumbnail
神經科學大師剖析感受、心智與意識之間關係的科學證據
Thumbnail
觀照不是頭腦的特質,觀照是靈魂、意識的特質,觀照一點都不是一個心理過程。當你觀照的時候,頭腦停止了,當然,在剛開始的時候頭腦會經常介人,開始玩起它的老把戲,於是你忘了觀照;但每當你想起來的時候,不必覺得愧疚或罪惡,只要回到觀照,一次又一次地回到觀照你的呼吸,頭腦會慢慢、慢慢地愈來愈少介人。
觀念,也就是對於所觀看到的人、事、物,在於心中所產生的意念想法。 但每個人對於同一件人、事、物,卻會產生不完全相同或是差異性的看法。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每個人的生長背景、家庭教育、社會環境,及自身的能力、興趣、身份地位、立場, 這些都會影響人的觀念養成方向。 因為人都有私心,所以
Thumbnail
念相換景〈 意識移位〉 凡所想者終究皆成真…挑個好念頭吧! 為什麼說(thoughtform)「念相」不說念頭?因為每一個念頭均帶有一個圖片/現象 “想"乃上'相’下'心’所組成的字,沒有任何一個念頭沒有自己內置的幻化圖片,思想就是世界本身,每一個念頭都是一個平行的幻相世界。
Thumbnail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
Thumbnail
觀,以身心去感受。 觀世間一切有無,捨一切執著,即是放鬆的關鍵。 我所教授的,是「觀」的方法和運用。 透過「觀」,讓人學會於日常中放鬆,隨心所欲放鬆,即是最終的目標。
底下就開始介紹什麼叫正念,什麼叫正知。 簡單來講的話,正念就是你的所緣境要清晰分明地顯現,同時具足明分跟住分。正知就是不斷地檢查。
光師傅說心經2 作者 慧光法師/菩薩寺廟 IBS 總住持 2022 維摩舍文教 ❍ ❍ ❍ ❍ ❍❍ ❍ ❍ ❍ ❍❍ ❍ 覺醒是生命的開始 當我們正確地認識自己和環境的時候,自然而然就能消除心中的煩惱。 佛法講到最核心,就是般若。 (般若=智慧) 以情感為基礎建立
Thumbnail
神經科學大師剖析感受、心智與意識之間關係的科學證據
Thumbnail
觀照不是頭腦的特質,觀照是靈魂、意識的特質,觀照一點都不是一個心理過程。當你觀照的時候,頭腦停止了,當然,在剛開始的時候頭腦會經常介人,開始玩起它的老把戲,於是你忘了觀照;但每當你想起來的時候,不必覺得愧疚或罪惡,只要回到觀照,一次又一次地回到觀照你的呼吸,頭腦會慢慢、慢慢地愈來愈少介人。
觀念,也就是對於所觀看到的人、事、物,在於心中所產生的意念想法。 但每個人對於同一件人、事、物,卻會產生不完全相同或是差異性的看法。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每個人的生長背景、家庭教育、社會環境,及自身的能力、興趣、身份地位、立場, 這些都會影響人的觀念養成方向。 因為人都有私心,所以
Thumbnail
念相換景〈 意識移位〉 凡所想者終究皆成真…挑個好念頭吧! 為什麼說(thoughtform)「念相」不說念頭?因為每一個念頭均帶有一個圖片/現象 “想"乃上'相’下'心’所組成的字,沒有任何一個念頭沒有自己內置的幻化圖片,思想就是世界本身,每一個念頭都是一個平行的幻相世界。
Thumbnail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
Thumbnail
觀,以身心去感受。 觀世間一切有無,捨一切執著,即是放鬆的關鍵。 我所教授的,是「觀」的方法和運用。 透過「觀」,讓人學會於日常中放鬆,隨心所欲放鬆,即是最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