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你覺得十年前的世界跟現在一樣嗎?那十年後呢?來看看什麼是宿命型直覺偏誤!你查覺到自己的直覺偏誤了嗎?《真確Factfullness》讀書心得筆記(下)
如今有很多社會企業和 NGO 都正在為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世界而奮鬥。
擁有再多的金錢(價格)也沒有意義,它的用途(價值)比較重要。
人工智慧可以幫助人類很多事情,所以善用的人會說它是生產工具,不熟悉的人則憂心工作將被取代。
與其擔心科技發展,不如擔心數位工具背後的人!現代人該思考的過去、現在與未來:《21世紀的21堂課》讀書筆記
但,只要用過幾次,不難發現人工智慧寫的東西並不能直接複製貼上!
我最常用人工智慧來翻譯,但我很快就發現,它並不能釐清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導致中翻英時,時態特別混亂。對台灣人來說,英翻中的問題則是使用中國用語,或是照字面翻而翻出讓人啼笑皆非的內容。
又或者是方格子現在的人工智慧,我也只當成優化的建議,不會百分百採納。
要如何找到問題,又該如何想出問題解方呢?
過去曾經看過一本行銷學書籍,書中提到,有一間公司會把員工送到不同國家的分公司短期外派。
因為生活習慣不同,所以一個外來者的眼睛,就容易看到當地人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日常,其實有可以優化和改善的地方。
前幾天聽 Social AED 創辦人的經驗分享,他曾和伙伴到柬埔寨創業。當地人煮飯以劈柴的方式生火,升起油煙可能造成健康問題。於是他們製作了新的鍋具。他們發現柬埔寨偏鄉雖然有手機,但電力供應不穩,於是又加裝了小裝置,讓熱能轉換成電能儲存電量,讓當地人可以幫手機充電。
如果你每一天都和大多數的人做相同的事,那你們的思維模式也會逐漸趨同,你怎麼能想出和別人不一樣的點子呢?
成功的企業背後,有那些充滿創意的解方?
該專注於專長還是多元發展?《耶魯最受歡迎的金融通識課》四
都說學生時期容錯率最高,所以最適合冒險。
曾有一位上司說:「如果你都沒有犯錯過,那代表你什麼事都沒做。」
之前的我不敢輕易嘗試,跨出舒適圈,很害怕自己的不足被許多人看見。後來聽了一位學姊的演講,才改變我的想法。她是一位斜槓青年,也是一位舞台劇演員。有一回她試鏡上了一齣音樂劇的女主角,被一些網友說明明比她優秀的人還很多,她憑什麼?
一開始她很難過,但後來她想通了:
比我優秀的人是真的很多啊,但他們都沒有來。
而且,即使她沒有徵選上,她也沒有任何損失。
後來,當我想申請一個困難的計劃時,都會想起這句話。
之前打工的餐廳,月底可以找主管考核,通過可以加薪。雖然我真的笨手笨腳,大概不是做餐飲的料,但我還是屁顛顛地跑去考核。嗯......雖然沒有通過,還被主管唸說這樣也跑來考核,但我也只是摸了一鼻子灰和沒有獲得加薪而已,沒有其他損失啊!反觀其他表現不錯的同事,因為害怕嚴格的上司,因此不敢爭取加薪的機會。
如今各大企業和政府都透過提案競賽,徵集年輕人的想法,直接或間接達成企業社會責任,這應該是成本最低的嘗試手段。即使失敗了,也可以詢問單位意見回饋,還滿多單位都願意回復信箱,讓你知道自己可以進步的方向。
將良好的思考和行為內化成習慣,確實不是容易的事情,但年紀越小,吸收越快,轉換也就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