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1|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打鐵時光】打鐵教育學:「勾」起鍛造與教育的第一次實驗——雲林潮厝華德福學校!

在潮厝家長會和協會淑如理事長的安排下,在六月的第一天再獲機會向家長與年輕學子開課。因為我同時在進修華德福教育相關研究所,最近決定了論文方向,並有機會和幾位國內外的華德福教育前輩(像是令人驚喜的,居然正好和華德福課程黃皮書——The Tasks and Content of the Steiner-Waldorf Curriculum 作者之一:Martyn Rawson見到面),更使我對於打鐵教育有了全然不同的想法,因為我決定將本次課程轉向,變成我的「打鐵教育學」的第一次實驗!

打鐵課準備開始囉!

打鐵課準備開始囉!

本次參加的主要是家長為主,也有三位學生(分別在6、8、9年級 )參與,本次不做刀,做的是運用較多鍛造技法的「不鏽鋼S勾」!

這算是我經過較明確考量後決定的項目,因為在華德福教育中,就有期待9~11年級學生練習鐵工,但日前為了論文而做的文獻查閱後發現,原本的華德福教育鐵工課並非要完成一把神兵利器,而是鎖定在「鍛造技法」所能帶來的鍛練,我被這黃皮書中這段話所點醒:

「各種錘子和鉗子的正確操作、準確瞄準的勇敢打擊、鍛造和鐵鉆所需的警覺性和快速反應,這些都是深刻的經驗和重要的教育工具。」

所以這次我決定以「收尖」、「打彎」、「扭轉」這樣融合較多鍛造技術的組合課程,來看看可以創造什麼不同的體驗吧!

課程第一階段一樣開啟在安全教學與拿鎚的練習之上,先明白何謂安全再開啟課程,本次的時間比較少,所以就不讓大家只在那空揮鎚子,直接打起來吧!

本次使用304不鏽鋼方棒,我們工作開始在收尖,比起之前小刀課程,刀是起在打刃面的那種單純動作,收尖則需要控制落鎚的角度、運用鋼鉆的邊角,雖然勾子聽起來沒什麼,但光是第一步便比打刀多了些難度:當通紅的鐵被抽出,不只要設法精準的打中方棒的平面而非邊角,又要雙手並用的控制方棒角度使其能被逐漸收尖……

「原來這不像看起來的那麼簡單呢!」參與的家長與學員們都給了我一致的回應,如此我的目標也就達到了!

在T鉆上打出勾形

接下來我再拿出T鉆,讓大家找出合適的長度來做圓勾,這時因高溫而軟化的鋼材和前一階段不同,要細心的用小鎚帶動彎曲,找出合宜的槓桿來落鎚,再利用虎鉗與扳手,做出漂亮的扭轉紋路,再小心的調出第二個小勾……如此,一個紮實又獨一無二的S勾就此誕生了!

每個S勾都獨一無二


打鐵究竟要教什麼?

這成為我進入華德福碩班研究所後持續與指導教授辯論的題材,是讓打鐵技藝的傳承裹上華德福的包裝得到新機會?還是讓華德福教育因為打鐵技藝而更加精采?後來持續的思考下,我得到了不同答案:

我要做的是「打鐵教育學」,一套由打鐵長出的教育思維!

如果是做打鐵教案研發,不意外的話又將回到爭論不休的「教什麼才重要」的陷阱裡;打鐵教學解決方案,這個太簡單了,一份企劃書其實就能讓全台學校創造出能打鐵的場域……但打鐵教育學是一套自打鐵工法、精神層面演化出的教育想法:

  • 精準的打擊:是否也能體現在精準鎖定班級問題?
  • 不怕火的勇氣:我能否也無畏學生所有的挑戰,將勇氣傳染給同學們?
  • 持續、有力地鍛造:持續穩定輸出有品質的教學與相處,能否鍛造出獨一無二的班級特質?
  • 火焰的塑形力:如果鋼鐵用正確方法(熱)就能塑形,那麼倔強的學生是否也總有方法能塑造他?
  • 充滿鐵器的現代世界:鋼鐵創造了我們現在的世界,那能否也鼓勵同學學習這樣的精神,成為服務世界的一份子?

這些都是打鐵教育學可以去探討的,多元而實用,就和鐵工具一樣,與生活、與我們在一起。

從打鐵愛好者變鐵匠,從鐵匠變老師,現在成為了教育研究者,我將繼續探索打鐵能創造的無限。

這個勾就像我對教育提出的大哉問,大大的問號是推進我走下去的大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長光的故事站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