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2|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原生與選育

《原生與選育》〈商業週刊1886期〉

《原生與選育》〈商業週刊1886期〉

督生即將離開、前往下個階段的全職實習邁進。這些年來,督導過的實習生超過二十位,短則半年、長則一年,也算是看了頗長的一段時間。

這些督生,年齡落差頗大,有大學應屆畢業即考上諮商研究所,進行兼職實習也才24歲的新鮮人;也有50多歲的職場老將,退休後尋求自我實現的舞台而重回研究所,進而接受我的督導。

有些督生大學讀的是心理或輔導相關科系,有些則是全然無關的科系,例如數學、歷史、傳播、會計…。

學歷背景和接案表現和受督狀況,有關係嗎?

完、全、沒、有、關、係。


釀酒師的工作不是釀酒,是如何跟酵母菌共同協力發酵。溫度的選擇、使用的容器、曝氣的程度都會影響風味。不過,的最重要的是,選擇原生,還是選育的酵母?《原生與選育》〈商業週刊1886期〉

我以為釀酒師(Winemaker)的工作就是負責釀酒,不管他的名稱是清酒杜氏(とうじ)或是威士忌調酒師(Malt Master)。如果釀酒師的工作不是釀酒,那會是什麼呢?我不禁感到好奇。

作者林裕森提到,環境中本來就存在許多不同的酵母菌,葡萄本身所附著的酵母菌,就足以讓葡萄發酵,釀酒師只要善加利用,都能得到最終產品。以我熟悉的小麥為例,自己養酵母也可以取代商業酵母,製作出更具風味的麵包。

但法國葡萄酒大學專業侍酒師的林裕森,顯然提出大哉問,釀製葡萄酒時所用的酵母,到底何者為佳,讓我由不得深思:督導實習生時,要依他們的成長背景、人生哲學、諮商信念來帶領,還是以我的信念為主?

又或者,我其實更像是釀酒師,依著這些督生本來所具有的各種特質加以引導,最後的成長路徑及歷程,還是要回到他們本身的特質去發展,我的介入及影響其實極為有限?

心理師的養成不像研究所課程安排可以按部就班,而是很難工廠標準化的流程,通過某些程序後,就可以往下一個階段前進。

實習生的個體差異極大,有些可以舉一反十,有些是說一動做一動;有些和我相談甚歡,有些對我惜字如金。

在十多年、帶領過二十多位的實習生後讀到這篇文章,突然感慨,會不會這些準心理師們,其實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酵母來到我面前,我所能做的也只像是個釀酒師給他們容器(container)、提供合適的環境,等他們發酵成熟吧。

最後,等著哪天見到他們說,好「酒」不見。


*商業周刊1886期

*原生與選育:開瓶之前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