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有個有趣的現象,職位越高的神職人員有著兩面特性,一種是神學根基深厚,基本上在辯論上打遍天下無敵手,又善於政治權謀,一路往上爬,最後封頂,開始推動各種改革。
可惜,這種教皇很少(但不是沒有),更多是財團好控制的傢伙(像文藝復興時期赫赫有名的麥帝奇家族),這種人往往膽小如鼠又很卑劣,偏偏自尊心又很高,所以被人家罵之後大多會抓狂。
所以這時候發明了很多奇怪的教義,將教皇的地位無限提昇。終於,來到一個讓各國國王都很不安的程度,因為教皇可以任命國王。
這多少也是各國自找,因為法王為了合理化自己政權,找教皇為他加冕,這等於自己把頭伸給教皇控制,更別提後來一票國家的國王有樣學樣,直到哪天得罪教皇被拔冠才知道麻煩大了。
這時期的歐洲很亂,政權擺來擺去,還好這時期封建主義的貴族義務也因此被較好的落實,國家間的紛爭很少直接波及民眾,頂多貨幣混亂而已(狼與新香料的故事有類似的描述),也因此有更多人躲進修道院或者大學去,然後發表更多對時局不滿的東西,有些得罪國王,有些得罪教廷,不小心就要流亡去其他國家,躲到另一間大學,反正只要兩國正好互相敵對,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是的,歐洲小國林立又互相打來打去,反倒讓學術成果大幅成長。過去將近千年,主宰教會的科學理論都是亞里斯多德的(例如地心說,對,這不是教會的主張,是亞里斯多德的,畢竟聖經根本沒寫地球在哪裡),如今出現挑戰者。
柯白尼、伽利略等人,很多人都知道他們受到迫害的事情,但往往是錯誤的版本。他們的確有受到迫害,但也其實受到保護,只是不同派系而已,因為那時的教會可不是鐵板一塊(畢竟亞里斯多德又不是神,不爽的是支持教皇那一派,因為他自比為教會的中心),而是一堆不同派系,同時又有不同國家利益,到處都在搶人才啊!
最亂的時候同時間有三個教皇,由三個不同國家陣營鞏出來……
荷蘭就是當年這些異議分子最愛去的地方,畢竟這裡離教廷很遠,又太容易逃亡(上船就消失了),本來就聚集一堆不愛威權的人,很多科學家、神學家都曾經流亡荷蘭。
但很現實的一點在於,基督教與窮人弱者為伍的傳統,讓追求真實基督教神學的教派居於弱勢,而有錢可以花的教派,不但可以大撒幣,甚至可以發動十字軍。
大家不妨看一下現在台灣有那些巨無霸宗教團體建築蓋得很誇張,順便理解一下這些團體又花多少資源在社會服務上面,看看比例如何。
我前面提過修道院日子很辛苦對吧?其實大多數修道院成立都是基於靈性的反省,往往是對教廷有意見的傢伙成立的,但可能只是「差一點點」,所以被容許存在,而且受到民眾歡迎。
但正因為受到民眾歡迎,後來捐款收多了……對,錢太多,逐漸開始想要更多,需要有動員的名目。
是的,十字軍東征又是另一個問題,不過課本寫比較多我就講少一點,反正教皇的權威終於大到可以號令天下了,要錢要人都沒問題……然後下場得很慘,三次東征一次比一次無力,最後一次甚至不去打穆斯林,居然跑去打東方教廷,在君士坦丁堡大肆破壞,搞到東西教會徹底決裂,也把教廷威信整個消磨掉,然後開始缺錢,而為了彌補財政問題,贖罪卷誕生。
這個愚蠢的行為,終於讓上帝出手教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