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丁與木匠 #010: 八歲開始的學習模式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人人都知道上學很重要,但對於兒童大腦發育的知識,一般人了解甚少,這可能是因為這些知識剛剛被科學研究發現。你知道人的一生中,大腦最理智、最平靜的時期是什麼時候嗎?答案可能會讓你意想不到,那就是八歲

六歲以後到青春期之前,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六歲以前,兒童的大腦處於混亂狀態,而進入青春期後,大腦會再次變得混亂,甚至瘋狂。在這兩個階段之間的這段時間,大腦則非常平靜,這段時間非常適合學習


學習模式的轉換

我們之前提到,六歲以前幼兒的主要任務是探索,我們稱之為“發現式學習(Discovery Learning)”。透過模仿、聽講和玩耍,孩子們盡可能地探索周圍的世界,不設限。幼兒需要學習的是這個世界上的事物如何運行,以及周圍的人在想什麼。

六歲以後,發現式學習仍然繼續,且達到更高的水平。例如,兒童在這個時期不僅知道體積和重量,而且有了“密度”的概念。關於人,兒童開始理解死亡的概念。如果你問四歲的小孩死亡是什麼,他可能會以為人死了只是從一個地方去了另一個地方。但六歲以後的孩子對死亡的理解則會更深刻,他們開始明白一些複雜的情緒,比如為什麼有時候人會同時感到高興和難過。如果不同的人告訴他們一些矛盾的說法,他們不會困惑,而是自己做出判斷。這時期,玩耍依然很重要。

然而,這時孩子有了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高普尼克稱之為“掌控式學習(Mastery Learning)”。掌控式學習就是要熟練掌握專項技能,這需要刻意練習,直到能夠快速高效地自動化運用。比如漢字的讀寫、加減乘除的計算,都是掌控式學習的範疇。

發現式學習是探索,而掌控式學習是收穫。這兩種模式的順序非常重要,因為這是大腦成長機制所決定的。六歲以前的幼兒容易被任何事物吸引注意力,他們自己判斷什麼有趣就學什麼。而六歲時,大腦前額葉皮質開始要求更大的控制權,逐步接管大腦的其他部分,這意味著注意力變得可控,小學生能夠專注地學習某一個知識。

幼兒的大腦看見街頭牌匾上的字也許會以為那是一幅畫,能產生各種有趣的聯想,而固化的大腦看見字就只會想到字的抽象信息。從實用角度看,這當然是巨大的進步,識字已經自動化了,但在一位心情不好的哲學家看來,曾經純真的雙眼,現在戴上了一副標準化的有色眼鏡!

掌控式學習的生活例子

理解抽象與具象概念的轉變是掌控式學習的一部分。以下是一些類似的生活例子,來說明這種轉變:

  1. 音樂的欣賞與創作

幼兒聽到音樂時,可能會想像出各種有趣的場景和故事,例如他們會隨著音樂節奏搖擺,想到動物在跳舞或者英雄在冒險。然而,隨著年齡增長和音樂教育的深入,孩子學會了識譜和演奏,聽音樂時更多地專注於音符、節拍和技巧等技術細節。他們的欣賞方式從純粹的感官享受轉變為技術性的分析和理解。

  1. 科學知識的理解

小孩子觀察到天空中的閃電,可能會聯想到魔法或者神秘的力量,想像出神話般的場景。然而,隨著科學知識的增長,他們學會了閃電是由於電荷分離和雷雨雲中的電場作用產生的現象。他們的理解從具象的、神秘的想像轉變為抽象的、科學的解釋。

  1. 數學問題的解決

幼兒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可能會依賴具象的物品來輔助,例如用手指計算或用積木來幫助理解加減法。隨著數學教育的深入,孩子逐漸學會了使用抽象的數學符號和公式來進行計算,不再需要具象的輔助工具。他們的思維方式從具象的、直觀的計算轉變為抽象的、符號化的處理。

  1. 繪畫與藝術創作

幼兒在繪畫時,可能會隨意使用顏色和形狀,畫出各種天馬行空的畫作,表達他們豐富的想像力。然而,隨著學習繪畫技巧和藝術理論,他們開始注重構圖、比例和透視等技術細節。創作過程變得更加有計劃和技術性,他們的藝術表達從純粹的想像力轉變為技術性的呈現。

  1. 語言的使用

幼兒學習語言時,常常會創造新詞,玩語言遊戲,語言使用充滿創意和趣味。隨著年齡增長,他們學會了語法規則和正確的詞彙使用,語言變得更加精確和規範。他們的語言使用從自由的、創意的表達轉變為規範的、精確的溝通。

  1. 故事的理解

幼兒聽故事時,會沉浸在故事情節和角色之中,感受故事中的冒險和情感。他們可能會把自己想像成故事中的角色,進行角色扮演。而隨著閱讀能力的提升和對文學作品的深入理解,他們開始注重故事的結構、主題和象徵意義。他們的故事理解從具象的、情感的投入轉變為抽象的、理智的分析。

這些例子都展示了從幼兒期的具象思維向年長兒童的抽象思維的轉變,這一過程是掌控式學習的重要特徵。隨著大腦的發育和經驗的積累,孩子們逐漸學會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抽象概念和技巧,這使得他們能夠更有效地學習和解決問題。

掌控式學習是如何發生的

inside out

inside out


我們可以用《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中的角色來說明掌控式學習是如何發生的。掌控式學習涉及反覆練習和熟練掌握技能,以下是如何利用這些角色來解釋這一過程。

  1. 樂樂(Joy)

在掌控式學習中,樂樂扮演著激勵和鼓勵的角色。當萊莉(Riley)練習某項技能時,樂樂幫助她保持積極和專注。比如在學習彈鋼琴時,樂樂會讓她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進步的成就感,這激勵她繼續練習,達到更高的熟練度。

  1. 厭厭(Disgust)

厭厭在掌控式學習中幫助萊莉避免錯誤和不良習慣。例如,在練習書法或畫畫時,厭厭會讓萊莉對自己不夠完美的作品感到不滿,促使她努力改進技巧和糾正錯誤。這種挑剔有助於她達到更高的標準。

  1. 怒怒(Anger)

在掌控式學習中,怒怒的角色是應對挫折和挑戰。當萊莉在練習中遇到困難或瓶頸時,怒怒的情緒可能會讓她感到沮喪和不耐煩。但同時,這也促使她更加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不斷突破自我。

  1. 怕怕(Fear)

怕怕在掌控式學習中幫助萊莉保持謹慎,避免冒險或過度自信。比如在學習騎自行車時,怕怕會讓她注意安全,練習時小心翼翼,避免受傷。這種謹慎有助於她在穩步進步的同時避免不必要的失敗和風險。

5.憂憂(Sadness)

憂憂在掌控式學習中幫助萊莉處理失敗和挫折的情緒。當她在練習中經歷失敗或感到疲憊時,憂憂讓她允許自己感到難過並休息一下,這使得她能夠在恢復後重新振作,繼續努力。


在掌控式學習過程中,這些情緒角色協同工作,幫助萊莉逐步掌握某項技能。例如,當萊莉學習打冰球時:

  1. 樂樂讓她感到每次進步和勝利的快樂,這激勵她不斷練習和參加比賽。
  2. 厭厭讓她對自己的技術要求更高,注意細節,避免不良習慣,例如不正確的滑行姿勢。
  3. 怒怒在她失敗或犯錯時出現,讓她感到挫折,但同時也激發她的鬥志,讓她更加努力地訓練。
  4. 怕怕提醒她在比賽和練習中注意安全,避免過於冒險的動作,確保她不會受傷。
  5. 憂憂幫助她處理失敗和失望的情緒,讓她在經歷低谷後能夠重新振作,繼續努力。


這些角色幫助萊莉在掌控式學習中保持平衡,確保她在技能掌握過程中不僅能夠不斷進步,還能應對挫折和挑戰。透過持續的練習和情緒調節,萊莉最終能夠熟練掌握打冰球的技巧,這就是掌控式學習的具體表現。

avatar-img
5會員
240內容數
歡迎來到「Will 進步本」!我們將探索計算機科學、商用英文和生成式AI。從基礎到前沿,共同學習和交流,拓展知識視野,啟發創新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ill 進步本 的其他內容
控制論(Cybernetics)是一個跨學科的科學領域,致力於研究控制和通信在各種系統中的應用,無論是動物、機器還是組織系統。這門學科由美國數學家諾伯特·維納(Norbert Wiener)在20世紀40年代創立,其核心目標是理解和設計複雜系統的行為和功能。
在現今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有效地管理和記錄知識成為許多人關心的問題。許多書籍和專家推薦各種最新的工具和方法,讓我們不禁覺得只要掌握了某種技術,就能輕鬆應對信息洪流。然而,真相往往並不如此簡單。持續不斷才是長期有效的關鍵。
在數位筆記管理中,標籤混亂是一個常見問題,尤其是當出現許多重複標籤時。例如,“#人力資源”和“#人力資源管理”,“#旅行”和“#旅遊”,“#啟發”和“#啟示”這些類似的標籤會導致分類繁複而臃腫,長期下來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玩的意義 玩不是工作。無論是和人玩、和物玩,還是和想法玩——即假裝,我們都是在隨機、多變地嘗試不同的動作和想法,然後總結這些動作和想法的後果。玩是一種試錯式的學習,能讓我們快速獲得反饋、積累經驗,提高應對意外局面的能力。
想象力與創造力的搖籃 在所有動物中,許多都會打鬧和玩玩具,但只有人類的孩子會假裝。最基本的假裝形式就是角色扮演。這種假裝不僅僅是一種遊戲,更是一種重要的學習和成長方式。
玩耍是六歲以下兒童的主要任務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六歲以下的兒童其實不應該以學習為主要任務,而應該以玩耍為主
控制論(Cybernetics)是一個跨學科的科學領域,致力於研究控制和通信在各種系統中的應用,無論是動物、機器還是組織系統。這門學科由美國數學家諾伯特·維納(Norbert Wiener)在20世紀40年代創立,其核心目標是理解和設計複雜系統的行為和功能。
在現今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有效地管理和記錄知識成為許多人關心的問題。許多書籍和專家推薦各種最新的工具和方法,讓我們不禁覺得只要掌握了某種技術,就能輕鬆應對信息洪流。然而,真相往往並不如此簡單。持續不斷才是長期有效的關鍵。
在數位筆記管理中,標籤混亂是一個常見問題,尤其是當出現許多重複標籤時。例如,“#人力資源”和“#人力資源管理”,“#旅行”和“#旅遊”,“#啟發”和“#啟示”這些類似的標籤會導致分類繁複而臃腫,長期下來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玩的意義 玩不是工作。無論是和人玩、和物玩,還是和想法玩——即假裝,我們都是在隨機、多變地嘗試不同的動作和想法,然後總結這些動作和想法的後果。玩是一種試錯式的學習,能讓我們快速獲得反饋、積累經驗,提高應對意外局面的能力。
想象力與創造力的搖籃 在所有動物中,許多都會打鬧和玩玩具,但只有人類的孩子會假裝。最基本的假裝形式就是角色扮演。這種假裝不僅僅是一種遊戲,更是一種重要的學習和成長方式。
玩耍是六歲以下兒童的主要任務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六歲以下的兒童其實不應該以學習為主要任務,而應該以玩耍為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永遠不要忘記『當你的意識關注在哪裡,你體驗的就在哪裡。』
小朋友能不能有好的學習成效,最根本的還是取決於靜態資訊的吸收能力,而具備這種能力之前,必須先有穩定的心性與耐性,這來自於良好的成長環境,關鍵在於長期穩定的父母成長陪伴。 小學時期的學生,大腦還在發育,這段期間最好儘可能推遲 3C 產品的接觸,這些科技產品產生的內容通常有強烈的視聽效果,會讓發育期的
Thumbnail
我想小朋友大概也看出我的手忙腳亂了,我總是在想自己到底什麼時候能看起來像個從容的大人呢 ? 但同時我也會告訴自己,第一次難免生疏,不需要要求自己在第一次就做到100分。
Thumbnail
分享完 小學生的習慣養成 <生活習慣篇>之後,大家有開始進行了嗎? 接著,今天就來分享 小學生的習慣養成 <#學習習慣篇 > 囉! 這個 <學習習慣篇 > 嚴格說起來應該分三部曲,就是低年級、中年級跟高年級,簡單來說,學習的要求也是要有層次的,一次到位是我們家長的期待,但就連家長自己的學習....
如果說個性有部份是先天的,我想這就是了吧。
Thumbnail
在兩歲這個階段,只要讓普通的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觀察、探索和模仿,就是很大的刺激,為他們即將發展出的心智理論奠下基礎。
Thumbnail
永遠不要忘記『當你的意識關注在哪裡,你體驗的就在哪裡。』
小朋友能不能有好的學習成效,最根本的還是取決於靜態資訊的吸收能力,而具備這種能力之前,必須先有穩定的心性與耐性,這來自於良好的成長環境,關鍵在於長期穩定的父母成長陪伴。 小學時期的學生,大腦還在發育,這段期間最好儘可能推遲 3C 產品的接觸,這些科技產品產生的內容通常有強烈的視聽效果,會讓發育期的
Thumbnail
我想小朋友大概也看出我的手忙腳亂了,我總是在想自己到底什麼時候能看起來像個從容的大人呢 ? 但同時我也會告訴自己,第一次難免生疏,不需要要求自己在第一次就做到100分。
Thumbnail
分享完 小學生的習慣養成 <生活習慣篇>之後,大家有開始進行了嗎? 接著,今天就來分享 小學生的習慣養成 <#學習習慣篇 > 囉! 這個 <學習習慣篇 > 嚴格說起來應該分三部曲,就是低年級、中年級跟高年級,簡單來說,學習的要求也是要有層次的,一次到位是我們家長的期待,但就連家長自己的學習....
如果說個性有部份是先天的,我想這就是了吧。
Thumbnail
在兩歲這個階段,只要讓普通的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觀察、探索和模仿,就是很大的刺激,為他們即將發展出的心智理論奠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