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修捷要報恩談 (一) 此土導師 (1)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淨修捷要夏蓮居老居士 著
淨修捷要報恩談黃念祖居士 講

淨修捷要報恩談第一拜 此土導師

(之一)

《拜文》【一心觀禮,娑婆教主,九界導師,如來世尊。於五濁世,八相成道。興大悲,憫有情,演慈辯,授法眼,杜惡趣,開善門,宣說易行難信之法。當來一切含靈,皆依此法而得度脫。大恩大德,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一拜三稱) 


】第一條,這一條就是介紹我們這個世界的導師。一切都是要尊師重道,你要是重道就必然要尊師。所以我們對於師這個都是這般的,尤其是佛法這樣。這不是釋迦牟尼如來,誰也不能告訴我們這樣一個真實的、重要的問題,而且得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他不但是導師,也是我們的恩師啊,這個恩勝於父母。父母生了我們的肉身,佛生了我們的慧命,給了我們慧命啊。所以我們要禮拜的話,第一個禮拜,要禮拜本師,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本師,下面磕頭的時候是「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是佛的名號,「佛」是通號,都稱爲佛,阿彌陀佛是佛,藥師佛是佛,佛是通號。但是「釋迦牟尼」四個字是別號,單指釋迦牟尼這個佛所獨有的,這稱爲別號,這一拜就是拜「本師釋迦牟尼佛」。

而且我們在拜、在讚歎裏頭,讚歎什麽呢?我們所讚歎的正是他告訴了我們淨土法門。那麼,這個大家會不會懷疑,釋迦牟尼佛講了八萬四千法門,種種的功德,爲什麽只提這一點呢?是不是因爲你是淨土宗的立場,所以只談淨土啊?

這個裏頭我們可以進一步體會。善導大師,唐朝的大德,他在長安的時候,他的教化使得長安的人幾乎人人都念佛;人家送他的一切錢,他都拿來寫經,現在在敦煌出土的,還有很多就是人家供養他的錢,他請人家寫的經和他自己寫的經。他非常莊嚴,看見婦女不露齒笑,笑不露牙齒,這個戒律種種的,所以大家都是…(對他非常恭敬)。日本人對他是恭敬極了,也景仰極了;都傳說這是彌陀化身。蓮池大師說,「大家尊稱善導是彌陀化身,縱然不是,也是觀音、勢至、文殊、普賢的同等人物」

所以善導大師,我有一篇文章就是《依止善導大師 稱念阿彌陀佛》,這是一位大德。中國人不恭敬,因爲中國人把歷史弄錯了,以爲他是自殺了。其實記錯了,是當時給他問話的人,上了樹跳下來摔死了,善導大師並沒有這回事啊。臺灣有位懺雲,知道這個人嗎?懺雲法師,前兩天就坐在你這兒。我跟他談這件事,他不知道,他說:「我都不知道,不是善導大師 . . . 死了。」他還以爲 …,我又把我那個《善導大師新傳》給他,他說他拿去宣傳。

我們恭敬善導大師,善導大師怎麽講,他說:「如來所以興出世」,如來他所以出興於世,「唯說彌陀本願海」,一切佛要出興在世間,他唯一要說的是什麽,就是阿彌陀佛這個四十八願,這個大願的功德的海。所以,一切佛他出現到人世來,出現到世間來救度衆生,他所唯一要說的就是淨土法門、念佛法門。所以我們這一點,要把淨土宗要有足夠的重視。

我就是說,你不管修哪個法門,你要離開了求生淨土,你要想即生解脫生死,要超脫六道輪迴,我就可以說是不可能了!所以這個來說出淨土法門,是大恩大德。十方的佛都在讚歎咱們本師釋迦牟尼佛,讚歎他什麽呀?讚歎他能在這樣的世界說這樣的法。所以夏老師這麽做就不是偏見了,跟善導大師是一鼻孔通氣啊。不但和善導大師一鼻孔通氣,跟十方的佛也一鼻孔通氣,十方的佛都讚歎釋迦牟尼佛這一點,沒有稱讚他別的,這個《阿彌陀經》裏頭有啊。

因此我們這也是一樣的,先要明白這個精神。所以這個裏頭我們要知道幾個重點:一個重點,我們必須要尊師,我們要依教奉行,這給我們一個啓發。第二個就是說,這彌陀本願海,這是十方如來所同行的,阿彌陀佛做到這一點,也是十方如來所同讚,共同讚歎的。

第一句是「一心觀禮」,每一條都有個一心觀禮。「一心」說到很深的話,這個一心就是離言說了。我們都是在「二心」裏頭,我們都是有矛盾的、有對待的。所以陳真如給毛主席上書論佛法,說:「你說作一個絕對,已經是相對了。」這絕對本身就跟那個相對是個對立的嘛,所以言語是不行的。

「一心」者,就是不二,就是沒有對待。所以佛教常常說「絕待」,這個「待」不是絕代佳人那個代,是等待、對待的待,沒有對待了。我們世間一切法,好跟壞是對待的;邪跟正是對待的;佛跟衆生是對待的;你跟我是對待的;男和女是對待的,都是對待之法,都是二。所以《維摩詰經》就是「不二法門」。本來不二啊!他有「二」是因爲衆生糊塗了、妄動了,就變成了無明了,無明之後才出現這個「二」。

所以我們最恭敬、最清淨就是恢復到本來,就「不二」,就是一心哪,最高是如此。現在我們如何下手呢?你在這兒,你的心裏頭把別的都放下,你的心全心全意的、一心一意的,在這兒念這個文,在這兒作觀想,在這兒拜,這就是「一心」哪,剛下手只能如此。這個時候不要再想別的事,還要想今天我這個教案要怎麽改一改,這時候你要放下,想教案並不是壞事,這個時候你不要想了;要想壞事那是更不可以了,一切放下。這個時候就是在這兒專心一意的,這麽做也就是可以了,從這個地方下手。

「禮」就是禮拜,因爲這個三十二拜,它以禮拜爲中心,拜佛。而且禮拜對於我們知識份子很有用,現在國外有時候還有許多運動,在國內很多人 …(沒有什麼運動)。而且這個禮拜不是過量,就是身體不好的人,就是病人都可以做,可以慢一點拜呀。拜佛是最好的運動,不光是佛教徒拜佛,列寧在監獄裏頭他就禮拜,他是在做運動,他說對身體是有好處。

而且我們這個磕頭,自個兒隨心地、恭恭敬敬的,所以「至心一禮.罪滅恒沙。」以至恭敬的心磕一個頭,可以消滅恒河沙子那麽多的罪。從得福說,你好好地磕一個頭,從你腳底下一個微塵,每一個將來都轉輪王的位啊。所以這一切都是因小果大,一個因很小,將來果是大極了。做功德是如此,做惡事也是如此。所以我們都要知道這個問題。你比方說我這不是什麽壞事,但是因小果大啊,善也是如此,惡也是如此。

「觀」呢,上等的就是觀照,一般凡夫做不到;下一等的就是觀想,是低一點的。觀想還做不到的話,就先從「想」字入手,這個時候我心裏想的是什麽,心裏想的是這個內容。我們這個「想」之中,隨著這個文字很細的、很專心的,沒有別的事了,也叫「隨文入觀」,隨著這個文進到「觀」裏面去了。這一句是什麽,我心就在這上面,又一句是什麽,心裏始終沒有離開這個。久而久之,這所謂觀想的觀,也就進到觀裏面去了。

真正到了觀照,到了觀照的這個觀,就又比觀想的觀高了。再到了「照」字,那就了不起了,「照」字,這個「照」就是離開了心了,那就是「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如鏡子一樣,了了分明,不留痕迹;不管是誰,我喜歡不喜歡,全清清楚楚,男來就男的現出來,女來就女的現出來;你有一個黑斑,有一根汗毛,它都清清楚楚,秋毫不爽。它也沒有愛憎、也沒有取捨,誰走了之後,它一點不留痕迹;這就是照,打個比方什麽叫照。

所以能用到「照」,那就度一切苦厄了。我們也念《心經》,念了之後我們照樣煩惱,一點沒度,是不是啊?因爲你在想嘛,想沒有這麽大力量。但久而久之、久而久之,你還是能減輕一些,逐漸到了有一天能用照,能有一天你能用照,你也就是菩薩了。菩薩有多少種等次啊,大菩薩,小菩薩。所以「一心觀禮」就是這樣,這就是說可以從初機開始,大菩薩也可以這麽修,所以一心觀禮這四個字,適用度很寬。

我們觀誰,禮拜誰呢?是我們娑婆世界的教主。我們這個世界叫做娑婆世界,「娑婆」兩個字的含意叫做堪忍。「堪」是提土旁,一個甚字,我還可以,我還堪能這樣子,堪忍就是還能忍受,我們這個世界雖然種種苦,大夥還能夠活,還有人還活得很高興,等到生病來呀,很苦啊,叫啊,叫天叫地。等到病過去之後,出來了,又跳舞了,又高興了,又喝酒了。他可堪忍,還可以忍受。苦是很苦,都苦,沒有不苦的,但是還可以忍受,就這個世界的特徵。

這個世界它是有善有惡,人就在當中,一半善一半惡。每個人都帶了一些善,帶了一些惡,是這樣一個世界。這個世界,娑婆世界就是釋迦牟尼佛的世界。這個世界很大,大家不要以爲只是一個地球,而是具有地球這麽一個小的組織,最小的一個基層組織,就有四個像地球這樣的星球,所謂四大部洲,還有它的中心。現在還很難跟這個天體完全能結合在一塊兒,反正至少至小是個太陽系,這是一個小世界。

一千個小世界叫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叫做大千世界,所以稱爲「三千大千世界」。由於千要乘三次,自乘三次,一千個小千這就是自乘一次,所以三次的千倍就叫三千大千,不是三千個大千。到了大千世界,那就是一千個中千世界,一個中千世界是一千個小千世界,大是大極了,是釋迦牟尼佛所教導的國土,都以釋迦牟尼佛爲教主。我們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我們南瞻部洲又稱爲「瞻部」,就是我們這地球的名稱,屬於南方。 . . . 續


>> 續下一頁 : 第一拜 此土導師 (2)

按: 以上《淨修捷要報恩談》擇錄自「黃念老法音網站」,以其網站文稿之版本為準。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承佛慈力,得真實受用,同生極樂國。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回向發願

念佛既畢。即云 :

弟子(某)。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
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
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願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
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亦不顛倒。如入禪定。
佛及眾聖。手持金臺。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
花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相關:
.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 佛說十善業道經
. 認識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 《西方發願文》— 蓮池大師
. 《西方發願文注》— 省庵大師
. 《淨土或問》— 蕅益大師
. 《示念佛法門》— 蕅益大師
. 《普勸念佛文》及其 釋義 — 蓮池大師
. 《七筆勾》— 蓮池大師
. 《西方合論》— 袁宏道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






avatar-img
13會員
350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念相應一念佛 的其他內容
淨土法門乃一乘了義、三根普被、橫超三界、逕登四土、極圓極頓之不可思議法門,印光大師所謂「究竟暢佛本懷之法也,高超一切禪教律,統攝一切禪教律。」而其中之《無量壽經》乃淨土法門之總綱,淨土群經之首。現在大家是各種都在忙,《淨修捷要》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
夏蓮居老居士,慈智雙運、集錄經文成就《淨修捷要》三十二拜禮拜文。為一大藏教之指歸,為禪、律、密、淨精華之薈萃,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心法,為末法修行之捷要。故恭敬讀誦禮拜觀想發願迴向,則於成就無上菩提大道有提綱擎領之用。可謂捷徑中之捷徑;用力少而收效宏;不知不覺即暗合道妙;於末法眾生最為契合。
阿彌陀佛大圓鏡 無量壽光體相用 我在光中念彌陀 字字光明從口出 光化甘露灌我頂 隨聲遍透諸毛孔 一一毛孔又放光 身心融現光明幢 光明即是如來藏 圓周法界含萬象 一真無妄絕名言 只以此光宣妙法 是法即是此光明 不離是光說此法 無邊無礙無等光 智慧常照清淨光 歡喜解脫安隱光 超日月光難思光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念佛要法 。 只有一念真誠 。 勿間斷勿分別而已 。未來勿將迎 。 已過勿留滯 。 專顧現前一句 。字字分明 。病中自修六度 。以慈悲歡喜為布施 。 以嚴淨三業為持戒 。以隨緣順受為忍辱 。 以調伏習氣為精進 。以不忘正念為禪定 。 以方便覺察為智慧 。
佛三種說法,一、方便說,二、譬喻說,三、因緣說。唯以方便說,為對最上機。今淨土法門,為方便中之方便,故曰異方便。三根普被,九界同收,乃諸佛之最上大法,為正法輪。
淨土法門乃一乘了義、三根普被、橫超三界、逕登四土、極圓極頓之不可思議法門,印光大師所謂「究竟暢佛本懷之法也,高超一切禪教律,統攝一切禪教律。」而其中之《無量壽經》乃淨土法門之總綱,淨土群經之首。現在大家是各種都在忙,《淨修捷要》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
夏蓮居老居士,慈智雙運、集錄經文成就《淨修捷要》三十二拜禮拜文。為一大藏教之指歸,為禪、律、密、淨精華之薈萃,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心法,為末法修行之捷要。故恭敬讀誦禮拜觀想發願迴向,則於成就無上菩提大道有提綱擎領之用。可謂捷徑中之捷徑;用力少而收效宏;不知不覺即暗合道妙;於末法眾生最為契合。
阿彌陀佛大圓鏡 無量壽光體相用 我在光中念彌陀 字字光明從口出 光化甘露灌我頂 隨聲遍透諸毛孔 一一毛孔又放光 身心融現光明幢 光明即是如來藏 圓周法界含萬象 一真無妄絕名言 只以此光宣妙法 是法即是此光明 不離是光說此法 無邊無礙無等光 智慧常照清淨光 歡喜解脫安隱光 超日月光難思光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念佛要法 。 只有一念真誠 。 勿間斷勿分別而已 。未來勿將迎 。 已過勿留滯 。 專顧現前一句 。字字分明 。病中自修六度 。以慈悲歡喜為布施 。 以嚴淨三業為持戒 。以隨緣順受為忍辱 。 以調伏習氣為精進 。以不忘正念為禪定 。 以方便覺察為智慧 。
佛三種說法,一、方便說,二、譬喻說,三、因緣說。唯以方便說,為對最上機。今淨土法門,為方便中之方便,故曰異方便。三根普被,九界同收,乃諸佛之最上大法,為正法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35--淨土宗「從果向因」,由「厭欣」而展開三心、四修,攝歸「稱名必生,成佛度眾」,稱得上「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法然上人云:所謂三心四修者,皆含於「稱南無阿彌陀佛,決定往生」之想念中。若已成一向專修者,不別論三心四修也。……唯相續念佛,直至臨終往生也。象山慶[藕思].35-https://blo
Thumbnail
《句義寶藏論》:「凡詆毀上師者,如何懺悔,亦必墮地獄。對上師發怒一剎那亦有無量的過失。」所以,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道場,我開設這樣的一個次第。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一樣。有的人在正式受密宗的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
Thumbnail
自己意惡重,要逆向操作。意念要善,每天規定自己發一百零八個善願。為什麼都要寫一些好的話?春聯過年寫:「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大家看了、自己看了、別人看了都吉祥。道場裡到處都掛一些好話,佛講的、菩薩講的、祖師大德講的非常珍貴的言教,我們常常來記誦多好。
Thumbnail
觀音山億倍功德‧薩嘎達瓦月,在此殊勝的功德月中廣修供養、懺悔業障、戒殺護生、請轉法輪、誦經修法、護持正法住世等諸種善行,日日皆是億倍功德,為一年之中最快速累積福德資糧的月分,行者淨障積資的大好良機!
一位臨床宗教師的省思 釋覺法著 2022  紹印精舍 ❍ ❍ ❍ ❍ ❍❍ ❍ ❍ ❍ ❍❍ ❍ 慈,意為給予對方快樂。將感恩排在首位,先感謝自己,漸次的感謝周遭的親友至大眾;再來是懺悔與原諒成一組,以謀求人際間的和解。最後是祝福,一樣從祝福自己開始到大眾,這是一種心念的練習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Thumbnail
 聽淨界法師的開示,談到我們一個學佛修行的人,在人生的三個階段,應該要有比重不同的精進重點。 一、初期,年輕時,應該努力學習經教,修行次之,弘法利生再次之。 二、中期,中年時,解行並重,但以弘法利生為最重要。 三、後期,晚年,時日不多了,此時要懂得收斂、低調,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就好了。
Thumbnail
 35--淨土宗「從果向因」,由「厭欣」而展開三心、四修,攝歸「稱名必生,成佛度眾」,稱得上「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法然上人云:所謂三心四修者,皆含於「稱南無阿彌陀佛,決定往生」之想念中。若已成一向專修者,不別論三心四修也。……唯相續念佛,直至臨終往生也。象山慶[藕思].35-https://blo
Thumbnail
《句義寶藏論》:「凡詆毀上師者,如何懺悔,亦必墮地獄。對上師發怒一剎那亦有無量的過失。」所以,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道場,我開設這樣的一個次第。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一樣。有的人在正式受密宗的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
Thumbnail
自己意惡重,要逆向操作。意念要善,每天規定自己發一百零八個善願。為什麼都要寫一些好的話?春聯過年寫:「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大家看了、自己看了、別人看了都吉祥。道場裡到處都掛一些好話,佛講的、菩薩講的、祖師大德講的非常珍貴的言教,我們常常來記誦多好。
Thumbnail
觀音山億倍功德‧薩嘎達瓦月,在此殊勝的功德月中廣修供養、懺悔業障、戒殺護生、請轉法輪、誦經修法、護持正法住世等諸種善行,日日皆是億倍功德,為一年之中最快速累積福德資糧的月分,行者淨障積資的大好良機!
一位臨床宗教師的省思 釋覺法著 2022  紹印精舍 ❍ ❍ ❍ ❍ ❍❍ ❍ ❍ ❍ ❍❍ ❍ 慈,意為給予對方快樂。將感恩排在首位,先感謝自己,漸次的感謝周遭的親友至大眾;再來是懺悔與原諒成一組,以謀求人際間的和解。最後是祝福,一樣從祝福自己開始到大眾,這是一種心念的練習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Thumbnail
 聽淨界法師的開示,談到我們一個學佛修行的人,在人生的三個階段,應該要有比重不同的精進重點。 一、初期,年輕時,應該努力學習經教,修行次之,弘法利生再次之。 二、中期,中年時,解行並重,但以弘法利生為最重要。 三、後期,晚年,時日不多了,此時要懂得收斂、低調,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