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拉提斯與長者的認知訓練(上)

心月 ☾-avatar-img
發佈於新娘普拉提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片出處:https://st4.depositphotos.com/16959514/23880/v/450/depositphotos_238802310-stock-illustration-seniors-idea-old-people-couple.jpg)

 

你是否有注意到近幾十年整體大環境的變化呢?是否有留心過人口變遷的議題呢?

這十幾、二十年來,台灣早已步入了高齡社會。

身邊的長輩、長者人數變多了,而生育率逐年下滑,幼稚園、大學因少子化而面臨的倒閉潮;不只是人口上的轉變,不知不覺中也連帶地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這樣的變動深深的影響著許多不同的面向,包括社會發展、經濟等都又長遠的影響。

 

依據WHO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定義,若六十五歲以上人口佔國家的總人口比例達7%的時候,此國家為高齡化社會。

當達到 14% 及 21% 時,則被稱之為 高齡社會 與 超高齡社會。

法國於1864年正式被列為高齡化國家,是世界上最早進入高齡化社會的國家。而日本則是於2005年成為最早進入超高螢社會的國家。

 

(圖片出處:https://ws.moi.gov.tw/001/Upload/OldFile/news_content/news_content_13626.jpg)

 

 

台灣早已於 1993 年進入高齡化社會,更於 2018年 來到了高齡社會。預估明年 2025年 則是會邁入超高齡社會,換句話說台灣有以上的人口為 歲以上的長輩。

台灣的老年人口已非常快的速度向上攀升,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平均壽命延長,照上方的預估值來看,台灣預計大約只需要7年的時間,就會從高化社會步入超高齡社會。

 

你知道嗎,台灣的老化速度是全世界第一。

讓我們不能不去思考,為什麼人口老化的會飆升,又會帶來什麼樣的相關挑戰或是議題呢?

 

調查發現,適時地透過在地的社會福利機構、政府或社區關懷據點等服務和資源,若銀髮族長者們能夠培養一些興趣和不一樣的活動安排,這樣的學習可以激發他們退休和晚年後的生活與活力。

不管是音樂、琴棋書畫、閱讀、語言,而這樣的學習以及走入社區與人接觸,能正向的協助他們維持生活的動力和良好的心態。

如果生活上還能加入一些規律的運動習慣,選擇一項長輩自己喜歡,也能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去做調適的運動方式,維持健康的同時也能保持良好的習慣;進而延緩疾病或老化的速度,同時也能預防受傷和一些病痛。

 

有許多研究顯示,若長者固定練習皮拉提斯,能有效地增加預防摔倒的機率,同時也能增進長者的認知訓練。

下一次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研究吧~

 

參考文獻:

https://files.eric.ed.gov/fulltext/EJ1215438.pdf

https://www.mdpi.com/2076-3417/12/13/6716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277224/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9603464/

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2688C8F5935982DC

https://www.moi.gov.tw/News_Content.aspx?n=2%26s=11663

https://icef.org.tw/2024/02/26/%E3%80%90%E5%B0%88%E9%A1%8C%E6%96%87%E7%AB%A0%E3%80%912025%E8%B6%85%E9%AB%98%E9%BD%A1%E5%8C%96%E7%A4%BE%E6%9C%83%EF%BC%8C%E4%BE%86%E8%87%A8%E4%BA%86/

 

  • 於2024年6月初夏
avatar-img
3會員
7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心月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上一集我們分享了疫情期間興起的線上運動課程和實體課程的差異,點 這邊 看 這一次要來討論皮拉提斯對於確診後的康復訓練是否有所幫助?或者針對確診痊癒後出現的長新冠症狀能否改善呢?   (圖片出處:衛生福利部)   世界衛生組織在2021年公佈的官方聲明中,將新冠肺炎後遺症,又稱新冠長期症狀定
2020年初疫情爆發至今,不知不覺已過了3年。 疫情期間許多人的生活都有了改變,線上課程的興起,讓我們的運動模式多了一個新的選項~ 一兩年前叁角教室也開設了許多線上的課程的,不知道當時大家是否也有一起參與呢?   (圖片出處:https://blog.zoom.us/best-practic
夏天已漸漸到了尾聲,今年夏天妳SUP了嗎?   (圖片出處:https://blog.kkday.com/71638/asia-taiwan-sup)   什麼是SUP(立槳)? 源自於夏威夷的Stand Up Paddleboarding,簡稱SUP,是一種結合了傳統的划槳Paddl
前兩集裡我們討論了什麼是正念和一些關於正念的小練習,今天則是要來談談正念和皮拉提斯有什麼關聯?又該如何運用於練習上呢?     正念有三個很重要的要素,「不批判的態度」、對於「當下的覺察」和「呼吸」,而皮拉提斯的練習裡,也需要我們去覺察、訓練自己的呼吸、身體擺位和穩定度。   STOTT皮拉
妳是否也有這樣的困擾呢?明明沒有喝很多水卻常常想要找廁所,甚至擔心是否會來不及?大笑、跑步、打噴嚏、產後或是稍微用力搬重物時,褲子都會濕濕的。 根據醫學定義Urinary incontinence (UI)
上一集我們分享了疫情期間興起的線上運動課程和實體課程的差異,點 這邊 看 這一次要來討論皮拉提斯對於確診後的康復訓練是否有所幫助?或者針對確診痊癒後出現的長新冠症狀能否改善呢?   (圖片出處:衛生福利部)   世界衛生組織在2021年公佈的官方聲明中,將新冠肺炎後遺症,又稱新冠長期症狀定
2020年初疫情爆發至今,不知不覺已過了3年。 疫情期間許多人的生活都有了改變,線上課程的興起,讓我們的運動模式多了一個新的選項~ 一兩年前叁角教室也開設了許多線上的課程的,不知道當時大家是否也有一起參與呢?   (圖片出處:https://blog.zoom.us/best-practic
夏天已漸漸到了尾聲,今年夏天妳SUP了嗎?   (圖片出處:https://blog.kkday.com/71638/asia-taiwan-sup)   什麼是SUP(立槳)? 源自於夏威夷的Stand Up Paddleboarding,簡稱SUP,是一種結合了傳統的划槳Paddl
前兩集裡我們討論了什麼是正念和一些關於正念的小練習,今天則是要來談談正念和皮拉提斯有什麼關聯?又該如何運用於練習上呢?     正念有三個很重要的要素,「不批判的態度」、對於「當下的覺察」和「呼吸」,而皮拉提斯的練習裡,也需要我們去覺察、訓練自己的呼吸、身體擺位和穩定度。   STOTT皮拉
妳是否也有這樣的困擾呢?明明沒有喝很多水卻常常想要找廁所,甚至擔心是否會來不及?大笑、跑步、打噴嚏、產後或是稍微用力搬重物時,褲子都會濕濕的。 根據醫學定義Urinary incontinence (UI)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少子化從我小時候這一代開始就是少子化的開端,高齡化也是漸漸高漲,高齡化就是我的阿公阿嬤那一代高齡化,少子化是從我這一代開始少子化,少子化原因不是年輕人的問題,是政策的問題,像是育兒政策有問題,育幼政策也有問題,你可以看新聞得知育幼人員虐童殺童,幼稚園出現虐待事件等。
Thumbnail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當65歲的年長者人數比例超過20%,也象徵著相關的照護、醫療等,已經成為不能夠再逃避的重要議題。然而,不論是國家政策、各種相關設施,甚至是這個社會上的其他人,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Thumbnail
全球高齡少子化的現象已逼近至必須面對,過往世代的社會生活方式也需要改變, 近三十年內,小家庭的情況也是一種趨勢,身為長輩的若能幸運的漸漸老化沒有其他重症,是長者與晚輩的福氣,不過相對這樣的人口也逐漸增長,甚至會超過這樣的比例。 夾在中間像是三明治一樣,上有長輩、下有晚輩要照顧的話,除非經濟無虞,
Thumbnail
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全球許多國家呈現高齡化趨勢。臺灣已進入「高齡社會」並預估進入「超高齡社會」。推動「在地老化」的概念,讓年長者能夠舒適地在熟悉的家或社區養老,並提倡全方位的規劃及安排老年生活。
Thumbnail
台灣正迅速進入高齡化社會,這對住宅環境造成了顯著的影響。對於適老化住宅的需求也隨之增長。因應老年人可能的健康狀況,許多家庭需要重新配置其居住環境。這些改造不僅提高了居住安全,也幫助老年人維持獨立生活的能力,減少對家人或照護者的依賴。從文章中了解如何打造適合高齡者的舒適環境!
Thumbnail
人生70才開始,越活越年輕的時代來臨。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也就是五人之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老年生活如何精彩度過和保持身心靈的健康,是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來臨的重要課題。失去活動力,即缺乏運動和長時間久坐,是影響年長者慢性疾病和失能發生的重要原因。完善的生活空間,對於年長者的活動力具
Thumbnail
常常生活中會聽到有人的生日祝福語是”祝您長命百歲”,如今在醫學發達和人口結構的改變下,以及大家開始注重養生、樂活,平均壽命也越來越長,依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統計(如下圖),我國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平均一百人中有二十位65歲以上老人)
Thumbnail
心理、情緒是時代的新課題,過往的歷史中並沒有紀錄有關如何照顧「老小孩」的資料,無法可依循。倒使得大齡眾有自身更大的心理問題要面對。
Thumbnail
「超高齡社會」一般指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20%的社會。此一術語通常用以描述一個國家或地區其老年人口比例快速增加,並且已達相對較高水平。「超高齡社會」的特點是老年人口的占比飆高,並且經常伴隨社經和醫療挑戰。亟需政府和社會各界預為籌繆,以應對激增的需求和社會劇烈的變化。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少子化從我小時候這一代開始就是少子化的開端,高齡化也是漸漸高漲,高齡化就是我的阿公阿嬤那一代高齡化,少子化是從我這一代開始少子化,少子化原因不是年輕人的問題,是政策的問題,像是育兒政策有問題,育幼政策也有問題,你可以看新聞得知育幼人員虐童殺童,幼稚園出現虐待事件等。
Thumbnail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當65歲的年長者人數比例超過20%,也象徵著相關的照護、醫療等,已經成為不能夠再逃避的重要議題。然而,不論是國家政策、各種相關設施,甚至是這個社會上的其他人,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Thumbnail
全球高齡少子化的現象已逼近至必須面對,過往世代的社會生活方式也需要改變, 近三十年內,小家庭的情況也是一種趨勢,身為長輩的若能幸運的漸漸老化沒有其他重症,是長者與晚輩的福氣,不過相對這樣的人口也逐漸增長,甚至會超過這樣的比例。 夾在中間像是三明治一樣,上有長輩、下有晚輩要照顧的話,除非經濟無虞,
Thumbnail
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全球許多國家呈現高齡化趨勢。臺灣已進入「高齡社會」並預估進入「超高齡社會」。推動「在地老化」的概念,讓年長者能夠舒適地在熟悉的家或社區養老,並提倡全方位的規劃及安排老年生活。
Thumbnail
台灣正迅速進入高齡化社會,這對住宅環境造成了顯著的影響。對於適老化住宅的需求也隨之增長。因應老年人可能的健康狀況,許多家庭需要重新配置其居住環境。這些改造不僅提高了居住安全,也幫助老年人維持獨立生活的能力,減少對家人或照護者的依賴。從文章中了解如何打造適合高齡者的舒適環境!
Thumbnail
人生70才開始,越活越年輕的時代來臨。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也就是五人之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老年生活如何精彩度過和保持身心靈的健康,是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來臨的重要課題。失去活動力,即缺乏運動和長時間久坐,是影響年長者慢性疾病和失能發生的重要原因。完善的生活空間,對於年長者的活動力具
Thumbnail
常常生活中會聽到有人的生日祝福語是”祝您長命百歲”,如今在醫學發達和人口結構的改變下,以及大家開始注重養生、樂活,平均壽命也越來越長,依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統計(如下圖),我國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平均一百人中有二十位65歲以上老人)
Thumbnail
心理、情緒是時代的新課題,過往的歷史中並沒有紀錄有關如何照顧「老小孩」的資料,無法可依循。倒使得大齡眾有自身更大的心理問題要面對。
Thumbnail
「超高齡社會」一般指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20%的社會。此一術語通常用以描述一個國家或地區其老年人口比例快速增加,並且已達相對較高水平。「超高齡社會」的特點是老年人口的占比飆高,並且經常伴隨社經和醫療挑戰。亟需政府和社會各界預為籌繆,以應對激增的需求和社會劇烈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