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7/1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價值與價格的關係:如何在商業中取得平衡(上)

商業的基本邏輯都是相同的,但不同的時代、政策、行業、產品、領導者、團隊、技術、資金,策略…等,就足以產生千變萬化的組合,也足以造成新創企業99%的失敗以及1%的成功。

接下來我們談一個有趣的策略議題:價值價格的關係。

例如,你做了某個領域的資料蒐集、整理、分析、歸納、洞察及建議,最後將這份報告做為主力商品放到市場上。這時可能會發現,即使你提供了很高的價值,你的受眾也不一定會買單,雖然當你擷取報告當中的某一段放上部落格,供受眾免費瀏覽時,總能獲得很大的迴響,很多的回應,但只要一牽扯到金錢時,價值判斷的警報器馬上警鈴大作。


價值與價格的基本關係

價值與價格關係的基本概念是,當商品或服務的價格>價值時,你的受眾可能不會買單,因為他們認為這個商品或服務不值這個價格。因此,你可能需要為這項商品或服務增加一些價值,或是調降價格,甚至兩者並進(但兩者幅度都較小),讓他們覺得這個商品或服務是值得的,增加他們掏出口袋的錢來購買的機會。

相反的,當價格<價值時,受眾買單的機率將會提高許多,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一筆划算的交易,付少少的錢就可以獲得大大的效益,這應該是每個人都希望的聰明消費。

當人們心中已經有了想要的東西,而這時剛好你的商品或服務出現在人們的視線範圍內,而且你的商品品質或服務專業度也是足夠的,那麼,接下來的考驗,就是要經得起人們的精打細算。

只要你的商品或服務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物超所值將會是能否成交的關鍵。理想的狀態是,你提供的商品或服務的價值,略高於價格一點點,這一點點的差距可能就足以讓受眾搖身一變,成為消費者。但如果你提供的價值比價格高很多,表示定價定太低了,可能有調整空間。

提高價值?降低價格?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了成交的關鍵,在於讓受眾感到物超所值,因此提高價值、降低價格或是兩者併進,都是可以考慮的方式。那麼這些方式各自有什麼利弊呢?哪一種方式最好呢?其實,很難說哪一種方式最好,但是我們可以依照企業的定位與目標來選擇最適合的方式。

例如,企業的目標是「運用自行開發的系統,以提升客戶的工作效率」,那麼為了提升競爭力,優先考量的應該不會是降低價格,考量的可能會是藉由客戶實際操作的回饋來優化產品、提升更版頻率、讓使用介面更直覺化,以及提升客服素質,讓客戶感受到你是在乎它們的,提升你在客戶心目中的價值。

相反的,如果企業的目標是「以量制價,薄利多銷」,那麼很顯然的,降低售價、擴大產能(購貨量)、降低成本、樽節各項費用,可能會是首要考量。


提高價值

先說結論,對大部分的新創企業來說,提高價值應該列為優先考量!因為對於正常營運的企業來說,永續經營應該是大部分企業共同的目標(應該很少企業設有存續期間),而對於長期發展而言,不斷的提升價值絕對是必須的。

而且客戶時常會接收到同業分享的訊息,他們時常會提及所使用的是誰的產品,誰的服務,誰的性價比最高,誰的品質不好…等。當然,除了同業的訊息分享,更多的可能會是你的競爭對手的廣告,與你同類型的廠商,藉由鋪天蓋地而來的各種廣告,讓客戶會不自覺的將你的產品、服務與對手的廣告做比較、比價。因此,如果企業不持續的增加自身的價值,很可能不小心就被競爭對手給取代了。


彈性調整

當然,以提高價值為主軸的企業,不代表不能彈性調整價格。因為彈性調整價格是企業營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調節手段之一,例如為了因應活動檔期,進行策略性的調降價格,來增加曝光、活絡流量。

短期看來,調降價格可能會提高銷量,拉低毛利,看似損及企業價值。不過把眼光放遠,長期來看可能反而提升了企業的價值,因為藉由符合企業價值的活動搭配促銷方案,可以將企業形象植入消費者心中。例如將促銷活動營收的1%捐贈給慈善機構,凸顯熱心公益的企業形象,照顧弱勢、環保永續、兒童教育…等,依循企業價值的精神,號召對社會有貢獻的活動,搭配促銷方案,是一種能提升企業整體價值的方式。

又或者運用調整庫存的機會,如同上述的方式搭配促銷方案,讓消費者向你消費時,也能盡一份心力,幫助社會變的更美好,藉由適當的活動促銷方案,讓消費者購物之餘,以「給予」讓心裡更踏實,利他所帶來的滿足感是其他事物難以比擬的。整體來說,促銷方案也許會暫時降低企業的利潤,但這並不影響提高企業價值的主旋律。


降低價格

與上述提高價值的路數相反的,就是降低價格。常見的情況是,新創企業往往沒有資源優勢,沒有足夠的資金,沒有豐沛的人脈背景,也許技術及經驗也比不上市場先行者,當然也較難有測試想法的機會。

因此,在處於資源劣勢的情況下,可能腦中不禁會浮現:「先想辦法成交再說。」以降低價格來搶市占率似乎變成可預期的方式。這看似不得已的路數,也許在短期內會增加銷量,但長遠來看反而會腐蝕競爭力!因為,如果客戶已經習慣了你的低價,後續你也沒有為了提高價值而做出讓客戶有感的努力。那麼,恐怕會進入一個惡性循環,一個耗費極大資源來應付大量的低價訂單的惡性循環。

原因何在?為了應付大量的低價訂單,耗費了過多的時間、精力等各種資源,怎麼還會有足夠的資源來守護企業的命脈—提高價值呢?


其他策略?

以上簡單討論了提高價值降低價格的概念,以及彈性調整價格的好處。除了這兩種策略之外,有沒有其他方式可參考呢?難道只能在提高價值降低價格這兩邊選邊站嗎?試想看看,下文繼續探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聖彥學堂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