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01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發現你的天職》 讀後心得 / 原來我也可以這麼棒

raw-image


今天想推薦《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是一本可以在人生迷惘時,幫你撥雲見日的一本著作,作者是八木仁平。


書中他引用自身的親身經歷,他在大學時代,對自己也不甚了解,本來只想輕鬆賺時薪,所以一開始他抱持著「很輕鬆」去超商應徵打工。他覺得很簡單,甚至有一些瞧不起超商工作,沒想到要學的東西很多,就連香菸品牌多的讓他都記不住,最後才做了兩個月,就被店長告知因為工作消極而被害除了。

 

後來作者迷惘一陣子後,在網路上搜尋許多了解自我的工具,最後支付費用,花了40分鐘接受「診斷強項」,才發現他的強項中,有一點是「擅長向別人闡述自己的想法」,因而他開始設立部落格,試著把自己的想法傳達給他人。

 

果真沒多久他就靠著部落格的文章賺到了錢,甚至後來邀約及業配,讓他快速月入百萬日幣。然而他發現他越來越不快樂,因為寫的都是「為了賺錢而寫的文章」,已經失去了寫作的樂趣,最後得了輕度憂鬱症。

 

因此作者開始探索內在,在部落格開始寫關於「自我理解」這個主題,這是他真心想要與大家分享的心路歷程。他深信只要找到想做的事,人生就會改變。

 

如果你也覺得好無聊,找不到想做的事,可以先來破除「想做的事」的魔咒。也就是這本書的第一章節,關於讓你找不到「真心想做的事」五大誤解

 

1.  以為必須是能持續做一輩子的事:

從現在最想做的事著手即可,這有點類似「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因為想得太遙遠,規劃的太深入,反而不容易開始。很多事情是由小處著手,做著做著都有可能無心插柳柳成蔭。

 

2.  找到想做的事時,會以為是「命運」的安排錯覺:

就算找到想做的事,一開始也只是從「有趣」開始。有時候會誤判是命中註定該做的事,但也有可能執行一段期間之後不這麼有趣了,千萬不要以命定之說來約束自己而不放棄。

 

3.   必須是造福人群的事:

一般來說,以「幫助別人解決問題」來做出發點的事,都會很受歡迎與青睞。但其實不是每一件事情一開始就可以幫助到別人,而是先幫自己維持好的狀態,才有能力進一步也幫助他人。

 

4.   要找到想做的事就必須積極採取行動:

要找到想做的事必須先了解自己,這邊強調的不是積極嚐試各種領域的事,而是先了解自己,篩選過後自己比較有興趣且願意精進的領域,才不會浪費太多時間在探索而徒勞無功。

 

5.   想做的事沒辦法變成工作:

想做的事只存於心中,實踐的方法卻可在社會中找到。一般人都想把喜歡做的事聯想到變現,但這並不適合一開始的初心,而是在你嘗試過,覺得有趣並有多元的思考後,找出脈絡後,而變化出來的工作。

 

我們常聽到要聽從自己的心聲,憑直覺找出想做的事。但其實能憑直覺做選擇的,一般來說都是一路就走在理解自己的路上,是方向非常明確的人所做的決定。反觀很多人會迷惘,可能從小在求學階段,或者到工作的階段,都沒辦法隨心所願的去做決定,這時候又該如何憑直覺找到想做的事呢?

 

所以作者把「自我理解術」,用成公式及有邏輯的架構,細分出來後會解開人的迷霧。其中有以下幾點是讓我有深刻體悟的:

 

※ 想做的事與想成為的人之間的差異:

我們常聽到「以終為始」,你心裡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往那個方向努力。所以一般人都會以職業來回答想做的事,例如想成為YouTuber,作家,咖啡廳店長。。。等等。但喜歡在螢幕前不見得喜歡拍片、剪片,喜歡閱讀不見得喜歡寫作,喜歡喝咖啡不見得愛管理咖啡廳,所以一般人常常困在職業類別去做選擇,而沒有去思考喜歡的動作是什麼,也就是去理解實踐的方法是什麼。我舉下面的例子可能更明白:

 

因為喜歡幕前,所以想當You Tuber--但不喜歡自己拍片剪片--也許更適合教別人展現自我的講師

 

因喜歡閱讀,以為想當作家--但不喜歡寫作--也許更適合當說書人

 

因為喜歡喝咖啡,以為想開咖啡廳--但不喜歡管理店--也許更適合賣咖啡豆

 

這上面的例子所要表達的是,不要以職業類別來侷限,而是以喜歡實踐的方法來做發想,會有可能找到不同的組合,甚至與別人合作而產生新的身份。

 

※ 找到真心想做的事順序:

重視的事Why--擅長的事How--喜歡的事What

--真心想做的事

 

重視的事:就是你的價值觀,也就是你是為什麼工作?做這件事情的動機是什麼?例如工作賺錢是想要自由自在不受侷限的生活,所以“自由”才是重視的事,而不是錢。

 

擅長的事:不等於技能與知識,擅長的事是與生俱來的才華,而技能與知識卻是後天學習而來的。例如很會聊天、很有邏輯架構等

 

喜歡的事:也就是熱情所在。例如開餐廳、園藝等。

 

這本書很特別的是,把喜歡的事放在最後考慮。甚至放在擅長的事之後。因為很多人在尋找想做的事時,會懷疑自己能不能做到,這就是最大的阻力。為了降低阻力,不要把喜歡放在前面,而是要先找出你為何做?你擅長怎麼做?而不是一直執著在喜歡的事。

 

※ 喜歡的事只是手段,靠興趣活下去是一種誤解:

看到這觀點我也嚇了一跳。為什麼書中說喜歡的事只是手段呢?我舉個例子,例如我喜歡植栽,但我並沒有喜歡用的滿手是土的園藝。而且我對教學有興趣,所以我就適合作室內植栽,也可以教別人鹿角蕨設計,但我不見得要來販售相關植物,而是用來販售課程。所以喜歡的事只是用不同的手段來實踐想做的事,否則就會卡在沒有辦法靠興趣活下去。

 

有什麼工作是不會厭倦的呢? 基本上就是一種被需要的感覺,人或多或少都需要成就感,書中指到只有做著自己不會生膩的事,以及思考要怎麼透過這件事來幫助別人,這件事才能成為真正的工作或斜槓。

 

雖然有些人認為只要能持續做「想做的事」,這件事就能變成工作。但其實書中說到這是大錯特錯,如果不預先想是為誰而作,不管持續做多久,終究只是「自我滿足」,可見我們一般說的TA非常重要,也就是必須要知道誰需要你,這也會影響你的成就感。

 

再來「重視的事」就是價值觀,是必須不斷追尋的人生方向; 而目標者是在追尋人生方向之際的檢查點,換言之目標是為了確定自己前進了多少而存在。

 

幫助別人提升的目標,屬於「目的導向性」,會讓自己心中充滿成就感與富足感;若只想到讓自己提升,就是「利益導向型」目標,就算達成利益,也終究會變得空虛與不快樂。

 

找出價值觀的五個步驟:

1. 自我提問並回答,列出價值觀的關鍵字

2. 將價值觀整理成心智圖

3. 將他人中心的價值觀轉換成自我重心

4. 建立價值觀排行榜

5. 決定工作目的

 

看到上面5點,可能你仍覺得有點茫茫然。 總之讀了這章節,最大的重點就是「你的價值觀必須也能帶給別人價值」,也就是價值觀的目的。

 

例如你希望成為一位受尊重的人,但應該要思考為「要做什麼才會受人尊重」,當你也同樣幫了別人,帶給別人價值時,就會獲得心中的價值感。

 

書中也提到,我們常常看別人成功的案例,或者是一些心靈雞湯,不但沒有成功反而會內耗,更讓自己沒有信心了。 重點就是因為我們看到的都是別人擅長的事,別人的個性、別人的態度、別人的方法,所以如果你想要套用別人成功的方式來走到成功是比較不可能的,應該要試圖找到自己的優勢,走出自己的路。

 

最後我總結一下,這本書強調要多認識自己,它是有系統化的的來盤點自己,書後面有附一個流程表,可以照這個流程表來自我探索一番。 這本書也是鼓勵讀者,從興趣出發,多嘗試,但不要一直考量學了這有沒有用, 如果真心喜歡,你就還要再繼續精進並延伸, 並朝著是不是能為別人帶來價值而努力。 書中的方法和觀點就是會幫助你在迷惘中找到方向,並將興趣落實在可行的職業或事業,大家也可以一起來找找看自己的天賦,讓我們一起來發現我們的天職。


🔥 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61550713124171 (歡迎追踨支持)

🌺 YT頻道:https://www.youtube.com/@findyourself_carol

🔥 歡迎追蹤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findyourself.carol

🌺 歡迎收聽podcast: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5m5tnav01cf01zx1nmtcqpq/platforms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思考人生找自己-Carol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