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跟學渣的差距在哪裡?
想起我在高中的時候一個滿要好的朋友,周末會一起約去圖書館看書。
有一次我讀了一個多小時,想起來活動一下,看到他還在讀書。
當我又讀了一個小時,他還坐在那讀書!我的屁股坐得痛了他竟然都不累!
我就好奇地偷瞄一眼,看他在讀哪一個科目,嗯,在讀生物。
等到圖書館閉館之後,我想說他讀得這麼認真,效率應該很好吧?
就假裝不經意地問他,今天讀了哪些科目?
「生物。」他平靜地說。
「只有生物?」我驚訝地回頭看他。
「對啊!我想把這一週教的生物都複習完。」花了半天的時間...
「那有複習完嗎?」我問。
「還剩一點點。」我的老天鵝...
能堅持坐半天都不起來動一下,我真的做不到,看看我的尖屁股就知道了。
但是跟我的成績比起來,他的成績始終排在20名前後。
我也不清楚為什麼會這樣,我比他還坐不住、讀書的時間也比較少。
但是我的成績卻比他好。
我是認識更多讀書、考試遇到挫折的朋友後,才知道原因。
很多人都掉入這「3個」陷阱。
練球有多努力,可以看看你流了多少汗。
唱歌有多努力,可以看看他嗓子有多啞。
那努力念書呢?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看手錶:今天花了多少時間念書。
爸媽看我們從圖書館回來,時間越晚他們的眼神越有愛,恨不得把你看融化了。
只是他們不知道:你花的時間越長,代表你越沒效率!
你很努力沒錯,但是很沒效率。
事實上,你很努力不等於你很有效率。
那怎麼判斷有沒有效率?
很簡單,看成績。
舉個例子,假設每個科目你花1個小時念書成績會進步10分,花2個小時念會進步15分。
這兩個讀書方法你會選擇哪個?
聰明的你應該會選1小時,再把另1個小時去念別的科目,讓別科的成績再進步10分。
一樣花2小時,就會進步20分。
這個例子很好懂,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你是這樣做的嗎?
比起花多少時間念書,念書有效率更重要。
這也是陷阱?對,而且是大家習以為常的陷阱。
以前老師常講今日事今日畢,當天學習當天複習完,這樣學習才有效率。
恩,這的確沒有錯,只是老師少講一個更重要的事。
有一個教會的朋友看我一年考上公務員,他也想考考看,就來問我是怎麼讀書的。
「你平常怎麼複習的?」我問他
「當天教到哪就讀到哪啊!」他回答。
「那如果來不及複習完呢?」我問他,這樣的事總會發生吧?
「那我明天就接著昨晚繼續複習。」一個理所當然地回答。
他忘記一件事:明天也會有新的複習內容,如果一直讀不完怎麼辦?
難道要讓新的進度抽號碼牌,排隊等你來複習嗎?
想也知道,怎麼可能!
這就是老師少講的事:挑重點複習。
挑重點複習,快速把今天的進度複習完。
這樣才不會有一堆新東西,等著你複習。
那什麼是重點?
老師出考試題目的時候,總會翻參考書吧?
老師出考試題目的時候,總會到題庫找題目吧?
老師出考試題目的時候,總會挑重點考吧?
如果你想要找重點,就去寫「題目」。
越常被考到的內容,就一定是重點。
講完什麼是「重點」,那怎麼複習呢?
看看接下來的第3個陷阱。
你以為,這3個陷阱我都沒掉過?
沒錯,我就掉過第3個陷阱。
以前念高中的時候,我沒認真想過「複習」這回事。
唸國小、國中的時候,就是一頁一頁翻課本,一遍一遍畫螢光筆。
高中也一樣,把課本翻完一遍,反正以前就是這樣做的。
後來考上台大財金系,用新的讀書法念書才發現:以前的讀書法真垃圾。
很垃圾是因為:這種方法,不適合大腦背東西。
大腦背東西,是用「一塊」、「一塊」的「文字塊」,再用彼此的關係串起來。
想想你是怎麼拿粽子的?
那一顆顆的粽子就是「文字塊」,綁粽子的線就是「關係」,你的手就是「大腦」。
沒有線,10幾顆粽子看你怎麼拿!
複習的目的,是要加深大腦的印象,讓大腦好記。
課本和老師教的內容,是讓你好懂,不是讓你背東西。
所以要做筆記,最好是畫成心智圖,讓大腦更好記下來。
再來,不能再用老方法,把筆記「翻過一遍」當作你複習完了。
你有背下來,才代表你有複習完。
你看一遍筆記,再把筆記蓋起來,看你能背出多少。
沒記起來的,你再打開筆記看。
重複這麼做直到你背下來。
這個方法有沒有效?
有研究說,用這個方法,成績會進步30%。
我也是用這個方法,考上錄取率2%的公務員。
你說有沒有效?
我認識的朋友,都很願意努力。我相信你也是。
只是用錯的方法,付出100分的努力,只得到10分的回報。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努力有回報,不是嗎?
跳過這3個陷阱,加上你的努力,相信我,你也可以變成學霸!
~想了解「如何」讀書、考試,歡迎加我的Line聊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