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23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做什麼都是為了自己好

網上總是流行一些心靈雞湯,例如「犧牲現在才能換取更好的未來」、「延遲滿足才是一流人才的必備條件」或者是「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等等


這些話其實都沒有錯,但是否感覺照著這些「指南」做事時,心裡總有一種或多或少的「怨懟」情緒,也許不大,但就是在一個角落裡隱隱刺痛


在古典經濟學裡,亞當·斯密最有名的理論之一就是在經濟市場裡有一隻「無形之手」,當市場裡每個人都極度利己時,其他人的權益不但不會受到傷害,反而會因為大家努力改善自己生活而提升整個社會的經濟水平


當然這個理論也受到其他學派的吹捧或攻訐,我不是專業的經濟學家,沒有資格置喙這個理論的對錯,我想說的是「心態的轉變」


人是一種很奇妙的生物,只要我們心裡出現了「犧牲」、「毅力」、「忍耐」這些字眼時,會有一個小小的聲音在心裡問「那我呢?」


因此我最近在練習「不再犧牲」、「不再忍讓」甚至「不再自律」、「不再吃苦」,這並非表示我顛覆了之前所有做的事和價值觀,只是更進一步想: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沒有那麼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只是為了讓自己好過


例如對孩子好是因為看到孩子不好時我們會心疼難過,為了自己不難過所以疼愛孩子;維持運動的習慣是為了能一直保持更好的活動力,讓自己更方便,而不是為了讓別人覺得我們自律;比他人更努力工作是因為我們知道這些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會是我們提升和成長的養分,而不只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賞識或升職加薪


當換個心態,知道我們所有做的事都是為了自己,就不會有「犧牲」、「忍耐」、「吃苦」的感覺,把自己從「被動」甚至「被害」變成主動的那一方,對每件事的感受都會大大不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親閱誠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