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2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資那些事05】企業活動的新思維:從恩惠感到文化與彈性

企業家庭日

企業家庭日


近年ESG的概念結合過去員工關懷的議題之下,企業總是要塑造出一種良好的辦公環境,因此會在「留才」的環節下心力,然而人資辦的活動有時候往往會令人有點不知所云。

1.公司活動的多樣


在比較具規模的公司中,會舉辦很多的軟性活動,例如較大型的尾牙(旺年會)、家庭日,或是較小型的慶生會、節日活動、表揚會議、運動活動、創意活動等等,目的都是想要藉由活動中,增加員工對於企業的向心力。


然而較小型或是較為不重視員工關係的企業,通常就比較不會花費相關的預算經費到這一塊,傾向於與員工的關係屬於交易性質的,即企業只要提供滿意的薪資,員工則只要提供所需的勞力即可。


在公司50人以上就會成立福委會,有時候這類相關活動的舉辦會由福委會主導,由各部門推派福委進行商議,而某些具規模的公司,會是由人資部門中的某一個小團隊組成,組成所謂的員工關係小組(或部門),執行並推動公司的軟性活動;然而有些公司可能會有獨立於人資之外的總務或護理師部門(例如舉辦健康、紓壓、正念等活動課程),他們則也有可能會舉辦類似的活動。


2.職場型態的變異V.S.傳統的恩惠感


然而目前的工作環境已經與過去有很大的不同,員工與公司越來越偏向一種聯盟性的工作,公司因為外部環境劇烈不確定變動下,無法給予員工的工作保障(雖然很多公司還是會以這為吸引力),而員工則會加強自己的專業,在廣袤的求職市場上,尋找更多的發展機會。


然而這時候就發生了困惑,因為公司投入心力舉辦的很多活動,總是習慣性的給予「恩惠性」的態度舉辦活動,認為公司都已經投入了這麼多預算與人力,員工就應該要歡天喜地的接受或參加,因此當公司的高層有這種概念,而不是給予員工選擇性時,這時候所舉辦的活動就會產生出失效的狀態。


這通常會發生在過度強調幸福企業或是有著傳統父權概念下的公司中,他們從舉辦活動開始,可能一開始就不是有經過嚴謹的設計(有時候可能也是沒時間),或是說有規則且邏輯性的促進,有的可能只是創辦人(或高層)自己喜歡的(或是因為他們過去的背景),例如籃球活動、棒球活動等,有的可能是想不出要幹嘛,回想起以前做過或別人做過的,例如運動會、家庭日(有時候這兩類活動還會運用假日時間,營造出半強迫性參加的氛圍,讓其具有加班的意味在,但是人資一定會說是員工自由參加的)等,對於舉辦活動者,例如人資來說,有時候就是去迎合老闆的想法,即使在於這些想法所帶來的效果其實沒有實質上的意義(不過通常都會在事後用問卷給予很高的『名目』滿意度),這是因為人資(舉辦方)還是要說出自己貢獻,以便能持續地舉辦相關活動,讓其部門有存在感。


結論


這一篇文章的目的,其實是要讓企業了解到活動的舉辦已經與以往不同,權威性或恩惠性的狹隘思考,已經無法真正地打入企業中的員工所需,而人資單位所辦理的相關員工性的活動,需要具備形塑真正的「文化」與「彈性」概念,然而組織文化不是辦理很多不相關的各式活動可以達成的。

企業吸引人的地方,除了企業的使命與所提供的產業價值外,能夠摒棄傳統的恩惠感,我想是台灣許多企業應該要修行的課程。


"People don’t leave jobs; they leave managers." - Marcus Buckingham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生涯著色盤-繪出個人色彩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