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看《霍爾的移動城堡》,記憶被奇妙的魔法世界,和久石讓動人的配樂所烙印。在二十年後,早已成為大人的我們再看一遍,又會有何種「我終於看懂了!」的新發現呢?
藉著臨床工作的經驗,我彷彿看懂了蘇菲以及霍爾二人所分別代表的兩大類型個案──自戀力量不足的人,和被過多自戀主導的人──以及他們的互補是如何共同奏響電影療癒人心之處。
蘇菲在故事中是一位十八歲的少女,打理著父親遺留下來的帽子店。她認為把店經營下去就是長女的責任,自卑的她更無法想像除此以外的生活。後來,她因為荒野女巫的詛咒而變成一位九十歲的老太太。
許多人都欣賞蘇菲很快便接受了年老的外貌,並貌似樂觀地面對,但這種常人難以做到的適應力,提醒我們去看見事情的另一面:蘇菲對自己的外貌「不自信」,彷彿到失去它也「無需留戀」的程度。
這在電影開頭就有暗示,當她嘗試站到鏡子前面整理自己,卻立即洩氣般把帽子(對比店裡許多華麗的款式,她戴的那頂顯得十分平凡)拉下來蓋住自己的眼睛。
蘇菲用一種「看似成熟懂事」的態度面對困難,這絕對是亞洲家長們最期待的長女們該有的樣子。不過,她們心底裡壓抑的、無法自戀而形成的傷口,也是會被引爆的!一如她受不了過度在意外貌的霍爾,又哀傷地道出「我從來沒有漂亮過…」。
許多自戀力量不足的個案,在成長過程中往往得不到父母半點的肯定與讚美,更多是被貶損與羞辱。從小就知道自己無法依賴大人的實質或情緒的照顧,往往迫使他們建立起一種「過度適應」的防衛,以隔絕需要照顧、渴望療癒的那部份自我。
過度適應成為他們相對能自我肯定的部份:「我一個人就能處理!」,但背後其實掩藏缺乏自信的脆弱。
許多像蘇菲一般無法自戀的人,很容易被自卑與內疚的情緒困擾。而去照顧他人,一如他們在原生家庭中通常都作為照顧父母或兄弟姊妹的角色,則成為他們獲取自我價值的方式。因此,有時候他們為幫忙而幫忙,就像「我長得不漂亮,只會打掃…」的蘇菲一心去清潔霍爾的城堡,卻好心做壞事,差一點弄熄滅卡西法、還把霍爾的染髮劑搞亂。
用照顧他人來獲取自我價值的壞處,在於這種聖母情結很可能召來渣男渣女的傷害。就像一位在職場上有著女強人姿態的女士,她幾乎跟蘇菲一樣都不覺得自己好看而不愛照鏡子,從小被父母情感忽略的她在面對婚姻裡的冷暴力時,無法提出自己的需求,並以加倍的服侍與付出試圖換取伴侶的看見,以過度適應破損的關係來保住「我有一個家」的微小願望。
霍爾是一位俊美的魔法師,他小時候曾與惡魔卡西法簽訂契約,藉由交出自己的心來換取強大的魔力,他甚至能變身成為巨大的怪物,但這暗藏走火入魔的危機。若要阻止他真的變成怪物,就需要卡西法把心臟還給霍爾,但相對地從契約中獲取的魔力也會失去。
霍爾極度在意外在形象,因頭髮染壞就情緒崩潰,或因為被喜歡的女子拒絕就陷入低谷。這種情緒的不穩定,源於自尊心的過度膨漲,但如氣球般一刺即破。
一些父母習慣寵溺並過度誇讚小孩(或許客觀上小孩的確有著學業或才藝成就),讓小孩自以為是個很厲害的萬人迷。一旦環境改變,如換了所高中、升上大學、到了職場,美夢就被現實無情的劃破,他們發現自己其實不外如是、原來強者大有人在、想要的東西並非必定能得到……帶有王子病或公主病的他們就會陷入暴怒,繼而被挫敗感淹沒。
但在挫敗之前,被自戀主導的一股內在驕傲感,讓他們覺得只有最理想的東西才配得上自己,電影以霍爾作為王宮御用魔法師莎莉曼夫人唯一門下弟子,和他主動接近他曾認為十分有趣的荒野女巫一事呈現。
然而,現實的骨感早晚會來打臉,理想也會破滅,此後自戀者在潛意識中會變得膽小與恐懼,霍爾便從許多人與事身邊逃離。
最終,為保住自戀的良好感受、對抗挫敗,人們在心裡頭建築起一堵圍牆,讓自己無視現實,只著眼於那些可能源於天賦、學習而來、別人給的「力量」事物之上。
只可惜,為獲得強大的「力量」,人們的心靈(psyche)就會從它原本應該居住於的肉身(soma)中分離開來,這就是精神分析師溫尼考特所說的逃向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1],讓人成為非人的存在(中文意義上,即沒心沒肺的人)。霍爾用心臟來換取強大魔力,但自己隨時會變成怪物一事,為我們呈現了這種心理防衛長期運作下的結果。
在社會上,由於這些自戀者在工作表現上的強大,所以往往是亮眼的,受人們追捧。但他們同時有許多克服不了的負面情緒(嫉妒、自卑、恐懼),又因為理智化防衛而逐漸失去作為人的真實情感、誠懇同理,日子久了,難免也成為了「惡人」。
霍爾過度自戀,受困於理智化的身心分離的苦果;蘇菲則缺乏自戀,容易落入與前者相對的沈溺於感情的傾向之中 [2],即她難免感情用事,把自己所在意的情感加倍放大,認定自己是救贖前者的唯一人選。
電影中,她闖入了霍爾與卡西法簽訂契約的過去,並對他大喊:「我一定會去找你,在未來等我喔!」。這種浪漫如果放到現實,不就是「聖母情結」者為拯救所愛之人的潛台詞嗎?
不過,蘇菲的心意也正是霍爾所需要的。別人都迷戀他的美貌和才華,但她卻關心他過得好不好。自戀者心底所渴望的,其實只是某個能看見他的脆弱、懦怯與自卑,並接納他如他所是的人。
感受到被愛的霍爾,不只欣賞著蘇菲擁有他所沒有的情感力量,也因為視她為最美的愛人,亦反過來代償了蘇菲自認為不夠美、沒才華的自戀缺憾。他們都等到了對方、療癒彼此。
英國影評人 Leader 和 Cunningham 評論《霍爾的移動城堡》,說電影的戰爭背景細節模糊、配以《天空之城》般的飛行器、重視年老議題等,使人們認為《霍爾的移動城堡》(2004)只是一部不及《神隱少女》(2001)成功但仍不失精彩的典型吉卜力電影 [3]。
然而通過結合臨床經驗,我從「(過度/不夠)自戀」及「身心(分離/重聚)」的角度看出《霍爾的移動城堡》的一種療癒美學。
沒有心的人可以很強大,思考的力量甚至可以為自己創造一個思想上的全能宇宙,但也會如霍爾般受困其中,差一點就成了魔。
把心領回來,讓人很不情願,因為會失去擁有的魔力,彷彿成為了平凡人。但唯有把心安住於身,我們才能真正相愛,一如「愛」裡頭必須有一顆「心」。
當蘇菲把霍爾在小時候就賣給卡西法的心還給他以後,霍爾問:「身體怎麼重得像石頭一般?」 而蘇菲溫柔的回應:「因為心是有重量的。」我想這也是看宮﨑駿電影的重量。
參考資料:
[1] Winnicott, D. W. (1988). Human nature. Routledge.
[2] Symington, N. (1993). Narcissism: A new theory. Karnac.
[3] Leader, M, & Cunningham, J. (2022)。吉卜力電影完全指南(季達義譯)。黑體。(原著出版於2021年)
※本文同步轉貼至臉書「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
※追蹤我的 IG:@harris_apres.couch
※若有心理諮商需求與相關疑問,可聯絡伯特利敦南身心診所,或電郵至【psy.couch.harri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