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31|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如何面對職涯過渡期

近來有不少朋友,在工作了一段時間後,開始在思索自己的職涯發展。

有的人是漸漸發現對現在的工作沒有熱誠、工作內容本身也沒有成長性,而開始思索下一步。有人則是因為先前工作的關係,嚴重影響了身心健康,因此休息一段時間後,正在評估後續要怎麼走。也有人遭到裁員,因此突然出現了一段空檔,而在猶豫要先休息,還是快快投入下一份工作。

我們其實都有可能遇到上述情況,進而產生所謂的職涯過渡期,也就是從工作 A 轉換到工作 B 的過程中,遭遇的各種情況。

然而該如何面對這樣的一段期間,希望能藉由以下分享,來為有需求的人們提供些想法與支持。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我們可能因為經濟狀況的現實與考量,能承擔轉職時間的長度各有差異。也因此,真正能夠好好休息的時間並不完全相同。

以我自己的經歷,其實鮮少給自己休息時間,然而這樣的安排所造成的影響是:每個工作幾乎是無縫接軌,而我其實未必能好好整理完對前一份工作的反思與情緒,就直接加入新的團隊,也因此在初期適應團隊與工作環境上,往往有不少衝擊與磨合。

這讓我更加相信「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即便在轉職期間,只是給自己一到兩週的休息時間,在這段期間完全不做求職的任何行動,也能讓自己更加有餘裕地去整理過往的各種思緒和狀態,回歸到相對穩定的階段,再重新邁開步伐,繼續接下來的人生。

現在回想起來,這段必要的空白,除了能協助回歸平穩之外,也是一段讓自己重新學習好好生活的重要時間,因為在那些當下,不需要為任何的事業目標苦惱或打拼,唯一的專注點就是自己與生活,是一段難得與自己好好相處的機會。

因此,在經濟狀態能承擔的情況下,真心鼓勵給予自己一段休息時間,再重新上路。


每個人有自己的節奏

我時常被問到,待業期間到底多長才是正常且合理的?

說真的,這並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因為唯一的答案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與時區。

有些人因為工作能力強,過往表現出色,也非常清楚自己在追求什麼,因此能夠非常快速地找到下一份工作。有的人則是選擇慢慢來,給自己一段時間去和各家公司磨合與聊聊,直到找到契合的工作機會為止。

也有人給自己放了個長假,重新思索自己到底想成為什麼、追求什麼。甚至有人因此踏上新的學習歷程,重回校園,去進修與積累學術的成就。

上述都沒有對錯,有的是每個人所做出的判斷與決定,而這些決定會帶著他們前往不同的路徑,開始截然不同的人生。

在此想提醒的是:對於每個選擇,我們自己是否清楚背後的脈絡與考量,然後採取行動,並且好好承擔這些選擇與行動所帶來的影響。


適時舉手求救

現實的狀況是:有更多的人們在職涯過渡期,其實是陷入迷惘與無助的。

不像前述情況,了解自己的追求與期待,知道要繼續朝哪個方向前進,更多的是不知道自己的期望是什麼,不知道方向在哪,當然也不曉得要如何前進。

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我會建議:給自己一段完整、獨自的時間,好好沈澱,嘗試去整理自己到目前為止所累積的全部究竟有什麼。

然後透過與朋友,或是職涯諮詢師的對話,來幫助自己看看,過往的累積能連結出什麼樣的可能性,再根據討論出的可能性,判斷是否需要額外的學習與進修,又或是能夠直接採取行動,開始往尋找工作機會邁進。

上述過程其實並不容易,因為我們在過程中,需要直面自己的過往與需求,也可能需要去看見潛藏的短板與黑暗面,甚至可能跌入低谷,情緒低落。

然而,這樣的情況卻也是最值得我們舉手求救的,因為透過尋求他人協助,我們有機會獲得他人的支持與視角,進而去看到不一樣的、更加立體的自己,然後從中找出當下的可能與選項,再緩緩按照自己的節奏前進。


總結

我們都有可能遭遇煎熬的職涯過渡期,也可能自己選擇創造人生的暑假,不論是因為何種原因,我們在遇到職涯過渡期時,可以考慮給自己一段休息時間,按照個人的節奏來休息、反思、探索,又或是採取行動,並且根據當下的需求與情況,來適時地向他人舉手求救。

在沒有標準答案的情況下,我們的每個選擇都是一種前進的方式,不會因為過渡期的長短而變得停滯。

祝福每一位處於職涯過渡期的人們,都能夠找回穩定平衡的狀態,依循自己的節奏,持續地朝著新的人生階段邁進。

在此,與你擁抱。

也歡迎對職涯有些迷惘困惑和需求的人,可以透過這個諮詢表單:pse.is/686ctg ,來開啟彼此的對話。

期待有機會能協助你走出迷惘,朝著期待的職涯前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