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都是我們在面試其他人,面久了多半會麻痺,特別如果面試量很大的話,甚至會變成某種反射動作,但基本還是有一些我個人覺得滿不錯的體驗分享:
1.關於守衛,如果可以預先通知,當面試者靠近表達要來面試的,就可以詢問是否是面試xx職缺的A先生,然後再協助通知人資過來帶人。但這個很吃各公司的守衛是否比較有服務特質。
2.帶的路上簡單寒暄兩句,通常有時候也可以套點話。例如今天怎麼過來,會不會很遠或什麼的,可以稍微舒緩面試者的緊張感。
3.如果是有相關資料需要填寫的,也滿建議提早提供檔案,尤其是比較基本資料的部分。如果是需要測驗的,也通常要在面試通知時告知,最好也能說一下大概會有yy分鐘的一個筆試測驗。
4.提供一罐水,雖然實在是相當不環保,當然如果面試者有自己帶水,還是可以放在桌面上,有需要再開即可。
5.如果沒有太偏題,盡量避免打斷。沒有特別原因的話,面試官可以簡單自我介紹,職稱看狀況揭露,雖然主管履歷通常都會先看過,但還是有遇到過面試現場才稍微比較認真看履歷的,理解主管一定都很忙,但感受如果比起那些已經在履歷上寫上一些字畫過重點的差一些些。
正常來說,投遞履歷的時候就應該簡單查過,但如果走到面試階段,就更需要好好了解一下。基本面向:產品,產業,顧客,競爭者,其他內部面向。如果是上市櫃公司,就會相對好查,產品的毛利架構,管理成本與費用,最後的淨利率,類似產品是否有其他同業,相較國內同業或國外的競爭狀況如何。基本上就類似看股票的基本面,只差不需要過度去看股價。
基本上職缺的工作描述就可以看出這個工作的內容,特別是寫的比較完整的公司,就記得這些都會是重點方向,如何在履歷上對應,同時面試時就也是一樣概念,透過口說讓面試主管理解自己的經驗與能力可以到甚麼規模程度,更進階的如果主管問到比較開放的想法與策略,自己內心要知道還可以做什麼。
這題有點難,通常直覺上非高階或管理職,理解上就是單位主管加上人資這樣的關卡,然後看公司單位大小,可能單位主管再往上一階主管也會是一關,如果上市櫃公司可能會有組織圖,就可以稍加推敲。可以的話稍微記一下查的到的單位最高階主管,還有最高的管理階層,如果可以在面試時主動認出,通常算是一個好印象。
如果是直屬主管,通常重的是工作上所需要的專業與經驗,可能稍微多一點點就是個性與團隊是否合拍,或是未來有沒有繼續栽培的潛力。人資面相基本上看人選與公司的文化風格契合度,有沒有一些非工作內容相關的習慣與潛在風險。
但相對高階的主管,通常技術會有一點基礎,但就會在意這個人可以解決什麼問題,是否可以取得信任。
反過來想:我可以解決公司的什麼問題
當然,高階主管多少都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但顯然的是太忙了,所以有個方向,需要有人執行。又或是只是有個想法,想聽聽這個人可以提出什麼方向與架構,這就會是面試回答方向的不同。
不知不覺寫了一篇,還有兩個想記錄的留待下一篇:面試的口說回答,可以提問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