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1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秋天顧脾胃,與瑜伽體內提拉法 Bandha——細嚼慢嚥之真義,兼練舌肌力

    raw-image

    圖:Kawita Vatanajyankur, Splashed Series–––Carrier II


    九月了,節氣走到白露,大家也都挺過了酷暑、地震、強颱、豪雨⋯⋯以及生活與工作上的種種挑戰。

    其實,很不容易吔;於身於心,你覺得自己是損耗不少了呢?

    或是仍能保持著身心能量的盈滿?


    如果人生階段也來到了夏秋之交,難道還像青壯期那樣勤練身形?

    究竟什麼才是對自己的身心有真實益處的練習呢?


    #秋後常見症狀

    不見得多餓,但一開吃就容易過量;有時便秘、有時腹瀉;

    頭、腳都重重的、睡醒時眼皮沉、 眼睛常覺酸澀無力;

    早上會打噴嚏、流鼻水,皮膚乾、癢、脫皮⋯⋯


    許多症狀還稱不上是病;都說秋天養肺要多吃白色食物,可是若你喝了白木耳湯,結果胃酸逆流,那是否該回到更為根本的消化道保養呢?


    #顧脾胃

    身體可分體內與表面。表面的部分像頭髮、臉、皮膚、眼睛等,四肢、體型、身材等,這都是一般人比較關心的部分;然而,皮相已是健康與否的末端表現了。


    有沒有可以從體內開始的調養,並真實形之於外的方法?

    體內的五臟六腑各司其職,彼此牽一髮動全身,很難說誰比誰更重要;而且,體內系統基本上是不要人力操弄為好的。


    然而,若從「凡人可行」此一觀點出發,那麼,「顧脾胃」就是一件可以做到的事。


    顧脾胃,換句話說,就是確保消化吸收的運作。「胃」接受食物,化為乳糜往下走,是下行之氣。「脾」則運輸營養給全身細胞吸收,是升清陽之氣。故胃氣以降為順,若遇打嗝,是否能回憶剛吃的東西,吃的狀態⋯⋯而對自己身體的好惡更加了解呢?


    胃痛,人可以感覺到;但脾臟有什麼狀況,卻難以直接感知。話雖如此,也是可以觀察到健康者胃口好,消化吸收也好,排泄順暢,也就是脾胃功能好。脾虛不能正常運化,導致水濕內阻,停滯於中焦,聚濕生痰,而痰是百病之源。如果觀察自己體力、精神、排泄都好,那麼,脾臟狀況大致上是好的。


    五臟六腑之間相輔相成,而其中的連帶關係也很複雜,這部分真的需要有良醫相助。

    然而,自己也要知道追求健康養生,並不是只顧某一臟腑即可。簡言之,身心健康是一個整體維護的結果。


    所以,要顧好脾胃,是從人體的整體運作考量,並且不嫌事小,願意把簡單的事一而再、再而三地實踐。


    #下列三大養生原則有些你早已知道,然而實踐得如何呢?本文將提出其中各自最重要的一項來供你實作練習。


    #早睡早起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生命本能,要據此安排你的生活。早起面向朝陽能接收到其修復能量;上午也是一天當中最佳的工作時段。


    能夠早起的要件就是早睡。要思考「日.落.而.息」這四字;那麼,下午五六點了,若就寢時間是晚上十一點,那麼這四五個小時,你會如何安排?


    把睡覺這件事做好,除了一起床就精神奕奕之外,你也會感受到來自內在的、深深的真實滿足感。


    方法:#睡前儀式——

    重點在於把白天一直外放的注意力收回己身,做些取悅自己、放鬆開心的事,例如聽聽令你心動的音樂、拉筋、精油撥筋、泡澡、敷面膜等等。



    #細嚼慢嚥

    總有氣候、情緒、壓力等等來破壞臟腑的運作與平衡。不過,只要你進食時,能做到細嚼慢嚥,那麼,這就是能為自己做的一件大好事。


    「細嚼慢嚥」這個動作是「初步的消化」,把食物咬碎,並與唾液混合。結果是,「精味散於脾,華色充於肌」。若吃很快,沒磨細的食物只是阻塞腸胃、造成負擔而已。


    所以,吃飯時間到了,一定提醒自己慢下來。「食不欲急,急則損脾,法當熟嚼令細」;吃很快,就是在傷害脾臟了。


    若無細嚼慢嚥個動作,那些跟口腔、喉部相應的大腦神經元就會沒事可做,就會「死回去」(dying back)。這跟複雜的消化運作、記憶力等等都有關係喔。


    若發現自己記憶力開始不好了,很害怕大腦提早退化,你可以救自己的一個好練習就是這個——細嚼慢嚥,真的~

    生活中會有不同場景變換,一遇進食,你都持續地去練習細嚼慢嚥,一定會發現不容易做到!

    可是,也別氣餒,一次一次的「願意改善」必定會加深你趨向健康美好的力道喔。


    方法:#飯前設好計時器——時時回到.細.嚼.慢.嚥.這四個字

    決定好要攝取的食物品項和數量後,測量自己吃一頓飯的時間。通常,三十分鐘以內即可完成一餐。

    覺察自己吃飯時是否太快、太多,或有時間壓力,或吃太長時間,逐步改善。



    #舌肌力——體內提拉法(Bandha)

    舌頭是一個可自由移動的肌肉組織,對消化很重要,但也會隨老化而無力,並影響咀嚼與吞嚥。吃飯時,食物會掉出來即是一例。


    正常進食時,舌頭會把食物送往口腔深處。咀嚼時,舌頭也會牽動口腔許多複雜動作。

    譬如說,會尋找適合的牙齒來咀嚼;舌根的會厭軟骨還會適時蓋住氣管以免食物掉進去。

    細碎的食物也是靠舌頭抬起,再送往口腔深處與食道。

    可以說,若無舌頭,那麼,從咀嚼到吞嚥都是做不到的。


    舌肌力的鍛鍊有其階段性。本文要介紹「舌肌力的第一個練習」——源於瑜伽的體內提拉法(Bandha)「舌頂上顎」。要知道,瑜伽除了肢體、軀幹的體位法、呼吸法之外,也有施力於體內的「體內提拉法」。


    #舌頂上顎


    舌頂上顎這個方法可強化咀嚼肌、促進唾液分泌。這個練習說起來好像很多人知道喔,實作者幾希?

    然而,不管有沒練體位法,隨年紀增長,要把力氣花在對的練習上。

    練習重點是:

    1.  不只是舌尖,是盡可能地、把舌頭全面地、貼住上顎。
    2.  一開始很可能難以正確施力,會弄得牙齒、口腔、全身很緊張。若是這樣,就先別做了,改做放鬆動作。
    3. 要體會:舌頭是全身「深層肌筋膜」的首端,它持續往上的穩定力量攸關體內臟腑的支撐與運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