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1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U029|如何區分基礎失敗、複雜失敗和精明失敗?

「透過了解三種類型的情境以及各自對應的失敗類型,我們對失敗的困惑得以減輕。


01 穩定場景 Consistent Context:有完整知識達到理想效果,能夠計畫成為日常


02 不穩定場景 Variable Context:有處理標準狀況的知識,但也會出現未知的狀況需要做應變


03 創新場景 Novel Context:你什麼都要試,然後看什麼成功


而這三種場景對應了”基礎失敗 Basic Failure“,"複雜失敗 Complex Failure","精明失敗 Intelligent Failure"。」


這段討論,引用自美國作者 Amy Edmondson [1] ,


於2023年9月5日出版的,


《Right Kind of Wrong: The Science of Failing Well》[2]的第32-35頁,


啟發了我對失敗的分類的認知新維度。


Amy 進一步舉例,用社會上的工作描述三種場景:


01 汽車組裝人員處於穩定場景,有系統知識達到理想效果,不確定性很低,得到的失敗是「基礎失敗 Basic Failure」。


02 手術房的醫生處於不穩定場景,有系統知識處理標準狀況,但對未預期的狀況需要變通,不確定性中等,得到的失敗是「複雜失敗 Complex Failure」。


03 科學研究室的研究員處於創新場景,只有有限的知識,需要各種嘗試觀察哪些會成功,不確定性很高,得到的失敗是「精明失敗 Intelligent Failure」。


Amy的這個分類,的確解開了我對失敗的困惑!


由於我的工作是研究員,我所處的環境的確是創新場景,只能依靠有限的知識,去觀察哪些會成功。


我想起我在博士二年級時,當時的師兄,目前在Open AI擔任研究科學家的 Dr. Botao Hao曾說,


如果一個研究,你不用做實驗就已經可以知道結果,那就真的不值得做了。


不用做實驗就能知道結果的研究,常常是透過對理論工具的熟悉,


或多或少就可以預測往這個方向做下去能得到什麼結果。


如果能得到怎樣的結果已經很清晰,得到想像的成功,


還真的更該去挑戰自己沒有直覺的研究問題,去獲得「精明失敗 Intelligent Failure」。


研究人員的天命就是持續失敗,持續試錯,找到成功的種子。


當能夠具備如此格局,那麼你也已經有了成為科學家的氣度。


Reference

[1] https://www.hbs.edu/faculty/Pages/profile.aspx?facId=6451

[2] https://www.simonandschuster.com/books/Right-Kind-of-Wrong/Amy-C-Edmondson/9781982195069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