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30|為什麼很多有碩士學位的人讓人感覺還很像學生?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商,是雙向選擇的結果。」


「任何一個商,都包含著嘗試,猜想,試錯,然後有一個明確的結果。」


「一個正確的答案,其實隱藏著許多錯誤,只不過一旦正確答案出現,這些錯誤就隱身,沈底,看不見了。」


「錯誤都是沈底的,你是看不見的----你看到的都是正確的。」


這段討論,節錄自吳伯凡老師的認知方法論[1],


引發我對「做研究與寫論文」的深刻思考。


吳伯凡老師這段話,


其實很明確點出了為何「好學生」與「能做事的科學家」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物種。


「好學生」本身對學習「正確答案」非常擅長,


能夠通過各種定型化的測驗,在學校的制度下拿到更多的好資源。


然而,「好學生」之所以可能淪為「做題家」,


就是因為他們對「正確答案背後所隱身的錯誤」沒有足夠的「認知」。


也就是說,其實,「掌握知識」與「發現知識」的能力,


是完完全全不同的。


「掌握知識」可以靠強記硬背,刻意練習,吃苦耐勞;


然而,「發現知識」,卻要靠快速失敗,刻意失敗,大量失敗,反思失敗,


在一大推模糊不清,漏洞百出的失敗經驗中,


提煉出可靠,經得起推敲,能夠重現的知識。


這也正好解釋了,


為什麼你會覺得很多念了碩士的人其實不怎麼樣,


因為他們就只是多了兩年「掌握知識」的經驗,


但「發現知識」的能力完全缺乏,


於是就成為了人力資源中一個個待選的標準品。


Reference

[1] 吳伯凡-認知方法論-筫法与认知 4 | 如何犯一个正确的错误?

425會員
1.5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 挑戰過多,導致過勞: - 當研究生面對過多的挑戰時,往往容易感到壓力過大,最終耗盡精力。這種狀態下,學生難以維持學習與研究的質量,可能導致情緒低落或健康問題,甚至可能放棄正在進行的研究項目。 2. 挑戰過少,導致停滯不前: - 如果挑戰不足,研究生容易陷入一種無所事事的狀態,學習與研
隨著AI技術的迅猛發展,學術研究領域正在經歷深刻的變革。對於碩博士在學學生來說,這一變革帶來了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的局面。根據Matt Beane的《The Skill Code: How to Save Human Ability in an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中
「盧曼不斷強調其索引卡檔案的獨特結構,高效得像是個“文本生成器 Text Generator”。」 「盧曼的7萬5千張筆記,紀錄著他的閱讀,他自己的想法,以及它對出版專案的規劃。」 「盧曼只有寫下一些關鍵字,並記錄訊息來源,頁碼,而並不是出版物的摘抄。」 「盧曼對閱讀時產生的想法做
作為碩博士生,選擇合適的教科書至關重要。教科書不僅是學習的重要資源,更是論文寫作和研究的基礎。然而,許多中文理工科教科書在內容深度與品質上存在差異,如何判斷一本書是否值得深入學習,是每個碩博士生必備的技能。本文將探討幾個關鍵點,幫助你做出明智的選擇。 ▋整體厚薄與內容深度 碩博士生在選擇
1. 僅依賴初次接觸的經驗進行行動: - 在學術或專業領域中,初次接觸通常只提供表層理解。如果你在缺乏深入研究和理解的情況下就急於採取行動,可能會錯過學習更加全面和深入知識的機會。這種做法容易導致學習的基礎不夠堅固,未來在遇到更複雜的問題時容易出現錯誤判斷。 2. 未從多角度復盤經驗:
作為碩博士生,研究工作往往繁重而複雜,選擇合適的筆記工具對於提升研究效率至關重要。最近我讀到倉下忠憲的著作《思考を耕すノートのつくり方》,其中提到的四種實體筆記工具——筆記本、活頁紙、律政本和卡片——讓我重新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這些工具來支持我的學術研究。每種工具都有其獨特的特徵和用途,針對不同的研究
1. 挑戰過多,導致過勞: - 當研究生面對過多的挑戰時,往往容易感到壓力過大,最終耗盡精力。這種狀態下,學生難以維持學習與研究的質量,可能導致情緒低落或健康問題,甚至可能放棄正在進行的研究項目。 2. 挑戰過少,導致停滯不前: - 如果挑戰不足,研究生容易陷入一種無所事事的狀態,學習與研
隨著AI技術的迅猛發展,學術研究領域正在經歷深刻的變革。對於碩博士在學學生來說,這一變革帶來了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的局面。根據Matt Beane的《The Skill Code: How to Save Human Ability in an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中
「盧曼不斷強調其索引卡檔案的獨特結構,高效得像是個“文本生成器 Text Generator”。」 「盧曼的7萬5千張筆記,紀錄著他的閱讀,他自己的想法,以及它對出版專案的規劃。」 「盧曼只有寫下一些關鍵字,並記錄訊息來源,頁碼,而並不是出版物的摘抄。」 「盧曼對閱讀時產生的想法做
作為碩博士生,選擇合適的教科書至關重要。教科書不僅是學習的重要資源,更是論文寫作和研究的基礎。然而,許多中文理工科教科書在內容深度與品質上存在差異,如何判斷一本書是否值得深入學習,是每個碩博士生必備的技能。本文將探討幾個關鍵點,幫助你做出明智的選擇。 ▋整體厚薄與內容深度 碩博士生在選擇
1. 僅依賴初次接觸的經驗進行行動: - 在學術或專業領域中,初次接觸通常只提供表層理解。如果你在缺乏深入研究和理解的情況下就急於採取行動,可能會錯過學習更加全面和深入知識的機會。這種做法容易導致學習的基礎不夠堅固,未來在遇到更複雜的問題時容易出現錯誤判斷。 2. 未從多角度復盤經驗:
作為碩博士生,研究工作往往繁重而複雜,選擇合適的筆記工具對於提升研究效率至關重要。最近我讀到倉下忠憲的著作《思考を耕すノートのつくり方》,其中提到的四種實體筆記工具——筆記本、活頁紙、律政本和卡片——讓我重新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這些工具來支持我的學術研究。每種工具都有其獨特的特徵和用途,針對不同的研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1. 誤以為可以「選擇」業界或學界: - 當博士生時,很多人認為自己有能力選擇未來的職涯方向,無論是業界還是學界。然而,事實上,你每天如何利用時間,如何安排學習與研究活動,已經在無形中決定了你的職涯走向。每個半小時的利用方式,累積下來會塑造你的技能和經驗,進而決定你「適合」哪個領域。很多人不了解這
1. 認為正式學習就是全部: - 許多學生以為只要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和練習就足夠。然而,正式學習只是入門,真正的挑戰在於能否在實際工作中,特別是在壓力下,運用所學並交出成果。缺乏實戰經驗的學生常常在面臨現實問題時感到無所適從,無法將理論轉化為實踐。
Thumbnail
念哪間大學、跟哪個對象交往、是否要結婚,從小到大我們必須做出許多選擇。但卻很少有人或課程系統性的跟我們討論怎麼做選擇才好。今天上午的營隊就要用經濟學的角度,帶著學生一起思考與討論影響一個人很重要的「選擇」問題。 課程先從「你有選擇困難嗎?」提問開始。 在座多數同學都舉起了手。選擇困難不一定是壞處
1. 以為自己能「選擇」業界或學界: - 其實,每天每個半小時怎麼使用,就已經做出選擇了。PhD的1825天,你完成的事情和掌握的技能,畢業時就已經決定了你「適合」去業界或學界。 2. 忽略「選擇」與「適合」的差異: - 很多人以為自己可以「選擇」要去業界還是學界,但事實上,是業界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問題階段就見底的選項不要去選,差不多就是你能與平凡人拉開距離的關鍵。
Thumbnail
大學老師發過一篇文。 大意是:每天走校園思索著, 「擁有自己夢想的人啊、實踐自己夢想的人啊, 究竟是幸福的? 還是只是自我滿足?」   自那之後,我自己也思考著。   幾個月後,我的答案是...... 「都是」。 所有的面向,皆,成立。 「所見皆是」。    其實,我高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為莘莘學子及父母所製作的,以心理學研究及觀點寫成,請參考!對生涯規劃的思考
Thumbnail
努力就是,只要騙到人相信這個價值觀,那他就可以很輕鬆。
Thumbnail
人生許多迷惘都是不斷實踐才得出方向的,在23歲以前我是台灣教育制度下的好學生,但不是知道自己要什麼、喜歡什麼的人,我也是走一步算一步,23歲才「克服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工作」的迷惘。本文可以讓你得到什麼 : 1.面對迷惘的正確心態 2.我自己突破迷惘的具體歷程 我也在大學很迷惘過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1. 誤以為可以「選擇」業界或學界: - 當博士生時,很多人認為自己有能力選擇未來的職涯方向,無論是業界還是學界。然而,事實上,你每天如何利用時間,如何安排學習與研究活動,已經在無形中決定了你的職涯走向。每個半小時的利用方式,累積下來會塑造你的技能和經驗,進而決定你「適合」哪個領域。很多人不了解這
1. 認為正式學習就是全部: - 許多學生以為只要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和練習就足夠。然而,正式學習只是入門,真正的挑戰在於能否在實際工作中,特別是在壓力下,運用所學並交出成果。缺乏實戰經驗的學生常常在面臨現實問題時感到無所適從,無法將理論轉化為實踐。
Thumbnail
念哪間大學、跟哪個對象交往、是否要結婚,從小到大我們必須做出許多選擇。但卻很少有人或課程系統性的跟我們討論怎麼做選擇才好。今天上午的營隊就要用經濟學的角度,帶著學生一起思考與討論影響一個人很重要的「選擇」問題。 課程先從「你有選擇困難嗎?」提問開始。 在座多數同學都舉起了手。選擇困難不一定是壞處
1. 以為自己能「選擇」業界或學界: - 其實,每天每個半小時怎麼使用,就已經做出選擇了。PhD的1825天,你完成的事情和掌握的技能,畢業時就已經決定了你「適合」去業界或學界。 2. 忽略「選擇」與「適合」的差異: - 很多人以為自己可以「選擇」要去業界還是學界,但事實上,是業界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問題階段就見底的選項不要去選,差不多就是你能與平凡人拉開距離的關鍵。
Thumbnail
大學老師發過一篇文。 大意是:每天走校園思索著, 「擁有自己夢想的人啊、實踐自己夢想的人啊, 究竟是幸福的? 還是只是自我滿足?」   自那之後,我自己也思考著。   幾個月後,我的答案是...... 「都是」。 所有的面向,皆,成立。 「所見皆是」。    其實,我高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為莘莘學子及父母所製作的,以心理學研究及觀點寫成,請參考!對生涯規劃的思考
Thumbnail
努力就是,只要騙到人相信這個價值觀,那他就可以很輕鬆。
Thumbnail
人生許多迷惘都是不斷實踐才得出方向的,在23歲以前我是台灣教育制度下的好學生,但不是知道自己要什麼、喜歡什麼的人,我也是走一步算一步,23歲才「克服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工作」的迷惘。本文可以讓你得到什麼 : 1.面對迷惘的正確心態 2.我自己突破迷惘的具體歷程 我也在大學很迷惘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