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的抗旱秘密:BBX18基因的「剪髮」大作戰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全球暖化、氣候變遷,讓降雨變得非常不穩定,所以培育抗旱的農作物,就變得愈來愈重要了。

番茄。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番茄。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番茄這種發源於中南美洲的農作物,早已成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員了。因此,維持穩定的番茄產量,當然也是當務之急囉。


過去的研究發現,一個被稱為BBX18的轉錄因子,對於抗旱很重要。BBX18是一個鋅指轉錄因子,能夠與DNA結合來調控基因表現。


先前的研究顯示,BBX18在不同番茄品種中表現出差異,在乾旱條件下尤其明顯,這使得研究人員希望深入了解它在植物抗旱反應中的作用。


因此,研究團隊對不同番茄品種(如S. lycopersicumS. pennellii)進行比較,發現BBX18的表達在乾旱處理下顯著下降,這表明該基因可能在植物對環境壓力的反應中扮演重要角色。


研究團隊還對BBX18在番茄進化過程中的選擇壓力感興趣,特別是它在野生和栽培番茄中的基因型差異更感興趣,這有助於理解植物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的適應機制。


因此,BBX18成為了研究人員探索植物抗旱性及其基因調控機制的重要目標。研究團隊發現其中的一個變異導致了BBX18基因的提前終止轉譯,形成了斷裂的BBX18蛋白。


研究團隊發現,突變株番茄的抗旱能力顯著低於野生型番茄。經過乾旱處理後,突變株的存活率顯示出明顯的下降。有趣的是,突變株在乾旱處理下,產量下降了近45%,但是完全沒有BBX18的植物在相同條件下,其產量則顯著高於野生種;完全沒有BBX18的植物的存活率在乾旱條件下達到93%和90%,而野生種的存活率僅為39%。這意味著,BBX18基因的突變對番茄的抗旱能力有負面影響,並且這種影響在乾旱條件下尤為明顯。


完全沒有BBX18的植物產量上升,表現斷裂BBX18的突變株產量反而下降,這樣的現象被稱為「dominant negative」。在這種情況下,突變的蛋白質(如斷掉的BBX18)會干擾正常蛋白質的功能,導致它的性狀與完全不表現時相反。


總而言之,研究團隊發現,現代栽培品系的番茄,大多表現斷掉的BBX18;由於斷掉的BBX18會干擾完整BBX18的功能,造成現代番茄在乾旱條件下的產量較低。但是,完全沒有BBX18的番茄在乾旱條件下卻表現出更高的產量,這意味著BBX18的完整性對於番茄的抗旱能力非常重要。另外,研究團隊還發現,作為一個轉錄因子,BBX18能夠直接與另一個稱為APX1的抗壓基因的啟動子結合,從而抑制其基因表現。這種抑制作用使得APX1的產物(抗壓蛋白)在植物面對乾旱等逆境時的表現降低,進而影響植物的抗旱能力。


所以,未來或許應該要把野生種BBX18引入栽培種番茄,或甚至引入完全沒有BBX18基因的番茄,來培育出更耐旱的「他媽拖」!


參考文獻:


Li, J., Ai, G., Wang, Y. et al. A truncated B-box zinc finger transcription factor confers drought sensitivity in modern cultivated tomatoes. Nat Commun 15, 8013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1699-7


avatar-img
140會員
358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葉報報 的其他內容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種說法:晚停經會比較長壽。 我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是一位中醫師告訴我的。當時我覺得:真的嗎? 最近的研究發現,提早停經會不會長壽不知道,但是可能會有一些其他的影響喔!
歷史上的人類,吃什麼、穿什麼、用什麼呢?通常我們只能從文字資料與考古發現來追蹤。但是,因為植物的各部位並不易保存,所以要找到植物的遺存,真的很需要好運氣。 最近,由美國與奈及利亞組成的研究團隊,在非洲古城伊爾伊費(Ile-Ife)的遺址挖出了小麥與棉花的遺存。 這些殘存的農作物來自於12
薄荷醇、尼古丁、辣椒素、橡膠、咖啡因、兒茶素、檳榔鹼,這些化合物有什麼共通點嗎? 它們都是植物的「次級代謝物」(secondary metabolite)。次級代謝物是由植物生產,並非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需。不同的植物,會生產不同的次級代謝物。但是,植物為什麼要合成這麼多的次級代謝物呢?
植物需要和大量微生物共存,這已經不是新聞了。但是,植物如何保持與他們之間的微妙平衡呢? 最近的研究,找到了無法與細菌做朋友不吵架的植物喔!
之前在看《唐朝詭事錄》的〈人面花〉中,東都留守李約先生把人面花(就是長在樹上的三色菫啦)以及豹黃種在沒有光的倉庫裡。我看到那一段時真的是一秒出戲,在怎樣耐蔭的植物,也不可能在無光的環境下生長,除非是寄生植物! 不過,超耐陰的植物還真有喔!最近的研究,發現一些在北極生長的藻類,真的超耐陰的!
宋朝文學家蘇軾在他的〈惠崇春江晚景〉詩中寫:「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來描寫春天的景色,而「春江水暖鴨先知」從此就成了形容生物對季節的感應能力比我們敏銳的專屬詞彙。 多細胞生物可以從感應光週期來預測季節的更替,那麼單細胞生物呢?最近的研究,有了有趣的發現!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種說法:晚停經會比較長壽。 我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是一位中醫師告訴我的。當時我覺得:真的嗎? 最近的研究發現,提早停經會不會長壽不知道,但是可能會有一些其他的影響喔!
歷史上的人類,吃什麼、穿什麼、用什麼呢?通常我們只能從文字資料與考古發現來追蹤。但是,因為植物的各部位並不易保存,所以要找到植物的遺存,真的很需要好運氣。 最近,由美國與奈及利亞組成的研究團隊,在非洲古城伊爾伊費(Ile-Ife)的遺址挖出了小麥與棉花的遺存。 這些殘存的農作物來自於12
薄荷醇、尼古丁、辣椒素、橡膠、咖啡因、兒茶素、檳榔鹼,這些化合物有什麼共通點嗎? 它們都是植物的「次級代謝物」(secondary metabolite)。次級代謝物是由植物生產,並非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需。不同的植物,會生產不同的次級代謝物。但是,植物為什麼要合成這麼多的次級代謝物呢?
植物需要和大量微生物共存,這已經不是新聞了。但是,植物如何保持與他們之間的微妙平衡呢? 最近的研究,找到了無法與細菌做朋友不吵架的植物喔!
之前在看《唐朝詭事錄》的〈人面花〉中,東都留守李約先生把人面花(就是長在樹上的三色菫啦)以及豹黃種在沒有光的倉庫裡。我看到那一段時真的是一秒出戲,在怎樣耐蔭的植物,也不可能在無光的環境下生長,除非是寄生植物! 不過,超耐陰的植物還真有喔!最近的研究,發現一些在北極生長的藻類,真的超耐陰的!
宋朝文學家蘇軾在他的〈惠崇春江晚景〉詩中寫:「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來描寫春天的景色,而「春江水暖鴨先知」從此就成了形容生物對季節的感應能力比我們敏銳的專屬詞彙。 多細胞生物可以從感應光週期來預測季節的更替,那麼單細胞生物呢?最近的研究,有了有趣的發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大暑(7月 22或23日) 在「小暑」之後的第十二個節氣「大暑」,也是夏天最後一個節氣,各地大多高溫炎熱的天氣。 二期水稻開始插秧,田區需水量增加,若雨水不足,易發生乾旱,迫使休耕。也因颱風季節來臨,大風大雨往往會毀掉農民半年的辛勞所得, 「大暑大落大死,無落無死」也表示大暑下雨之大小,對水稻
Thumbnail
今日節氣交大暑。大暑為一年最熱、也是喜熱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
Thumbnail
活動日期:7月20、21、22日(六、日、一) 節氣慶典:7月22日(一) 1.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之中最炎熱的時節,中醫師提醒,夏季養生的重點在於「養心」,建議飲食上可吃當季瓜果類,取代含糖量高的冰品飲料更能消暑。 2.「大暑時吃鳳梨」的習慣,因為這時候的鳳梨是最好
Thumbnail
夏日炎熱,想說趁還沒下雨前出門散步曬曬太陽流個汗。路上看到這株穿牆而出的植物(google說是構樹),感覺寓意很好,跟大家分享,願大家都能有所突破、不斷向前。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夏天的高溫問題,呼籲大家從節能節電的角度入手,並提出了遠離城市,減少科技使用的建議。文章觀點獨特,引人思考。
Thumbnail
1.氣候變遷的影響: 高溫和乾旱直接影響作物生長週期和收成品質 極端氣候事件(如乾旱、豪雨、颱風)頻率增加 具體例子:鳳梨提早轉黃、芒果果實變小、荔枝產量減少 2.農業調適策略: 選育耐熱、耐旱品種 推廣節水灌溉技術 發展設施農業(如溫室、網室) 推動農作物保險
Thumbnail
全球暖化造成季節提早開始,但是對植物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一項收集多年數據的研究告訴我們一些有趣的事。
Thumbnail
這一個多禮拜以來天氣非常的不穩定,時而艷陽高照,炎熱如夏,高溫到達32度,鋒面來襲時卻又陰雨連綿,氣溫驟降,幾天甚至降到只有18、19度,宛如回到台北的冬天。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芒種的意義以及進入梅雨時節的氣候特點。並提到了濕熱之氣對身體的影響,以及一些中醫養生的小建議。而在古代,芒種也是花神退位的日子...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大暑(7月 22或23日) 在「小暑」之後的第十二個節氣「大暑」,也是夏天最後一個節氣,各地大多高溫炎熱的天氣。 二期水稻開始插秧,田區需水量增加,若雨水不足,易發生乾旱,迫使休耕。也因颱風季節來臨,大風大雨往往會毀掉農民半年的辛勞所得, 「大暑大落大死,無落無死」也表示大暑下雨之大小,對水稻
Thumbnail
今日節氣交大暑。大暑為一年最熱、也是喜熱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
Thumbnail
活動日期:7月20、21、22日(六、日、一) 節氣慶典:7月22日(一) 1.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之中最炎熱的時節,中醫師提醒,夏季養生的重點在於「養心」,建議飲食上可吃當季瓜果類,取代含糖量高的冰品飲料更能消暑。 2.「大暑時吃鳳梨」的習慣,因為這時候的鳳梨是最好
Thumbnail
夏日炎熱,想說趁還沒下雨前出門散步曬曬太陽流個汗。路上看到這株穿牆而出的植物(google說是構樹),感覺寓意很好,跟大家分享,願大家都能有所突破、不斷向前。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夏天的高溫問題,呼籲大家從節能節電的角度入手,並提出了遠離城市,減少科技使用的建議。文章觀點獨特,引人思考。
Thumbnail
1.氣候變遷的影響: 高溫和乾旱直接影響作物生長週期和收成品質 極端氣候事件(如乾旱、豪雨、颱風)頻率增加 具體例子:鳳梨提早轉黃、芒果果實變小、荔枝產量減少 2.農業調適策略: 選育耐熱、耐旱品種 推廣節水灌溉技術 發展設施農業(如溫室、網室) 推動農作物保險
Thumbnail
全球暖化造成季節提早開始,但是對植物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一項收集多年數據的研究告訴我們一些有趣的事。
Thumbnail
這一個多禮拜以來天氣非常的不穩定,時而艷陽高照,炎熱如夏,高溫到達32度,鋒面來襲時卻又陰雨連綿,氣溫驟降,幾天甚至降到只有18、19度,宛如回到台北的冬天。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芒種的意義以及進入梅雨時節的氣候特點。並提到了濕熱之氣對身體的影響,以及一些中醫養生的小建議。而在古代,芒種也是花神退位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