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2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跨文化成長|教育的意義: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近期在廣州旅居,每次經過書店總會被一本書吸引和感動,那就是《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raw-image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台灣版本翻譯成《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我其實更喜歡簡體版本的翻譯,繁體版本看起來更強調「個人的奮鬥」過程,而《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更符合作者想強調的「教育意涵」,是給一個人帶來更多的「選擇自由」。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Educated)是塔拉·韋斯特弗(Tara Westover)的自傳,講述了她如何在極端環境中,透過自我教育改變命運的故事。塔拉出生於美國愛達荷州一個與世隔絕的摩門教家庭,父親是極端保守主義者,認為政府、學校和醫院都腐敗不堪,因此不允許孩子們接受正規教育或醫療。
即便如此,塔拉依然憑藉自學考上大學,更在劍橋大學獲得了博士學位。書中詳述了她從家庭的控制中掙脫,追尋知識並最終重建自我認知的過程。同時,她也反思了家庭關係的複雜性、信仰衝突以及教育帶來的力量。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不僅僅是塔拉個人的成長故事,更深刻探討了家庭、身份認同以及教育如何幫助個體重塑人生。這本書展示了教育的力量,它不僅讓塔拉覺醒,也賦予她自由去定義自己的人生方向。



留學如何為我「重新定義人生方向」?

我個人也是「教育」的受惠者。

過去很多人把「留學」當作階級跨越的跳板,目的是找到「當地的工作」,最終最好能實現「移民」。然而近幾年經濟停滯,國外本地人都難以找工作了,何況施捨工作給「外國人」。如果「留學」的功用性逐漸逝去,留學的意義是什麼?追求更好的教育是為了什麼?

我從來不認為「教育」的意義應該這麼功利:成為炫耀的資本、獲取某個高薪的職位,得到某個國家的永居權...若是如此,我早該繼續留在新加坡,做著「給予我申請PR資格」的管理顧問工作。

所以留學讓我獲得了什麼?

建立自我認知

自我認知是個很神奇的東西。留學之前,我從來沒有過「深刻的自我對話」,我是誰?我的價值觀是什麼?我認為什麼是重要的?

就像「魚不知道水的存在,直到離開了魚缸」,只有在與別的文化背景的人接觸後,發現對於同一件事的反應不同、持有的態度不同,才知道「原來母文化給我形塑了什麼價值觀」?

這個過程讓我開始質疑「本來相信的東西」,又讓我「接受新的東西」。就像是打碎原本的自己,接受新的認知,再把自己重新組裝起來。

因為是經歷極大的痛苦,和消耗極大的腦力「重組了自己」,我的自我認知更加強大,更不會因為別人的閒言碎語就動搖自己、喪失自信。


獲得更廣闊的人生選擇權

如果為了一個體面的工作、為了一個永居權,反而限縮了人身自由,那我寧可不要。

人都在不斷追求「更好的生活」,對我來說更好的生活的定義,在於擁有更多「選擇的自由」。

透過教育,我看到「更大的世界」,認識「更多有趣的人」,他們讓我認知到「人生可以有更多不同活法」,而不是侷限在母文化教導的「幾種出路選項」。

如果「選擇太過稀少」,我只會陷入「人生沒幾個好出路」的悲觀情緒;而當我發現有「更多人生選擇」,我會擁有「條條道路通羅馬」的幸福感。


拉長「人生的感官長度」

現在當我回到「以前待過的地方」,有朋友可以相聚,有記憶可以品味,我真的很感謝當時「在外國努力生活過的自己」,如果不是「當時的我」,就不會有現在這些回憶。

我很喜歡一句話「人生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得了多少日子」。把同一天重複365次是不會產生「新的回憶」的。

回憶是金錢買不到的東西。既然人生最終都帶不走金錢,只有「回憶」能跟著一起進墳墓,那就應該把握時間多去「體驗」,多把過程中的「感動」創造成作品,留作存在過的證據。

I swear I lived.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Eve's Salon: 投資自己就是「最好的投資」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