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4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往生淨土要訣】信 ‧ 願 ‧ 持名 (二) 生信 : 信因‧信果

欲知過去因,現在受者是。欲知將來果,現在作者是。


《阿彌陀經》宗要 : 信願持名

摘自《淨土資糧》黃念祖居士著

二、生信 : 信因‧信果

~ 三昧耶戒優婆塞 黃念祖 敬述

信因

因和果也是一對。因果問題很重要,一個人若真深信了因果,就不同於普通人了。若真信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便知一切皆有前因,用不著貪求、計較、分別和營謀,便減少無窮的煩惱與過失。

欲深知因果,必須明三世因果。三世即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佛經說:「欲知過去因,現在受者是。欲知將來果,現在作者是。

現在我們都得人身,這是由於過去生中,曾種持五戒之類的善因。至於在座諸位,能來參加當前殊勝的「念佛七」道場,其中許多位還是久修居士、出家大德、寺院長老,這都是過去多生的善因,不於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佛所種諸善根。這說明欲知過去所種的因,只看當前所受的果,就清楚了。

至於將來的果呢?那只看現在所種的因。現在大家從發菩提心,打七念佛為因,所得之果就是往生極樂,蓮池化生,證不退轉,都是阿鞞跋致,並且等同在兜率內院的彌勒大士。可見三世因果極為重要。

但世人對此很難生信。所幸當前國內外有識之士,重視了這個問題,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發現許多能記憶前生的實例,並且已有用英文寫出的專題報導。至於我自己最近也聽到青海省會附近所出現的一件實例。該地村中有一個幼童在初能說話後,即向父母說,我不是你們的孩子,我父是××,我母是××,我名××,我村是×××。於是這一奇聞立即傳播出去。所巧者這幼童所說其前生父母,離開他的家只十幾個村。聽到後即去訪問,相見之下,證實無誤。孩子認識來者正是前世父母,父母證明童子即是已故愛子。於是這一幼童就有了兩套父母。這一事實很能說明問題。更有趣的是:上海某居士(電機工程師)最近親自在各地調查,在我國西南發現了另一實例,與上述者如出一轍。

至於人死如燈滅之說,看來要站不住腳了。大科學家們,已有了新的體會,例如大科學家薛定鄂,是量子力學的權威,近來研究生命科學,薛氏說:「我在母胎時,並不是我生命的開始,我是依照了過去的藍圖,而出現我的生命。我的死亡,也並非我生命的結束。」薛氏之說生前已有藍圖,死後生命並不結束,恰恰否定了人死燈滅之俗論。至於「藍圖」等,則相似於我教所說阿賴耶識,即第八識。此識含藏一切種子,我們的現在世與將來世都決定於此識中的種子,所以我常說佛教是極科學的。我是學自然科學的,我了解科學,我敢這樣說。

因果不虛,欲免惡果,必須不造惡因。欲求善果,務要先種善因。故云「菩薩畏因」,先從因上努力。眾生顛倒,不明因果之理,例如惡徒行兇,當宣布立即槍決時,嚇得雙腿都軟了,這就叫眾生畏果。遇到惡果,便害怕了。他如知道畏因,便不至於行兇作惡,肆無忌憚,當然也就避免死刑的惡果。

在信因之中,最殊勝之因,莫過於《要解》所說:「深信散亂持名,猶為成佛種子,況一心不亂,安得不生淨土?

散亂心中念佛,都會成了成佛的種子。例如經典中說,佛在世時有一老人來求出家,舍利弗用慧眼觀察,看出老人八萬劫以來,未種善因,不准出家。老人大哭,佛聽到後,叫舍利弗准他出家。因此老人在八萬劫前是一樵夫,一次在山中打柴遇虎,逃避上樹。虎過後,放心了,念了一聲「南無佛」。此一老人在八萬劫前,在驚亂中念了一聲佛,八萬劫後,憑此善因,遇佛出家,後證阿羅漢果。又如《法華經》說:「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由上可見,散亂之心,稱佛名號,尚有這樣殊勝功德,何況一心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亂的境界,焉有不能往生之理?信願持名是往生的親因,從此妙因必得往生的妙果。正果老法師在起香日開示大眾「尅期取證」,可見這個道場不是通常地隨喜結緣,而是要在這七天之內達到一心不亂。念佛達到一心不亂就決定往生。

曾有人問蕅益大師說:「人若在念佛七日,念得一心不亂之後,又造惡業,仍能往生否?」大師答得好,大師說:「果得一心不亂之人,更無起惑造業之事。」

我現在做個比喻,例如燒開水,水燒開後,便已消毒,可以放心飲用。縱然放涼了,也是涼開水,依然可以食用。反之,這一壺水,今天放在爐上,燒五分鐘,拿下來放涼,明天又放在爐上燒五分鐘。這樣燒一百年,始終不能當開水用。大家蒸飯,也是同樣道理,要一口氣成功,免成夾生飯。我們用功,也正是這個道理。現在的道場就是希望在這幾天之內把水燒開,這就是尅期取證。

經中所說的一日,是指廿四小時。所以在道場內要一心念佛,出道場回到家中仍應一心念佛。不要回家就看電視等,心就亂了。家務盡量安排好,可以在七日之內,下至只是一日,專心持念。

我們現在所念這本《阿彌陀經》是姚秦時代羅什大師所譯,要求念到一心不亂,唐玄奘大師所譯此經中則把這一心不亂譯為「繫念不亂」,兩譯合參,便知羅什大師的「一心」相當於玄奘大師的「繫念」,就是說一心是指專心持念,心不散亂。不是指事一心與理一心。因事一心則消除了見思二惑,理一心則可破無明,都是甚深境界。現在合參兩譯,知道一心同於繫念,所以我們真實發心,老實念佛,綿綿密密,精進不已,以此為因,必得往生極樂的妙果。至於現在達到一心不亂也是可能的,往生時品位就更高了。

信果

要解》說:「深信淨土諸善聚會,皆從念佛三昧得生。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亦如影必隨形,響必應聲,決無虛棄。是名信果。」

可見,信果就是要信從念佛之因,得往生之果。深信極樂淨土中「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都是由於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入念佛三昧而往生極樂世界的。

諸大菩薩亦復如是,例如此界最尊的普賢文殊兩大菩薩,乃釋尊的脇侍。

在《普賢行願品》中,普賢發願偈為:

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

再看《文殊發願經》,文殊發願偈為:

願我命終時,盡除諸障礙。
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

以上兩偈實質全同,五言偈即從七言偈精練而成。

又《文殊說般若經》說:「繫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現在諸佛。」可見念佛功德難思。上至文殊普賢諸大菩薩,悉皆念佛求生極樂國土,諸上善人下至一切人民,皆因念佛而得往生。皆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又如自身之影,必隨自身;空谷回音,必應於響。從因得果,果不離因。念佛之功,功不唐捐。往生之願,決不虛發。能這樣信,名為信果。


>> 續下一頁 : (二) 生信 : 信事‧信理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相關: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往生淨土要訣 : 信願持名

認識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依止善導大師 持念彌陀名號

. 什麼障礙我們學佛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