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4|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從俄烏戰爭看現代戰爭的樣貌(6)

而這就是現代戰爭的城市樣貌,你得要忍受突然驟降的生活水準,景觀高樓變成體能訓練設施,大眾交通停擺,需要一個月後才能恢復正常。而鄉村民眾通常不會有太多變化,除非水電輸送設備被打斷。要應對也不難,準備夠多的備品,以及更多維修人員即可。提高民防秩序的維護,增加急難物資的輸送能量。民眾自己多準備些太陽能充電器,儘量降低生火需求,撐過去就好了。烏克蘭開戰後沒半年,連基輔都恢復九成以上生活機能,別再幻想變成螢火蟲之墓的電影場景,沒有的事。

根據本小粉專成員,新北市議員林秉宥實地訪查了解,現代戰爭看來聲勢浩大,但已經不會跟二戰一樣,大後方受到戰略轟炸了。理由很多,歸納起來就一個:不需要。

在軍事上不需要,只剩下政治經濟等其他的可能性。

敵後轟炸已是上世紀的作法,沒用又浪費錢

這要回顧一次與二次大戰的差異,一次大戰沒有戰略空軍,所以前方壕溝消耗戰打到要死,後方彈藥生產工廠正常上下班,想要破壞敵方的軍需生產力,除了派遣敵後工作人員外,就只能經濟封鎖。

二次大戰可以用空軍轟炸,但也沒有在戰爭初期立刻啟動大規模破壞,與其說是不想,更應該說變成在算帳。我方派出多少戰鬥機護航,幾架轟炸機,可以摧毀敵方多少軍工設施,而我方將損失幾架,而這能否造成敵方後勤短缺,整體來說是利大於弊?算法很多,雖然戰後發現多半沒用,但至少當初戰時各國都很認真的看待這套理論。

德國跟日本遭遇毀滅性轟炸,也是喪失制空權後的事情,不然轟炸機隊很難在敵戰鬥機群的攔截中生存。而二戰不存在有效的遠程攻擊,德國的V2火箭被證明效率不佳,英美最後都是採用重型轟炸機群,臨空丟擲炸彈。

然後炸彈精準度很低,即便採用了投彈瞄準器,也不能一發一個,為了保證工廠被摧毀,產生了地毯式轟炸概念,這才出現我們在電影裡看到的機隊投彈,讓整個城市沿著幾條線被炸成廢墟。

等等,重點是什麼?重點是「沒辦法一發一個」,炸彈也是要錢的,軍方又不是腦殘,如果可以一發炸翻一座工廠,幹嘛派一打轟炸機丟幾百枚炸彈下去。就打不到啊,真的命中率慘烈無比,如果又遇到敵軍有空中攔截,轟炸機組員壓力陡增下,炸彈都丟到住宅區的機率超高。是後期德軍無法防空了,才能看到幾百架機隊的地毯轟炸。

這意思是,如果可以一發一個,何必浪費錢。

  • 編:二戰後期地毯式轟炸的畫面透過各種媒體反覆播放(影片3分35秒),或許是大部分人既定印象深植的原因。


殘破的只有前線,飛彈攻擊後方城鎮根本不划算

那現代戰爭呢?要打擊一座軍需工廠,幾千公里外就可以發射飛彈攻擊,在烏克蘭的案例中,俄軍都是使用飛彈精準打擊烏克蘭的生產設施。對,設施可以很精準,不要懷疑,面積幾公里的工廠,飛彈還打不中才丟臉。問題是一枚飛彈不夠,要很多枚才可能癱瘓,到後面工廠還是都可以復工,除非派遣攻擊機深入敵境投彈。而這到了開打幾個月,烏克蘭取得西方給的防空飛彈後,幾乎都不能再執行。

說穿了,十幾枚飛彈搭配上百架無人機干擾,就可以做到攻擊敵方軍需設備,那為何要派單價幾千萬美金起跳的昂貴戰機,冒著被擊落風險去投彈?既然都能準確打擊目標,何必把城市燒掉,軍事上的意義根本就不存在。

也就是新聞上的各種殘破城鎮景像,多半來自前線兵家必爭之地,受到大量火炮、炸彈攻擊的狀況。對於後方居民來說,城市幾乎不會遭受攻擊,偶而幾發飛彈無人機的影響,已經少到大家都習慣了。反正不會比公寓大火嚴重,在意這幹嘛。

現代的飛彈很貴,沒有拿去丟民宅的道理,火箭沒有導引系統,本就不是拿來大規模攻擊城市。我們反覆強調的,就是現代戰爭的主要武器,不是用來摧毀民間設施用的,是希望用精準度來保證軍事攻擊效率。

其中一個理由,就是俄羅斯打算佔領烏克蘭,不是摧毀成月球表面。佔領就是要利用烏克蘭的資源,那麼炸翻城市,讓城市失去經濟、交通價值就得不償失。保持城市的存在,日後佔領才能最大化的支配烏克蘭資源。

中國無能力封鎖台灣,料敵從寬過頭便成軍事謠言

所以,台海戰爭的樣貌,最有可能的情況,就是雙方飛彈互丟了七成多庫存,接著就是僵持在那幾個月。除非,解放軍真的打算不計損失,也要將先進戰機送入台灣上空的獵殺區,用較多的資源輾壓台灣守勢。不然依照烏克蘭戰場的打法,初期戰爭較激烈,空中損失每天也只是幾架戰機,幾個月後戰事平穩,一兩周才看到一架戰機損失。

台灣保有的戰機就400架以上,單算F16也有百多架,中國可以用的同級戰機也沒多到10倍,若把台灣防空力量也算進去,依照烏克蘭的戰況去推,解放軍要磨到台灣空軍損失七成,需耗上一年都不只。

因為現代空戰不是二戰那種打法,即便用波灣戰爭的角度來看,解放軍戰力也不到相同標準,中國想要在台海上空製造戰機的「牆」,進行壓迫式進攻,資源的耗損會非常激烈。也別忘了波灣戰爭的時候,伊拉克的戰機幾乎沒有作用,防空飛彈是斷聯的,而以今天台灣防空飛彈與雷達系統,想要做到全台壓制?解放軍沒這能力。

換個方式說,除非美軍完全棄之不顧,光是依照烏克蘭模式提供台灣協助,至少在電戰上就不可能壓制成功。而台灣的空防實力遠超烏克蘭甚多,防守作戰還要加上本土陸基防空力量,中國要快速取得制空權不是不可能,損失會極為巨大,大到是否能持續提供支援,以利日後保有制海權,成功掩護登陸行動,不無疑問。

我們都知道很多人看到這就直覺反應,認為過度貶低中國,事實是過去台灣過度吹捧中國,吹到離譜的地步。現在烏克蘭戰場已經驗證了俄製武器的數據,就算中國與德國合作取得西方武器技術,戰爭實例也驗證了武器效果在大型戰場的侷限。

結論就是,沒有小看解放軍,是台灣過往太過抬高,導致現在出現實戰案例,要修正既定印象會痛苦萬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2008年開始寫部落格,以讀書心得跟時事心得為主,寫著寫著十幾年就過去了。 個人研究興趣是戰略思想研究,戰略運作模型以及實務運作經驗,對產業界跟教育界都有點經驗,喜歡觀察社會,發發個人牢騷。 歡迎舊雨新知交流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