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成長|在海外讀商學院給我的影響:接受「模糊」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不知道「選擇題」標準答案的教育,扼殺了多少人「探索」的勇氣。

一直以來,標準答案給了我安全感,「標準答案」隱含著「每個問題」都有正確答案,並且總有一個「被外界認可」的答案。

長大後才發現,真實世界沒有「標準答案」。很多事情既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是沒有「商量空間」,你也不需要因為暫時沒找到「正確答案」而退縮。

在美國擔任交換生,以及在法國唸研究生,讓我有機會跳出東亞「追求標準答案」的教育體系,學會與「沒有標準答案」的「不安全感」共處。

第一次面臨「沒有標準答案」

我讀的是商學院,儘管「商學」是個相對「靈活」的專業,然而過去在東亞的教室裡,大多時候依然是教授單項式的傳輸「理論(theory)」和「架構(framework)」

我第一次接受「沒有標準答案的」案例教學模式(case study method) 是在美國。案例教學模式是將我們想像成「公司的領導層」,在面臨企業「某個重大商業問題」時,應該怎麼做決策?

我記得課堂上進行了熱烈的教授和學生之間的「雙向討論」,討論了很多「解決方案」,然而直到下課前,教授都沒有明確拍板「到底哪個方案是正確的」,只是總結每個方案的利與弊,這讓一直以來追求「標準答案」的我很不習慣。


優秀的人必須在不確定答案的情況下「做決策」

下課後,我詢問教授「所以正確的決策是什麼?」

教授笑著回答「你們討論的都有可能是正確答案呀。」

雖然網路上都能查到這些真實案例,也能查到這些公司「最後的決策」是什麼,然而當時的答案,套用在不同時空背景下,可能又行不通了。之所以讓你們討論,就是讓你們「在不確定答案」的情況下「做決策」。

商業世界裡「沒有標準答案」,就是「唯一的答案」。

這讓當時20歲的我大受震撼。

後來我繼續去讀了全球Top商學院,畢業後成為管理顧問公司商業分析師,越來越認同「長大就是忍受模糊,接受沒有正確答案」。

觀察企業的領導層及創業成功的人,會發現「越是能忍受不安全感,在有限資訊裡建構自己一套邏輯體系的人,越能往上爬;越是需要他人的清晰指令,不然就無所適從的人,越只能原地踱步


職涯發展的「模糊」

雖然沒有「正確答案」聽起來讓人無所適從,但也代表「成功」沒有「標準答案」,只能靠「多嘗試」。試的次數越多,越有可能踩到「成功」的機會。

成功是「試」出來的,而不是「規劃」出來的。

就像完成一面拼圖,你很難光看到碎片,就在腦袋裡規劃出「正確的拼法」,而需要不斷地「試錯」,才能提高拼對的速度。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學校裡「排名靠前」的好學生,出了社會以後,很難有想像中「質的飛躍」。

他們太需要「正確答案」給予的安全感了,因此不敢大膽嘗試。而沒那麼聰明,卻比較大膽的人,往往能被他們試出一條成功的路來。


人際關係的「模糊」

人際關係也是一樣的,小時候以為「朋友必須得是一輩子的,敵人永遠會是敵人」。

然而隨著成長,每個人的成長軌跡開始不同,有些朋友因為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而漸行漸遠;有些曾經無感的人各自努力了之後,發現有天「殊途同歸」,居然還成為合作夥伴了。

長大也是學會給人際關係留有「退路空間」,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


因此,成長就是不再尋找所謂的「正確答案」,而是學會在「不確定中做決策」、勇於嘗試。「容忍模糊」有助於職涯發展,也能促進人際關係的靈活轉變,才能更能適應這多變的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文分享了作者在脫離傳統工作模式後的心路歷程,從最初的懷疑與不安,到如今的自我肯定與持續創作。作者強調裸辭並非只有玩樂,而是一場修行,過程中自我突破與成長的價值。面對快速變化的時代,年輕人需尋找屬於自己的藍海,而新書旨在啟發Z世代勇敢追逐夢想,不必依賴他人的認可。
這篇文章探討了《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所揭示的教育力量,以及留學如何重塑自我認知和人生選擇。透過塔拉的故事,作者反思了留學的實質意義,不僅是為了職業發展或移民,更是追求個人的自我認知、開拓更廣闊的選擇權,並拉長人生的感官體驗。教育改變了塔拉的人生軌跡,也為作者提供了新的視野,提升生活的品質。
這篇文章回顧了作者在25歲這一年中的重要經歷與反思,包括寫作、自媒體的啟發和遊牧生活的感悟。作者分享了在吉隆坡、峇裡島、宿務和上海等地的生活經歷,並透過這些經歷重新發現了自己對教學的熱情,以及如何在不確定的未來中,專注於自己的價值產出。
本文敘述了作者自2008年北京奧運至2024年巴黎奧運的經歷與感受。透過與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交流,以及對奧運的熱情關注,作者分享了自身在各地生活的回憶,與對未來的期待,並反思奧運如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不僅是比賽,還是對城市、文化和青年成長故事的探索。
在這篇文章中,分享者描述了她選擇在INSEAD(歐洲工商管理學院)修讀MIM(Master in Management)的經歷,透過在法國、新加坡、阿聯酋和美國等多個國家的學習心得,她對於跨文化溝通、價值觀自由的體悟,以及對職業選擇、人生活法的觀察。
Eve的社群提供職涯發展、創業思維、數位遊牧等內容,並提供免費30分鐘cofffee chat及有價的職涯諮詢服務。社群內提供直播、互動及解答問題的機會,旨在創造雙向互動的創作平臺。
本文分享了作者在脫離傳統工作模式後的心路歷程,從最初的懷疑與不安,到如今的自我肯定與持續創作。作者強調裸辭並非只有玩樂,而是一場修行,過程中自我突破與成長的價值。面對快速變化的時代,年輕人需尋找屬於自己的藍海,而新書旨在啟發Z世代勇敢追逐夢想,不必依賴他人的認可。
這篇文章探討了《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所揭示的教育力量,以及留學如何重塑自我認知和人生選擇。透過塔拉的故事,作者反思了留學的實質意義,不僅是為了職業發展或移民,更是追求個人的自我認知、開拓更廣闊的選擇權,並拉長人生的感官體驗。教育改變了塔拉的人生軌跡,也為作者提供了新的視野,提升生活的品質。
這篇文章回顧了作者在25歲這一年中的重要經歷與反思,包括寫作、自媒體的啟發和遊牧生活的感悟。作者分享了在吉隆坡、峇裡島、宿務和上海等地的生活經歷,並透過這些經歷重新發現了自己對教學的熱情,以及如何在不確定的未來中,專注於自己的價值產出。
本文敘述了作者自2008年北京奧運至2024年巴黎奧運的經歷與感受。透過與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交流,以及對奧運的熱情關注,作者分享了自身在各地生活的回憶,與對未來的期待,並反思奧運如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不僅是比賽,還是對城市、文化和青年成長故事的探索。
在這篇文章中,分享者描述了她選擇在INSEAD(歐洲工商管理學院)修讀MIM(Master in Management)的經歷,透過在法國、新加坡、阿聯酋和美國等多個國家的學習心得,她對於跨文化溝通、價值觀自由的體悟,以及對職業選擇、人生活法的觀察。
Eve的社群提供職涯發展、創業思維、數位遊牧等內容,並提供免費30分鐘cofffee chat及有價的職涯諮詢服務。社群內提供直播、互動及解答問題的機會,旨在創造雙向互動的創作平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無底洞的問題其實才是好問題,學術問題才會解完,但生涯問題不能是,人還不夠老。
Thumbnail
問題階段就見底的選項不要去選,差不多就是你能與平凡人拉開距離的關鍵。
Thumbnail
所以其實過就好的終極問答是長這樣:那麼要換成什麼東西,你願意積極生活。
Thumbnail
當開始填寫大學自願的排序,就得決定你是留鄉派,還是離鄉派。 這道問題並沒有一定的解答,其實不論要離開家鄉還是留下, 都會獲得不同的人生體驗。
Thumbnail
大學老師發過一篇文。 大意是:每天走校園思索著, 「擁有自己夢想的人啊、實踐自己夢想的人啊, 究竟是幸福的? 還是只是自我滿足?」   自那之後,我自己也思考著。   幾個月後,我的答案是...... 「都是」。 所有的面向,皆,成立。 「所見皆是」。    其實,我高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 你的這個問題,是許多台灣年輕人在求學路上的一個重要選擇。這是一道彷彿站在十字路口的選擇題,無論你往哪個方向走,都會遇到不同的風景和挑戰。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看看如何找到最適合你的答案。
Thumbnail
傳統教育體系過於強調分數和學歷,缺乏自主學習和探索的機會,使大學生普遍對未來感到迷惘。 想跳脫迷惘,應尊重生命軌跡差異,培養多元學習習慣,才能在變遷快速的社會中找到定位。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你好 看到你的問題,我彷彿看到了你在茫茫人海中,對未來的道路充滿了無數的疑惑和期盼。交換學生,這個聽起來既陌生又充滿誘惑的詞彙,是否真能如傳聞所說,為你的學業和未來發展增添光彩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深入探討這個問題,或許會給你一些新的啟示和靈感。
Thumbnail
就是說 18 歲以後的人生,很大概率是硬湊出「選項」來的,這種有限性就是做題目有的慣性。
Thumbnail
國中時期,是自我探索的重要啟蒙,此階段的生涯探索大致上可以分為3個重點: 現階段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很正常、探索需要時間的累積、找到讓自己全心投入的事
Thumbnail
無底洞的問題其實才是好問題,學術問題才會解完,但生涯問題不能是,人還不夠老。
Thumbnail
問題階段就見底的選項不要去選,差不多就是你能與平凡人拉開距離的關鍵。
Thumbnail
所以其實過就好的終極問答是長這樣:那麼要換成什麼東西,你願意積極生活。
Thumbnail
當開始填寫大學自願的排序,就得決定你是留鄉派,還是離鄉派。 這道問題並沒有一定的解答,其實不論要離開家鄉還是留下, 都會獲得不同的人生體驗。
Thumbnail
大學老師發過一篇文。 大意是:每天走校園思索著, 「擁有自己夢想的人啊、實踐自己夢想的人啊, 究竟是幸福的? 還是只是自我滿足?」   自那之後,我自己也思考著。   幾個月後,我的答案是...... 「都是」。 所有的面向,皆,成立。 「所見皆是」。    其實,我高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 你的這個問題,是許多台灣年輕人在求學路上的一個重要選擇。這是一道彷彿站在十字路口的選擇題,無論你往哪個方向走,都會遇到不同的風景和挑戰。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看看如何找到最適合你的答案。
Thumbnail
傳統教育體系過於強調分數和學歷,缺乏自主學習和探索的機會,使大學生普遍對未來感到迷惘。 想跳脫迷惘,應尊重生命軌跡差異,培養多元學習習慣,才能在變遷快速的社會中找到定位。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你好 看到你的問題,我彷彿看到了你在茫茫人海中,對未來的道路充滿了無數的疑惑和期盼。交換學生,這個聽起來既陌生又充滿誘惑的詞彙,是否真能如傳聞所說,為你的學業和未來發展增添光彩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深入探討這個問題,或許會給你一些新的啟示和靈感。
Thumbnail
就是說 18 歲以後的人生,很大概率是硬湊出「選項」來的,這種有限性就是做題目有的慣性。
Thumbnail
國中時期,是自我探索的重要啟蒙,此階段的生涯探索大致上可以分為3個重點: 現階段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很正常、探索需要時間的累積、找到讓自己全心投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