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6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高效原力》就是要 自我感覺良好!

「我對某件事充滿熱情!」、「我今天感覺活力滿滿!」、「我感覺被某件事喚醒了!」,又或是「我被某個人給鼓舞了!」

你一定有這樣的經驗,通常那天做起事來特別有效率、有幹勁。而這就是一種能量,一種能增強愉悅感覺的能量。這個能量的來源與我們的荷爾蒙有關,包含腦內啡、血清素、多巴胺和催產素。這些荷爾蒙的產生不僅讓我們感到快樂,還能提高我們的生產力,形成一個良性的迴圈。

《feel-good productivity》英文書名很好懂這本書想說什麼!


作者 阿里‧阿不達爾 Dr. Ali Abdaal,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醫學院,在醫學院訓練時期,他便開始研究如何提高學習效率,這不僅讓他在學業上有亮眼的表現,並在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幾篇文章。他對自己的「高效率」相當自豪。

就在他正式當上醫生後的幾個月,他卻發現這份工作讓他感到疲憊不堪、幾乎快喘不過氣來,他感覺隨時要burnout。更糟的是,他訝異於以往所學的高效執行力都失效了,彷彿一位魔法師突然發現手中的魔法棒失靈了。

他不討厭當一名醫生,但他真的很不快樂,他無法享受曾是他夢想中一份助人的工作。他開始思索,難道一定要吃苦、要犧牲才能熬過來嗎?於是他開始研究如何改善的方法。他發現,早已有科學家聚焦在幾個方法。阿里醫生(在這邊我估且這樣稱呼他)發現了「愉悅生產力」(feel-good productivity),這令他興奮。


簡單來說,當我們感覺良好時(好心情、正向情緒),你的生產力自然會提高,你更能專注並發揮創造力,不論是你的工作或你手邊進行的所有事情。即所謂的「愉悅生產力」(feel-good productivity)。


而這背後是有科學原理來支持的。1990年代末,研究正向心理學教授,芭芭拉·弗德里克森(Barbara Fredrickson),提出了「擴展與建構」(broaden-and build)正向情緒理論。也就是當我們處於正向情緒時,較能「擴展」覺察力,也就是思維會變得開闊,能吸收更多資訊,也會看到周圍更多的可能性。「建構」心理認知和社會資源,則是累積能幫助我們的各種能力,包括心理韌性、創造力、解決問題力、人際關係和身體健康。


愉悅生產力三部曲


第一部「激勵」(Energize):喚醒能量源。


理查‧費曼(Richard Feynman)一位物理學教授,在他的妻子死後,他對物理研究便提不起勁,他只想當一個不做物理研究的物理學教授。這樣日子過了幾年,直到有一天,他在大學食堂裡,意外發現一個被拋向空中的盤子,在空中搖擺不定,但是刻在盤子上的圖案卻似乎比盤子本身晃動的更厲害。出於好奇心,他開始研究,這旋轉的盤子最終為他贏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說明了量子電動力學原理。他的同事不解為什麼他對旋轉的盤子感到興趣,費曼只是輕描淡寫的說:「沒什麼重要的原因,就只是為了好玩。」心理學家證實,將遊戲的精神融入生活或枯燥的工作,我們會感到更愉悅,而愉悅將是提高生產力的關鍵,是我們的第一個能量源


亞當‧格蘭特的《隱性潛能》書中提到「和諧式熱情」 (harmonious passion)指的是樂在其中,而不是為了達到某種成就而感到壓力的一種狀態。但要如何把熱情融入呢?答案是刻意玩樂(deliberate play),它能為你帶來動力而且能持續保有熱情。


阿里醫生的「遊戲化思維」也就是「刻意玩樂」,你可以重新設計任務,讓工作或手邊你必須做的事情更有趣。但也許你會說:我的工作就是每天重複的例行工作,要如何讓工作變得更有趣呢?「若是很有趣會是什麼樣子?」先問一下自己,這可以幫助你去思考。


書中有個有趣的例子或許可以給你一點想法。馬修曾在麥當勞打工,每天重複接單、將漢堡肉翻面、分裝薯條。他厭倦這份工作,覺得生活無聊透了。他想改變現狀,看看能不能從工作中找到樂趣,而不去專注他那少得可憐的薪水。馬修挑選一天當成燒烤醬日,在每次客人點餐時,他會順便推銷燒烤醬,這樣做之後,他發現工作變得好玩多了,他想知道他可以說服多少人嘗試燒烤醬。他為枯燥的工作重新設計了流程,加入新任務。很喜歡書中的一段話:掌控權比我們想像的多,即使我們無法掌控全局,我們仍然可以掌控過程,即使不能選擇做什麼,仍然可以選擇如何做。


第二部為「解鎖」(Unblock),讓能量不中斷。


李奧納多‧達文西可能是史上拖延症重症的藝術家。〈蒙娜麗莎的微笑〉這幅偉大的作品,尺寸不大,只有31吋高、21吋寬。根據達文西的學生紀錄,達文西花了大約16年的時間才完成這幅小型人物肖像畫。我們不清楚真實的原因,或許是他太忙了?或許他太要求完美?


第一步,我們必須去思考是什麼原因讓我們事情一直沒有進展。當處在一個不確定的情境,也就是目標模糊不清的時候,會讓我們無法行動。科學家稱之為「不確定性癱瘓」(uncertainty paralysis)。解決的方式也就是讓目標清晰。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著名的諾曼地登陸之所以成功,主要是採用了「指揮官意圖」策略,它強調明確的「原因」,而不是過於詳細的「步驟」。由於戰場上的多變,原先訂定的作戰計畫並未派上用場,但由於傳達了指揮官意圖,所以盟軍都知道最終目標是什麼。這個方法幾乎適用於任何問題,只要問自己「這個計劃背後的目的是什麼?」


另一個原因是「恐懼」,對失敗的恐懼、對批評的恐懼、對自己不夠好(沒有自信)的恐懼。前些日子,寫好的文章,庫存了好幾篇一直沒有發佈,我認真地去思考是什麼原因?是恐懼。「你覺得這篇寫得夠好了嗎?」、「內容真的不需要再修改嗎?」、「你覺得會有人想看嗎?」,心中的糾察隊不斷冒出來質疑我。「我在害怕什麼?」「我需要有多大的信心才能開始做這件事?」,我們可以透過記錄寫下來,你會發現潛意識真實想法。


關於恐懼所造成的拖延,作者提供了幾個方法,1.「正面標籤」:為自己貼上正面標籤,改變身份認同,往往就能改變自己的行為。2.「認知再評估」:我們經常把事情災難化,高估了事情的嚴重性,試著用更寬廣的角度去看事情,我們就能意識到事情並不像看上去的那麼糟,恐懼也就不會那麼強烈。3.「不追求完美」:告訴自己即使會做得很糟糕也沒關係,在追求完美之前,時間還多得很呢!4.最重要的一點,提到「聚光燈效應」,其實你並沒有如你想的那樣引人注目,我們總是高估他人對自己的看法或評價。



第三部「續航」,維持能量源。


晚上熄燈後,6歲的女兒說:「媽媽,妳的電力剩幾趴?我剩20趴,快沒電了」。孩子的童言童語,但反應的事實就是每個人都必須充電,否則就要斷電了。

當你承擔太多工作,缺乏足夠的休息,亦或是對所必須做的事情讓你感覺很糟、成就感降低,都會形成倦怠。倦怠將使你感覺能量耗盡、精疲力竭,對工作感到消極負面,甚至憤世嫉俗,同時伴隨著執行力降低。最重要的是,它與你工作的時間長短無關,而是與你的感受有關。


過度承諾是大魔王,以機會成本的概念來說,當你「說好」的同時,也同樣的在向其他事情「說不」。我們必須體認到「說不」與「說好」同樣重要。那要如何決定YES or NO ?


書中提供「六週陷阱」(Six-week Trap)方法協助我們判斷,當請求是發生在六週之後(例如朋友的邀約、額外的指派工作),看著自己的行事曆幾乎空白,我們通常很容易答應,隨著時間的推移,你不知覺地慢慢填滿空白的行事曆,當期限到來這一天,你意識到自己真不應該答應這件事,但偏偏已經答應了,而你實在不想失信於人。因此,思考的模式可以改為:如果這件事是發生在明天,你認為不應該答應,那麼這件事,就算是在一個月或更長時間後才需允諾,你仍然不應該答應。


科學證實,最簡單的休息,其實就是散步。散步在綠意盎然的大自然之中,安定忙碌又活躍的腦細胞,能迅速恢復你的活力,有時候還能意外碰出創意的靈感。

結論


阿里醫生將所學拍成影片上傳到Youtube,至目前為止已上傳1005部影片及588萬訂閱人數。在2021年離開醫療工作,決心致力於推廣,他想幫助更多的人完成心目中的目標,而且不需吃盡苦頭。


他花了三年的時間寫下這本書,書中內容可以說是誠意十足,提供54個實踐法。每一個方法,都足夠寫一篇文章來探討,這篇文章僅能寫出幾個做分享。讀完書後,根據你的生活與工作調整,若可以找出一種合適的方法來提高愉悅生產力,讀這本書就值得了。


最後,書中提醒我們,在追求高效執行力的同時,也應該偶爾降低標準,因為過度要求容易自暴自棄,而自暴自棄是比拖延症更嚴重的問題。「雖然我沒有做到X,但我做到了Y」。我們應該體悟到不是每件事都能盡善盡美,不應該過度苛責自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