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原力》原文書名《Feel-Good Productivity: How to Do More of What Matters to You》-「愉悅心態」才是提升效率的關鍵
本文重點摘要:
《高效原力》核心觀點:
生產力來自「愉悅心態」,而非過度自律或拼命努力。正向情緒能激發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產出效果更好。
運用三大步驟幫助你提升效率
- 激勵:用遊戲化思維、替代性成功經驗和心態轉換激發內在動力。
- 解鎖:設計短期、可控的目標,解決拖延的根源問題。
- 續航:透過休息和適當拒絕,避免過度承諾與倦怠。
書中提出54項具體建議:方法簡單實用,適合實際操作與應用。
============
來自醫學、心理學實證的生產力理論
提到「效率」或「生產力」,當下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也許大部分的人立即聯想到的是「努力」「自律」或是「辛苦」等比較偏向壓力的字眼,大概很少會想到「愉悅」「舒適」「平和」之類的感受吧?
今天要介紹的《高效原力》,英文書名是《Feel-Good Productivity: How to Do More of What Matters to You》,顛覆一般人對於「生產力=吃苦」的觀念,強調「愉悅心態」才是提升效率的關鍵。
作者阿里.阿布達爾 (Ali Abdaal) 是劍橋大學醫學院畢業的學霸,同時也取得了心理學的學位,甚至在學校就讀時還一邊經營YouTube!也因此,他特別重視自己的生產力與效率,才能同時兼顧不同要務。在這個階段他信奉的是「藉由紀律,努力克服所有任務與難題」的工作哲學。
然而,在他畢業擔任醫師實際投入醫療工作之後,發現過往自己慣用的「努力再努力,自律更自律」模式已經無法讓自己負荷,甚至持續有「即將滅頂、崩潰」的負面感受。因為擁有醫學和心理學的雙重專業背景,讓他嘗試以科學角度研究生產力,透過研究大量醫學、心理學文獻後,發現有點反直覺的結論--「愉悅心態」才是提升效率的關鍵。
千萬不要因為作者主張「愉悅心態」是提高生產力之本,誤以為這是「心靈雞湯」之類的論調。阿里.阿布達爾以他醫學/心理學的專業,為本書的理論從學界研究中找到堅實的科學根據,包括:
- 正向情緒能增強人們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我們對新體驗的開放程度,並且有效整合所接收到的各類資訊,考慮更多元的選項
- 倦怠的主要原因不是疲憊,而是情緒低落。愉悅能引發「快樂賀爾蒙」分泌:腦內啡減少不適感、血清素產生滿足感、多巴胺提升注意力、催產素強化人際連結
作者這麼說:我們並非因為成功而讓自己快樂,相反的:是因為快樂,為我們帶來成功。
三大步驟運用「愉悅心態」來提昇生產力
那麼,可以如何具體善用「愉悅心態」來提昇我們的生產力呢?以下是三大步驟:
1. 激勵—喚醒自己的動力
- 運用「遊戲化思維」面對困難任務
- 以「好奇心」態度取代嚴肅心態
- 培養實驗心態,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
2. 解鎖—讓自己不拖延
- 減少不確定性-
- 去除不必要且不正確的恐懼
- 不需等到完全有把握才開始行動
3. 續航—消除倦怠
- 避免過度承諾—適時開啟省電模式
- 培養創造性活動幫自己充電
- 放空是必要的—安排心靈漫遊時間
以下先把《高效原力》的內容整理成心智圖,方便您了解本書的內容範疇
《高效原力》心智圖整理-「愉悅心態」來提昇我們的生產力
《高效原力》心智圖 Xmind檔案下載連結
書中提出了54項 可以具體實行的建議,光看心智圖大綱整理當然還不夠,以下讓老查介紹其中幾個我自己嘗試過,比較有經驗的方法。
第一大步驟 激勵-喚醒動力
- 挑選自己的「遊戲性格」:以下是八種遊戲性格—收藏家(愛收集)、競爭者(想贏!)、探索者(愛漫遊)、創造者(愛創作)、說書人(想像力豐富)、小丑(逗人開心)、導演(計畫與領導)、動覺者(活動力),思考自己最認同哪一種遊戲性格,試著用這個角色特質來對待工作,增添趣味。
- 善用「替代性成功經驗」幫自己做到:藉由觀摩、詢問、閱讀他人的成功經驗,引發自己「我也做得到」的信心。
- 把必須變成選擇:把「我得完成這件事」的心態轉化成「我選擇完成這件事」「我獲得資格進行這件事」或「我有幸可以參與」的態度
- 用「同步性」帶來團隊感:覺得自己一個人埋首努力很孤單嗎?不妨約一些夥伴同時在實體空間或線上一起進行,即便是各自忙各自的,都能贏要一種「大家在一起努力」的氛圍來支持自己。(就像求學時邀幾個好同學一起到圖書館或咖啡店K書類似)
第二大步驟 解鎖-不再拖延
- 制定NICE目標:指的是「Near-term 短期」「Input-base 以投入為本」「Controllable 可控制」「Energizing 激發活力(遊戲化)」這四種設計,讓自己可以啟動。
- 用水晶球找出問題:也被稱為「事前驗屍法」,問自己:正要進行的工作,發生「動不起來或失敗的原因可能有哪幾個?」以及「誰能幫我克服這些阻礙?」「我可以採取什麼行動增加成功機率?」也許就讓自己有信心啟動了。
- 若X發生,就去做Y:幫自己要進行的工作設計出「觸發點」,例如:當我起身去倒水時,就深蹲10下」「當午餐完回到座位時,就打3通電話給客戶」,用這個方式讓自己不會忘記或拖延。
- 分派你的時間預算:你會為自己的開支做預算嗎?例如每個月固定存多少錢或設定好必要開銷的金額。你也可以把時間用類似的方式來管理—把需要投入在各項工作的時間分配好,甚至就在行事曆上把時間booking下來,避免發生「時間超支」「時間短缺」的情況。
- 10/10/10法則:被自己的某種失誤打擊到信心,或是因為害怕出錯而遲遲不敢行動嗎?問自己三個問題:這個錯誤10分鐘之後還重要嗎?這件事10週之後還重要嗎?這件事10年後還重要嗎?相信大部分的事都不至於有那麼嚴重的影響。
- 觸發你的「蝙蝠俠」效應:想像自己化身成蝙蝠俠(或任何你欣賞的超級英雄),甚至設計一個只有自己知道的「變身動作」,用更有力量的自我姿態去克服即將進行的任務。
- 想著「只要做5分鐘」就好:發現自己的拖延只是「懶得動」時,告訴自己「只要做5分鐘就好」,時間到也真的停下來,先讓自己取得5分鐘的進展。(另一種觀點是:如果想做也可以繼續)
- 找一個責任夥伴:不論是朋友或陌生人都有效,找一位共同努力的夥伴,約好彼此用什麼方式幫助對方維持行動(一起上線做?每週更新自己的進度?互相監督進度?),藉由溫和的同儕壓力幫自己持續。
第三大步驟 續航-消除倦怠
- 「當然可以」或「完全不要」:指的是當別人對我們提出要求時,只能從「當然好」或「抱歉不行」中選擇,你會發現大部分的事都可以且應該拒絕。
- 當心「六週陷阱」:通常你的六週之後會和現在的忙碌程度類似,只是因為你還沒安排好,行事曆上目前還留空而已。所以千萬不要誤以為「看起來六週後應該有很多時間,答應應該沒問題」,必需用「如果這件事明天就得執行,我會答應嗎?」的方式來考量。
- 接納自己「適時耍廢」:允許自己放鬆一天,刻意遠離所有事情,不要把放鬆視為懶惰、軟弱或失敗,在必要時幫自己充電與reset,避免持續不斷的壓力壓垮自己。
- 快轉到一年後的慶祝:想像自己一年之後和最好的朋友在慶祝這一年的收穫,你覺得到時慶祝的事項有哪些?分別獲得什麼進展?接著想想,此刻我要如何開始,做些什麼讓一年之後的慶祝得以真正發生?
如果你曾經因為工作壓力或拖延感到無力,《高效原力》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幫助你把提升生產力轉化成愉快的過程。書中的方法簡單實用,讓我們專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的同時也保持輕鬆的心態。試著運用這些建議,讓自己在工作中融入更多樂趣,不需要拼命努力累垮自己也能完成更多有價值的事情,並且更享受這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