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参加了一场读书会,读了《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这本书。这本书是一位年轻人向一位垂死的老人家学习生死之道的书。这位年轻人就是本书的作者在每个星期二到昔日恩师生命中最后几个月的时间看他、与老师探讨了12堂生命中真正值得重视的课题,讓他重新看待生活。12堂课中最令我留下深刻的是第四堂课。墨瑞说:“学会死亡,你就学会活着”。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有一天会离开这个世界,但没有人把它当真。没错,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有很多烦恼的事,为工作忙碌,为家庭孩子忙碌,为人际关系烦恼,为钱财烦恼。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从来没有向内看,聆听自己内在的声音,我到底需要什么?什么对我是最重要的?财富?事业?健康?如果我们每个人能够知道自己会死,并且随时做好准备,这样我们应该会更投入地活着,思考生命的意义,到死亡降临时,才不会带着任何遗憾离开。
墨瑞告诉我们可以学佛教徒一样。每天都想象有只小鸟站在你肩上,问着:“就是今天吗?我准备好了吗?我一切都尽力了吗?我是否问心无愧?”我们时常都会听到人家说我们要活在当下,没有昨天,没有未来,我们所拥有的就是现在,我们所能体验的也是现在。但是活在当下真的不容易,需要学习,每时每刻都只专注在这个时刻,享受着它。这也是为什么每个经历过一场大病或生死的人,都会更加珍惜生命,更加爱自己,更加积极的每对每一天的生活。这应该是他们已经学会了死亡,所以更加学会活着,不再执着于人间的任何小事。这个人间基本上没有什么是大事,生死才是我们需要面对的大事。
在第五堂课,我们谈家庭。没有别的经验比得上生儿育女,墨瑞如是说。当有人问他该不该生小孩时,他只是简单地这样回答。墨瑞认为,如果你要对另一个人负起完全的责任,学着如何去给予最深的爱与关怀,那你就应该生小孩。家人不会像朋友,同事般在你生病时探访你之后就会起身离开,而是时刻关心你,随时关注你的情况。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家人,他们可以说是精神上的安全感。我很庆幸。我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一个懂事的儿子,一家三口幸福地生活着。我觉得家庭对我最大的意义是每当我工作后,我有一个家可回,家是避风港。家是归属感,家人是我最大的支柱,我不是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活着。
第12堂课宽恕这个课题也引发我深入地思考。墨瑞说“在你死之前宽恕自己,然后宽恕别人。”我无法忘记从小到大伤害过我的人,心中一直无法释怀曾经收到的伤害,心怀仇恨也非常顽固。只要听到家人提起那个人,我马上就会情绪爆发,并发出狠话:“我永远也不会原谅她的。”为了要纾解自己的恨意,我上了冯以量老师的读书会《允许自己选择爱》让我学会了如何允许自己选择爱,让我明白了虽然无法选择原谅,但是我可以选择祝福。《允许自己选择爱》这场读书会结了我心中一直以来无法放下曾经受到的 伤害,我心中的恨也慢慢消磨了。从那时起,我已经学会慢慢放下以前所受的种种言语霸凌与白眼,也开始勇敢面对这些人。毕竟他们也老了,有一个也离开了这个世界。虽然我没有去参加她的葬礼,但是我对她曾经带给我的言语霸凌也随风而逝了。
这本书值得一读。有那么一个人已经预知自己的死期,却能够坦然地面对,接受它,并与他的学生说出生命中常常被人忽视的重要课题,在面临死亡来临时,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生活。生老病死是每个人出生后都必须历经的过程。但不是每个生命都会走上这样的旅程。不幸的,有些人来不及生,就已经面对死亡;有些人还没有老,就已经死了;有些人还没有老,就因为病了,就已经死了。世间有多少人得面对白头人送黑头人的痛,又有多少人真的就在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离开了人间。在关系结束之前,离世的亲人应该得到善终,活着的人应该得到善生,结束这段关系的彼此应该得到善别的。那么,道谢、道歉、道别、道爱在一个生命即将离去的时候,是何等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