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安全依附關係?為什麼遵從親密育兒派無法保證你與小孩之間能建立出安全依附關係?(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作者:Diana Divecha, Ph.D

譯者:江語嫣


raw-image


不過童年早期和父母的依附關係並不是注定的。還要取決於其他發展條件。例如一個在學齡前擁有安全依附關係的孩子,可能會因為和照顧者的關係在後來嚴重瓦解而改變,例如遭遇離婚、死亡等等壓力事件。不過這個影響會藉由主要的安全依附關係者,在壓力事件出現時,是如何經營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以及在孩子需要的時候、他提供何種支持,這個支持是淡化安全依附關係或是強化安全依附關係?換句話說,重點不是在於發生了什麼事件,而是這件事情是如何被處理的。已經擁有安全依附關係的孩子,在壓力事件發生後,較有能力重新建立安全依附關係。


艾倫·索爾福在許多文章中寫到,安全依附關係也不是命定的,可以在次要關係中重新修補。例如:一個良善優質的照顧者,他提供情感支持和紓壓的照護,可以減緩家庭裡的不穩定狀況。後期一個健康的伴侶關係也可以重新改善童年造成的挫折,當然好的諮商也是很有幫助,許多諮商過程可以模仿建立依附關係。索爾福將發展視為許多相互關聯的系列道路,由過往的往前延伸,但同時在未來擁有被改變的可能性。


如果沒有透過有意識地介入,依附關係通常很容易跨世代傳承下去,波比發現成為父母之後,很容易複製自己童年時候的依附關係。一個研究指出,探討一個家族三個世代的依附關係時,只要觀察母親在懷孕時與其原生家庭的依附關係,就可以有70%的準確性,去預測當寶寶出生之後,這位母親會在寶寶一歲前,和孩子建立何種依附關係。


那麼那些一開始沒有做對、但是希望能改變他們與孩子的依附關係的家庭,他們該怎麼辦呢?好消息是,針對成人依附關係的研究指出,依附關係並不是完全建立於發生過的童年經驗,而是成年人如何重新正向的解讀發生過的事件,並將這些經驗,重新用不同的角度融入現階段的生活。換句話說,他們是否有能力將不論好或是壞的過去事件,重新正向的解讀,進而理解自己現在的樣子,以及了解這些過往對他們未來的影響。


擁有支持是很重要的,在索爾福的研究中,一半的母親在青少年時期常常面臨非常緊繃、壓力很大的情況,如果這些青少年有安全依附關係,提供互助支持系統,他們也能在未來與寶寶建立安全依附關係;反之、如果他們自己並沒有良好的依附關係支持,他們就不太可能建立出安全的依附關係。


未完待續......


最後,無論你們的家庭是否需要寶寶睡眠顧問的協助,都祝福你們,今晚、寶寶好睏、一家睏好。




註1: 原文中分享的書籍 Raising A Secure Child 為《安全圈教養:培養孩子的情緒復原力,安全感是一切的答案  》作者: 肯特.霍夫曼, 葛倫.庫珀, 伯特.鮑威爾


註2:原文出處 在這裡 

What is a Secure Attachment? And Why Doesn’t “Attachment Parenting” Get You There? April 3, 2017, from Developmental Science

專修安全依附關係的國際認證嬰幼兒睡眠顧問。在嬰幼兒睡眠專業裡,結合Mary Main安全依附關係系統,安全圈教養,與美國RIE嬰幼兒教育理念,以親子間彼此尊重出發,協助家長,建立嬰幼兒良好睡眠習慣、穩定日常作息,讓孩子好好睡,全家一夜好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重要的發現是,在早期就擁有安全依附關係的孩子未來越是獨立,而反觀缺乏安全依附關係的孩子未來越是依賴。學者特別發現,這個結論和某些特別希望寶寶從小獨立、和自我肯定的普世價值完全相悖離。艾倫·索爾福發現:『獨立是不能強迫發生的,這是自然而然從安全依附關係中發展出來的。』
安全依附關係,並不一定僅限於母親,或是雙親。波比醫生指出,寶寶會建構出「安全依附關係的階級系統」,這個論點和進化論的說法相符合,這個樣本數必須是小的,因為寶寶會藉由安全依附關係,去建構出情緒和行為。
那麼親密育兒所強調的充滿情感回應呢?是否可以說是提供安全依附關係的重點?這其實也是一個被讚譽過度的部分,充滿情感的回應在建立安全依附關係裡只是其中一部分的的核心、而不是最全部的關鍵。
艾倫·索爾福指出:「這些親密育兒教派的原則都是好的,但是這些並不是最核心的,沒有任何科學證實親密育兒教派的原則可以建構安全依附關係。」艾倫·索爾福以餵奶作為解釋範例:一個母親可以親餵母乳,但是在親餵母乳的時候、是例行公事般的進行、且並不投入情感,這反而負面造成孩子失去安全依附關係。
心理學家沒有好好的解釋何謂安全依附關係,告訴大家該如何建構它。『安全依附關係』又被立意良善的小兒科醫生- 威廉.西爾斯 推薦的教養方法給徵招了。他們引領出了「著重安全依附關係的親密育兒派」,主張一種未經科學證實能建立出『安全依附關係』的特別育嬰方式。同時衍生出許多對於『如何定義安全依附關係』的疑惑
我兩個兒子在嬰幼兒時期都很討厭被剪指甲,大兒子大概是在幼稚園之後才變得可以平靜接受被剪指甲,但依舊不可以剪太短,因為他說會痛。不過只要可以和平剪指甲,我就很滿足了。 · 因為在我對於嬰幼兒教養的堅持,即使孩子抗拒不喜歡,如果是必要的事,ex. 乘車坐在安全汽座、每條安全帶都繫好
最重要的發現是,在早期就擁有安全依附關係的孩子未來越是獨立,而反觀缺乏安全依附關係的孩子未來越是依賴。學者特別發現,這個結論和某些特別希望寶寶從小獨立、和自我肯定的普世價值完全相悖離。艾倫·索爾福發現:『獨立是不能強迫發生的,這是自然而然從安全依附關係中發展出來的。』
安全依附關係,並不一定僅限於母親,或是雙親。波比醫生指出,寶寶會建構出「安全依附關係的階級系統」,這個論點和進化論的說法相符合,這個樣本數必須是小的,因為寶寶會藉由安全依附關係,去建構出情緒和行為。
那麼親密育兒所強調的充滿情感回應呢?是否可以說是提供安全依附關係的重點?這其實也是一個被讚譽過度的部分,充滿情感的回應在建立安全依附關係裡只是其中一部分的的核心、而不是最全部的關鍵。
艾倫·索爾福指出:「這些親密育兒教派的原則都是好的,但是這些並不是最核心的,沒有任何科學證實親密育兒教派的原則可以建構安全依附關係。」艾倫·索爾福以餵奶作為解釋範例:一個母親可以親餵母乳,但是在親餵母乳的時候、是例行公事般的進行、且並不投入情感,這反而負面造成孩子失去安全依附關係。
心理學家沒有好好的解釋何謂安全依附關係,告訴大家該如何建構它。『安全依附關係』又被立意良善的小兒科醫生- 威廉.西爾斯 推薦的教養方法給徵招了。他們引領出了「著重安全依附關係的親密育兒派」,主張一種未經科學證實能建立出『安全依附關係』的特別育嬰方式。同時衍生出許多對於『如何定義安全依附關係』的疑惑
我兩個兒子在嬰幼兒時期都很討厭被剪指甲,大兒子大概是在幼稚園之後才變得可以平靜接受被剪指甲,但依舊不可以剪太短,因為他說會痛。不過只要可以和平剪指甲,我就很滿足了。 · 因為在我對於嬰幼兒教養的堅持,即使孩子抗拒不喜歡,如果是必要的事,ex. 乘車坐在安全汽座、每條安全帶都繫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隔代教養是當今社會的一個熱門話題,許多父母希望祖父母幫忙照顧孩子,但也引發了教養方式及教育價值觀的爭議。本文探討了隔代教養的問題,以及父母該如何思考和處理這個問題。
剛才逛到一篇文章,是孩子抱怨,因為家長説小孩沒有隱私,而且任意查看手機。 個人認為小孩仍然有基本權利,我們淺談就好,如果父母沒有尊重溝通,如何期望孩子同理相待?父母出於關心跟管教,出發點沒錯,不過有些父母倒是吃起自助餐,甚至升級國王王后,然後抱怨孩子抵抗。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探討師生關係與親子關係的異同,指出大人對孩子的期望與對待方式,以及孩子在這種關係中的角色。建議大人可以用生態觀察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成長,接受並欣賞每一個孩子獨特的樣貌。
Thumbnail
對於兒子使用網路社群軟體這件事情,我一直在「放手」跟「關心」之間學習。 ​ 孩子平時不是跟我生活,與前伴侶教養不同理念,如果介入,反而會讓孩子無所適從,所以通常我的優先選擇是以關心孩子為主,除非孩子想說,否則我不太會過問他在社群媒體上的事情。 ​ 最近兒有建立IG帳號,之前我有追蹤他。最近我
Thumbnail
在了解孩子各個年齡會出現的與朋友玩遊戲的方式後,我們大概可以推測,孩子在該階段交朋友的狀況,是不是真的需要家長開始介入,所謂的介入,絕對不是直接幫孩子找朋友!擁有朋友這件事不會是一個階段性,而是一個連續的、長期的過程,因此孩子需要得到的,是如何與他人當朋友、用什麼技巧、如何持續擁有正向的朋友關係。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研究指出父母的育兒觀念對孩童個性影響並不深遠,不需要做到完美,而是放鬆心情,享受親子關係。超過9個月的孩子應由更專業的育兒人士照顧,或全職母親可以投入照顧一群幼童。父母應尊重孩子,擁有過份的憂慮只是負擔。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隔代教養是當今社會的一個熱門話題,許多父母希望祖父母幫忙照顧孩子,但也引發了教養方式及教育價值觀的爭議。本文探討了隔代教養的問題,以及父母該如何思考和處理這個問題。
剛才逛到一篇文章,是孩子抱怨,因為家長説小孩沒有隱私,而且任意查看手機。 個人認為小孩仍然有基本權利,我們淺談就好,如果父母沒有尊重溝通,如何期望孩子同理相待?父母出於關心跟管教,出發點沒錯,不過有些父母倒是吃起自助餐,甚至升級國王王后,然後抱怨孩子抵抗。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探討師生關係與親子關係的異同,指出大人對孩子的期望與對待方式,以及孩子在這種關係中的角色。建議大人可以用生態觀察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成長,接受並欣賞每一個孩子獨特的樣貌。
Thumbnail
對於兒子使用網路社群軟體這件事情,我一直在「放手」跟「關心」之間學習。 ​ 孩子平時不是跟我生活,與前伴侶教養不同理念,如果介入,反而會讓孩子無所適從,所以通常我的優先選擇是以關心孩子為主,除非孩子想說,否則我不太會過問他在社群媒體上的事情。 ​ 最近兒有建立IG帳號,之前我有追蹤他。最近我
Thumbnail
在了解孩子各個年齡會出現的與朋友玩遊戲的方式後,我們大概可以推測,孩子在該階段交朋友的狀況,是不是真的需要家長開始介入,所謂的介入,絕對不是直接幫孩子找朋友!擁有朋友這件事不會是一個階段性,而是一個連續的、長期的過程,因此孩子需要得到的,是如何與他人當朋友、用什麼技巧、如何持續擁有正向的朋友關係。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研究指出父母的育兒觀念對孩童個性影響並不深遠,不需要做到完美,而是放鬆心情,享受親子關係。超過9個月的孩子應由更專業的育兒人士照顧,或全職母親可以投入照顧一群幼童。父母應尊重孩子,擁有過份的憂慮只是負擔。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