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越工作越自由
作者|Emily Liu
出版|遠流出版
每天睡眼惺聳起床趕著到公司,到達公司後開始面對繁雜的公事,下班後拖著疲累的身軀回家,結束一天的生活。每天日復一日,讓人心有餘力不足。
作者Emily Liu在還沒大學時期,第一份工作是櫃姐,因了解客戶的需求,業績直直上升,之後輾轉到當美語老師,家長們對這位老師印象相當好,只要一報名,場場額滿,也因此開設了美語學校,雖然兩份工作讓老闆們讚賞有加,但她不會因職業達到頂端繼續從職,反而辭職繼續探索。她的工作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專屬自己的人生電影。
大學畢業後,這位日語系畢業大學生你我會認為她會從事文書工作,令人跌破眼鏡的是,她從事許多女生想都沒想過的職業是「石油探勘」,這份工作只有她是唯一的女性,在一個高壓高危險的地方,靠著自己的觀察及日英文能力,最後在公司裡是位不可或缺的角色,之後在轉往巴黎進行高級訂製服飾品牌籌備,現在則是流行趨勢預測師,你可以發現,這些工作背景天差地遠,也因為這樣,讓她世界變得如此廣大。
許多人渴望自由,對於自由的定義是不用每天早起床出門上班,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或者什麼都不做。作者認為,拿掉不喜歡的限制,不是真正的自由,而是空白。自由不是離開朝九晚五的形式,真正的自由是「心」的自由。離開朝九晚五工作,你會短暫的開心,但這份開心也很快隨之消逝,長期感受不到生命價值,最後只有空虛。生命,不該如此浪費掉,你的價值,也能透過工作開出更寬廣的道路。
職業必須具有個人的生命意義,不是一個崇高的理想,而是一種基本的必須。
作者認為工作區分為兩種:Job及Work,Job職業是為了賺錢所從事規律性工作,Work是為了達成某種結果和目的,需付出心思及體力,這兩個意思雷同,但其實不盡相同。人沒有金錢需求,就不會想上班,但生活幾乎都是用金錢來衡量,所以得必須工作。作者舉出許多的人是有職業但沒有工作,比如,上班時間想著何時才放假、該不該換工作等等寫出上班族們的心聲,因薪水關係,有些人會硬著頭皮做著不喜歡的工作,而這以上都是Job狀態,Job必須要有Work實質意義及目的,擁有這樣特質的人,金錢對他們來說不是主要,而是工作可以創造出很多驚奇。不需要把工作與人生意義畫上分線,可以兩個都要,滿足職業賺錢需求,同時擁有有人生的意義,這將會是一首自己人生的主題曲。
作者認為,生命存在的證明,就是不斷地成長,如果我們沒有再繼續探索和創造,也缺乏了生命的氣息。作者大學畢業後第一份石油探勘工作極度危險,開採的是石油和天然氣,稍有不慎,就會引發嚴重災難。對許多人來說,這種極度高壓危險的工作會為之避開,但對作者來說像是發現新大陸一樣,既期待又興奮。
任何無畏懼的探索,都會構出一條對你獨具意義的道路。
當你為自己強烈的信念和個人意義選擇工作,內在就被滿足。也許沒有人可以理解,但別人對你的評價也已經不重要,因為你內在的滿足,已經遠遠大過外界的雜音。
每個人都有很大的潛能,只是尚未被開發,被工作所限制。以電腦來說,原本資訊量並不大,後來人類團隊將大量資料庫輸入進去,進而出現AI,而AI能做出我們人類從未想過的事情。從電腦學習我們,現在反過來換我們學習進化版的AI。關於找工作,作者說到那只是關於「工作」的資訊,而不是「你自己」的資訊,需要將自己資料庫擴大。書中畫出不同三角形形狀,讓讀者們了解現階段是屬於哪一種形狀:
人對自我的了解,從很小一個三角形頂點開始。在時間縱軸發展經由工作所被開發的潛能逐漸增加,對自己的了解也越來越多。書中舉例另兩種三角形,一位在公司年資至少有十年,因已熟練工作內容,不用再像當初進公司一樣花腦力,甚至可以快速完成,雖然這對公司來說是好事,因為效率高,但對自己的理解只限某個範疇。另一個人雖然較晚進公司,但他非常刻意挑戰新事物,加速開發自己的潛能,雖然職稱沒有年資久的人高,但自我認知三角形會比工作久的還要來寬廣的多。
每個人自我認知三角形會因探索值而有所不同,而用探索值來考量工作的意義,這樣工作才會累積你渾厚的生命力和自我認知。只要開始探索,每一個人的內在都是浩瀚宇宙。除了正三角形自我認知,書內還有介紹倒三角形,底部為工作範圍。工作選擇的範圍,隨著時間發展,應要從廣到窄,最後聚焦。一開始不設限任何能探索的事物,盡可能把握任何能夠開發自己潛能的機會。
職涯持續進行時,同時會有認知三角形和工作範圍三角形形成。書內介紹在職涯上避免的錯誤以及該追求的方向。
工作初期許多人不知道該找什麼工作、有什麼潛力,這時需要的是探索的行動。但作者發現,人往往對自己沒耐心,會向外界索討自己內心的答案,用各種方式解出前景方程式。許多人找工作會侷限在同個範圍,就會錯失許多大片的寶藏。
如果你已懂得避免矛盾三角組合,進階應該要漸漸升級到追求正確三角組合。當不限設工作範圍,挑戰不同內容,自然就會知道想聚焦的工作範圍是什麼,也能慢慢描繪出屬於你的獨特工作道路。
這一階級就和作者一樣,對內在自我和外在世界都感到極大的好奇,等不及要挖掘潛能寶藏的人。從不設限工作範圍出發,用最短時間達到最廣的自我認知,也能幫自己盡快照到合適的工作面向。
前面談到正確三角形該如何形成,聽起來很好理解,但為何卻難以達成呢?作者說因為一旦將許多被大眾評價的工作理想和目標奉為圭臬,就會偏離標準三角形組合。作者也舉出三種大眾們對於工作所引出錯誤的路標:
我們知道越要求完美,生活會更痛苦,但社會上也是有人稱羨所謂的「人生勝利組」。人生勝利組被設定為不會失敗,長期獲得大家的期待,當遇到危機,可能會無法接受。人生地圖應為探索每個未知道路,路程會有突發狀況,倘若你欣然接受,並順勢改變,這樣的探索,往往能夠把你帶從未想過的境地。
不要太在意他人的批評,但也不要太眷戀別人的掌聲。
將興趣當成工作,原本喜歡的事情變成壓力的工作形式,這種喜歡的心情漸漸就會消逝。興趣可以當成下班時間培養,但不該成為忍受白天工作的理由。興趣其實非常重要,但不是用來兌換報酬,興趣是指「欣悅而樂於從事,樂於學習注意的事」,當你把興趣變成工作,就得考慮市場接受度、考慮是否符合他人的要求期待,這樣興趣本身的探索值就變低了。興趣,它是自由的,沒有任何利益名氣干擾。
多數人認為賺更多錢可以換回自由。作者說到,為了追求「將來自由」,所以拿「現在的自由」去交換,這邏輯並不合理。如果自由是你的目標,你應該努力的是,現在如何得到自由。作者看到很多自稱財務自由的人,仍然繼續從事自己最擅長的事-累積金錢,或是教授別人如何追求金錢,而許多追逐金錢的人,最後人生真的也只剩下錢。自由不是不工作不努力,自由是從事對自己有意義的工作,如果你還不知道那樣工作是什麼,應該藉由工作去探索答案,而不是存夠錢再來找。
在看此書你會覺得作者是因為有才華所以才敢踏出去,才華並不是天生就有,有些人或許天生就是天才,但天才也需靠後天努力才會更加進步與其他人競爭,如果到後面就開始荒廢掉,也是會跟不上時代。在《更快樂的選擇》一書有說到,其實我們好奇心一直都存在,只是被埋沒了。我們好奇心也許在開始讀小學時期,長期被成績數字所限制,讓人們不再產生好奇心。從現在開始探索工作及生活,將會有不一樣的發現。
作者也說到,從她在日本石油探勘再到法國做高級禮服籌備再變成現在的預測師,會有這麼多的精彩生活,多虧了在十八歲那年夏天聯考准考證失蹤事件,才讓她開始思考不應該這麼制式化過一生,要是准考證沒失蹤,也許她也是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命運就是這麼有趣。
在看此書的人也許有些年紀較大,會想著太晚看到,或者學新事物應該再大學時期或者剛畢業初期就該開始學,但每個人轉換的點不盡相同,多數人在大學畢業時也茫然不知道該做什麼工作,就讀的科系也未必會往這個方向去找。我認為學習不該只為了工作而學,探索也不限年齡,以台積電張忠謀先生來說,他是在55歲時創立台積電,進而變為現在全球眾所皆知的企業之一,而學習若也只為了金錢,那麼學習效果不但不佳,終身也只為了錢賣命。探索就像小時候好奇未知的事物,擁有這樣的想法,每天都充滿著期待,也不再只為了金錢而奔跑,這也是能產生快樂的重要指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