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2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重返二林庄:跨越時空的教育探索風景

與彰化縣立二林高中所共同合作設計的校訂必修「二林譜系列課程」,是我們接觸教育的第一個起點,自2019年的試行課程開始至今,透過不同的課程主題,期望開啟學生對於地方文化的好奇心,激勵他們探索自我,並看見理解他人的重要性,而這也是我們認為,地方文化教會我們最重要的事。
「重返二林庄」,是二林高中校訂必修二林譜當中的戶外踏查課程。

「重返二林庄」,是二林高中校訂必修二林譜當中的戶外踏查課程。


「重返二林庄」是二林高中校訂必修課程當中,以實地踏查二林街區的走讀課程,結合師生與文化工作者的協作,課程歷經多次討論、場勘與測試,從地圖重製、故事撰寫到場域探索,不僅讓學生深入了解地方歷史,更促使參與者得以二林街區的歷史脈絡與在地風景,自2019年課程試行至今,已帶領六屆高中部一年級新生走進二林街區。


課程的起點:從一張1937年的地圖開始

小松豊作〈臺灣二林庄北斗街竹塘庄及溪州庄案內圖〉/ 1937年7月


課程設計初期,我們與籌備課程的教師和學生共同討論這次的探索旅程,以這張1937年小松豊作的〈臺灣二林庄北斗街竹塘庄及溪州庄案內圖〉中所存在的「庄役場」「二林座」與「媽祖廟」等歷史地標為起點,進一步對應當今街區變遷,邀請學生發掘舊日空間與現代場域之間的差異。學生們透過地圖上的標記和日常生活經驗,逐步了解過去街區中的生活情境,為了進一步認識這段歷史背景,我們與二林高中教師、學生一起探討二林街區和市場的發展歷程,並實地進行街區店家的踏查。


從仁和宮出發,簡單了解1920年代二林的發展歷史,認識林本源會社辜顯榮愛久澤直哉等人物與糖廠開發的關聯性,並在日式建築和現代建築之間進行比對,探索歷史與現實之間的連結。走入市場,觀察布莊招牌及水井結構,對照著當年的市場設計圖。在這段過程中,學生們不僅觀察建築的差異,同時拜訪在地商家,從他們的敘述中窺見過去二林的生活面貌。前置踏查讓文獻資料中的地名、建築和故事逐步變得具象,使學生得以在現實中與歷史產生連結。


幾週後,我們再次與二林高中的師生踏上街區,試圖以學生視角檢驗課程設計。手持重新製作的1937年二林庄地圖,這些未參與規劃的學生嘗試在地圖上找到標記的地點。沿著圖中標示的「消費市場」「媽祖廟」「二林座」等地名,他們依據個人生活經驗探索街區,藉此進一步了解地圖與空間的連結,並逐步對應起這些地方與當代的相似性。踏查從學校延伸至仁和宮前,揭開「重返二林庄」的序幕,結合市場生活節奏與歷史故事,學生依循地圖尋訪故事中的地點,並根據課堂要求回答題目,對本地與外地學生而言,這次踏查帶來截然不同的認識。


最有趣的是,踏查過程中居民和學生的互動,在這個「上課」的時間點,街區內的學生們在市場、廟宇間穿梭,居民好奇地詢問活動內容,了解這是一堂讓學生們認識地方的課程後,許多民眾不僅相當支持,甚至熱心地介紹自己的攤位和家族故事。


課程核心:以雙腳丈量地方,在緩步中感受生活

無論晴天、雨天,步行是感受地方環境的唯一方法。


在「重返二林庄」課程的設計中,讓學生走入校園外的真實世界,親自以雙腳自學校行走至二林街區,從中觀察在地的人文景觀、歷史遺跡以及生活故事,是整個課程當中相當重要的環節。課程設計不僅僅是完成一個任務,而是希望透過「慢步調」的方式引導學生觀察周遭,學會感受、探索和互動,從而創造出對地方的連結感與歸屬感。


「雙腳丈量地方」的過程裡,不僅讓學生脫離教室,進入現實環境中探索,更重要的是帶給學生五感的沉浸體驗。課程以二林街區為踏查場域,讓學生不僅從視覺上去記錄,也經由與當地居民互動來獲取更多地方的資訊,藉由「與他人互動」來獲取線索,同時謹記在場域中應遵守的禮節和相關倫理。


逐步探索並循著提示尋找不同的地點,其中包含古蹟仁和宮、歷史建築二林武德殿等文化資產,從而逐漸理解這座小鎮的歷史文化價值。學生在找尋答案的過程中可能遇到困難、甚至找錯地方,但正是這些「挫折」,讓學生在過程中體會到尋找真相的挑戰性,更體會到過程遠比結果重要,每個人所見到的路途風景,都是獨一無二的。


學生在了解二林的歷史背景和當地風貌的過程中,並非僅是由教師傳授地方知識或地理資訊,而是藉由「體驗式學習」,讓地方的人事物來傳遞故事,這樣的課程體驗使學生能夠以「慢」的步調,建立一個人對於地方的種種感知。


若將整體課程的設計濃縮為幾項重點,大致包含下列四點:

  1. 促進地方認同:使學生理解、尊重地方的歷史與文化資產。
  2. 觀察與思考能力:透過踏查活動的任務設計,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自我學習能力。
  3. 培養社會互動能力:任務過程中要求學生和當地居民進行互動,增強人際溝通技巧。
  4. 建立地方感:與真實社會產生互動與連結,開啟對於生活的種種感知能力。


課程調修過程:時光旅行中的地方連結


自2019年開課以來,二林譜系列課程不斷在執行中進行修正和調整,早期課程設計以固定任務點和明確的指示為主,目的是讓學生快速掌握探索流程。隨著課程的推進,老師們發現,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過程中「感受」與「互動」,而非單純完成任務。


隨著學生的反應和學習效果逐漸成形,老師們逐漸將課程設計朝向更加靈活和彈性的方式發展,並鼓勵學生以慢步調和開放心態去探索,以下為課程執行期間所進行的種種嘗試:


課程的創始與探索


課程在2019年正式開課,重點在於初步探索二林鎮的各個角落,學生依循1937年的二林庄地圖,逐一找出手中虛構故事發生的地點,並依照指定的題目回答問題,帶領學生從零開始認識二林的各個重要地標與場域。由於是新開設的課程,不管是學生或是在地民眾,皆對於這樣的互動方式感到新奇,因此產生許多有趣的互動。


課程的另一個環節,是讓學生在有限的預算內,於傳統市場中購買指定的食材。在傳統市場採買並非這個年齡層學生的消費習慣,傳統市場與超市或便利商店全天供應的消費模式截然不同,提供的生鮮蔬果也與季節時令高度相關,這段經歷不僅讓同學們感受到市場特有的生活節奏,也體驗到在地的「市場智慧」。


課程的嘗試與修正


在課程趨於穩定後,老師嘗試加強指定任務的難度,將指定的購買品項改為「台語」發音,而非僅用字條提示。部分學生聽到台語後,馬上就明白了物品名稱,但對於較少接觸台語或從未聽過的菜名的學生,便成了不小的挑戰。


這樣的練習過程中,觀察到同學們非常樂於向市場裡的攤販提問,而市場的攤商們也都熱情地協助,指引學生在哪裡能找到這些物品。在這樣的互動中,經常聽到「現在的孩子連買菜都不會」這樣的感慨,事實上,這不僅是對孩子,即使是許多成年人也不擅長在傳統市場中購物。


正因為不懂,才有學習的空間;因為不熟悉,所以更需要練習。透過這類日常生活的實踐,學生不僅學到了台語,更進一步了解到不同季節適合什麼食材,而當我們選擇食用非當季的蔬果時,需付出哪些額外的代價。


課程設計的再聚焦


回顧「重返二林庄」課程的重點,在於讓學生親身走訪二林鎮街區的不同地點,並藉此了解過去與現在的地方脈絡,從具有歷史意義的信仰中心仁和宮出發,在市場、武德殿等多個重要地點設立任務點,學生需根據線索,運用地圖找到指定地點,並解開在地故事的謎團。


這些地方承載著二林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價值,學生在任務執行過程中,會遇到需要詢問路人、攤販和店家來取得線索的情境。例如,在市場內找尋任務地點時,學生需與店家互動,有時甚至要依靠攤販提供的提示完成任務。這樣的互動使學生對地方人情有更深刻的理解,並增強他們的溝通和社交能力。


循著1937年出版的二林庄地圖進行的時光旅行,學生尋找今日仍存在的歷史場景,這樣的地圖探索為踏查課程注入了「跨時空」的意涵,讓學生體驗到過去與現在的時空交錯,這不僅增添了探索過程的意義,也讓學生透過尋找歷史遺跡,思考如何延續這些歷史足跡。


從學生的視角回望課程

自課程試行開始,已有超過500位以上的學生走進二林街區。


在二林譜課程正式上路後,有許多同學皆會留下他們在課程當中的感觸,在二林高中信天翁: Elsh Albatross這個由學生經營的粉絲專頁中,便留下了許多歷屆學生的反思,其中一篇2019年10月1日的貼文寫著:


今天的踏查刷新了許多我對二林的認知,原來在這個平凡無奇的小鎮,有著這麼多熱情的居民,有著很多古色古香的建築、地點,有著許多值得探討、深入的有趣故事。縱使我還在試著了解它,但我可以說,我來自一個很特別的地方,也許隨著時間沖淡了許多歷史的痕跡,人們可能不再熟悉這塊土地,但它仍是我的家鄉——二林。


在這段文字裡,便可看見學生在實際走進街區的過程中,確實看見了生活周遭的人事物,當他們與生活場域產生多一個互動、多一點觀察,都可能讓因此看見完全不一樣的風景。這樣的感悟不僅是對家鄉的重新認識,更讓他們對自己的生活環境產生了親近感和文化自信。


未來展望:從體驗到實踐,打開多元文化的感知能力

「重返二林庄」課程設計的核心教師吳郁銑及林綉媚,幾乎每一次踏查都是身體力行的參與。


「重返二林庄」作為「二林譜」系列課程的重要一環,經過多年的實踐,已經建立起穩定的運作模式,並逐漸形成了「慢步調探索」的教育理念。未來,這門課程將持續作為學生初步認識地方、體驗當地生活、了解歷史的起點,並致力於將這些學習轉化為長遠的成長資源。


課程以遊戲或故事化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更自然地融入地方文化。在初步認識之後,學生更可以透過專題研究、自主學習,深入思考與地方相關的議題,甚至透過實地調查來實踐所學知識。這種分階段、差異化的教學策略不僅有助於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也拓展了「重返二林庄」課程的學習深度和廣度,使其涵蓋面更為廣泛。


隨著課程的持續推展,這一系列課程不僅深化了學生的在地情感,還為他們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文化資源。每一位參與其中的學生,都在這段學習旅程中成為了家鄉故事的守護者和講述者,並開啟他們看待每個不同地方文化的敏銳眼光。


想進一步了解如何進行地方文化課程設計▸▸請洽蔗青文化工作室粉絲專頁或來信chiatshenn@gmail.com洽談教師研習合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