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獅子山下煙雲(二十四)新的壓力

在香港實體的「區域中心」建構完成之後,對我們廣義的客戶而言,就是,我們的服務往前推進到了市場前緣,而且我們的庫存更接近客戶,因而帶來更快速的交貨期。如此一來,對各市場通路商的競爭優勢如虎添翼, 個別市場的業務增長是顯而易見的。

很自然的,歐洲那邊也看到這樣正面的發展,相關的幕僚一定寫了不少市場的現況報告,只可惜不是歌功頌德,而是說東道西的表現自己獨到的見解,點出幾個有待加強努力的地方。

總公司要求我們應該在三個市場加大投資的力度,他們點出的是大陸內地,韓國和台灣。這是在跨國公司服務必須接受的宿命。也就是說,所有的努力,若化成實際結果,它同時墊高了基準點,也變成了預期成長的新起始點

可以說,辛苦努力創造的持續攀高營業數字,不斷疊加的成長比率,是無休止的追逐。諷刺的是,既成的努力成果有多好,新的挑戰難度就會有多高。至於,如何因應這樣的職場生態,是屬於高階經理人多少都須觸及的‘’暗黑藝術‘’,個中玄機頗耐人尋味的。

無論如何,總部幕僚盡責的表現,提出看似合理的建議,我只能一一收下。但是,我不可能照單全收,但基於工作倫理。我是須要設法做出合理回應的。

我的工作,如果缺少了總部幕僚的支持,做起來也會非常辛苦。所以,我切忌採取‘’防衛‘’的姿態,想方設法的予以駁斥、反擊。相反的,我必須讓他們得到適度的反饋,以彰顯他們在執行長面前的“勞動成果”。被點出的三個市場,我打算滿足他們其中的百分之五十。

首先我選一個市場,做全套的加碼投資。我選的是台灣。在上個世紀結束前,這裡原本就已經有了小型全功能的分公司。它有整組的團隊,加工設備,以及適量的現貨庫存,真的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但是,由於歷史緣故,它的營收超過一半來自外部的通路商,直銷的部份仍然偏低。

台灣的團隊並不是表現不理想,而是過去幾年的決策定位使然。有限的資金投入,規模自然只能達到一定的規模。俗話說,有多少錢,就做多少事,畢竟傳統產業,很難像變魔術般的飛天成長的。

我打算讓這個分公司脫胎換骨,全面翻修它的行銷策略。作法是投入資金,遷移到北部工業區,擴大規模,並由香港區域中心做它的庫存、物流的支撐。這樣的擴大投資,完成之後,本地分公司就會變成集團亞洲擴充版圖,在日本、新加坡和香港之後的第四位。

第二個考慮投資的市場是大陸內地,不過前進的步驟我想分幾個階段執行。首先,在上海設立辦事處,派駐境外人士負責。這是我定義的 “做一半”。

這樣的決策基礎是,區域內團隊成員的專業度還處於“幼嫩”的階段。即便已經有些比較資深的同仁,但要抽調適量的人力派駐,怕要捉襟見肘。

因此,對於這個超大市場,我選擇穩紮穩打。畢竟,還沒訓練好的球隊,敗北的機率是比較高的。這些顧慮,也是我準備對總公司提計劃時,不會遺漏的藉口,相信他們不接受都難。

第三個市場韓國,由於它的高度工業發展, 以及遠大於台灣的市場規模,它其實是最具必要性的一個投資目標。但是多年互動的經驗,我了解當地經銷夥伴的思維模式,更知道他們對於歷來的優良生意表現,是多麼的引以為傲。在策略移動的步伐方面,稍有不慎,怕會引發不良的後遺症。

總之,韓國市場不是不能動,而是,該怎麼動?我承認,我還沒有準備好,我也會這樣回報總公司幕僚,目前宜靜,不宜動。以不變應萬變,來日方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