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與信仰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其實我的生活和信仰不太合拍,在信仰圈裡面不僅不屬靈,還有些叛逆。

去年我青少年時的輔導,來自挪威的傳教士宋姐花了很長一段時間跟我溝通,希望我回到原來的教會,不過我後來反問他一個問題:「如果一個人在教會裡面生活得不快樂,你是希望他勉強待著?還是尊重離開?」

他們有他們的傳教使命,所以最終的答案總是--「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問題,眼光要看上面,不要看下面」,我也有我自己的考量,所以最終婉拒了。

這個拒絕需要很大的決心,因為立場和路線不同,那就表示這個圈子對你不歡迎了,這也是我最不以為然的地方,只要你選擇離開,不管相不相信,有時甚至連朋友也不能當了,明眼人都知道有一層隔閡,不是把你當成迷失的羊,不然就是在隱約間當成「外面的人」。

我以前在教會服事的時候寫了很多的福音歌曲,可是並不被待見,後來我也收了起來,因為發現我的信仰和他們的不太一樣,如果我用歌曲來背書的話,就會有廣告不實的嫌疑。

其實我聽講道都很認真,好像在讀一本書一樣,可是慢慢地發現到一些屬於人為操縱控制的說法被當成信仰的道理,這種說法聽久了人就會漸漸受到影響,開始變得怪東怪西、無能為力,只能信靠那有能有力的唯一,或在宗教階層的代言人,即使覺得怪怪的,在整個群體氛圍裡面最終也只能繼續帶著這種怪怪的感覺生活下去,而不敢有所質疑。

他們不曾了解的是,而謂的經典是在中世紀一群宗教高層因為實際上的需要而選編集結出來的,很多教義沒有辦法統一的經書都被刪除掉了,等於說我們只能看到那些宗教高層要我們看到的東西,然後認定這些全部是來自上面的啟示。

所以到底是一隻迷失的羊?還是九十九隻迷失的羊?很多的想法被定於一規,就像我用人性來考察歷史真偽,在這邊我也用上了這樣的方式。

宗教或政治要吸引大批的信徒或粉絲,造神是最快的方式,可是一旦用人性來思考,就會發現破露的地方。

前幾天跟老婆到另一個教會參加感恩節的聚會,講員說到耶穌平靜風和海時,我突然間笑了出來,我想到的是另一種結果,既然另一個聖經人物約拿因為船上暴風突起,大家一致認為有一個人得罪了上面,最後找到約拿就把他扔到海裡,也才有了約拿被大魚吞下肚的故事,這時耶穌在船上睡著,而海面上起了狂風巨浪,耶穌醒來的第一句話應該是:「是誰把我丟到海裡的?」

這當然是笑話,可是這也突顯一個問題,那就是耶穌到底是正經八百?還是創意幽默,宗教經典、宗教階層或宗教人士所呈現的都是一副正經八百的樣子,我個性天馬行空、喜歡獨立思考,最不能接受的是個性不統一、變來變去,似乎有斧鑿的痕跡。

我的一些教會朋友,談生活大家如魚得水,可是一談到信仰無形中就有了許多的框框架架,這是我在其他朋友身上看不到的,可是這些由想法觀念所造成的信念或框架真的沒問題嗎?

我大學喜歡研究哲學,後來才發現很多中古世紀的哲學觀念都在一些神學理論上似曾相識,可是我在教會中卻從來不知道這回事,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將基督教立為國教,還將教義經典做了一些增刪,有沒有符合統治上的需要?想也知道,後面的教徒並不知道這段典故,全然相信經典就是經典,來自上面的啟示。

對我而言,資訊沒有充份透明,得出來的結論必然會受到影響,這樣的影響會不會表現在行為舉止上,不是表裡不一,不然就是主觀形式?

所以我還是覺得生活比較重要,在生活中培養出獨立思考的精神,別人講得再天花亂墜,不管它是鬼話還是神話,總是要驗證一番!這樣的生活或許會比較麻煩,但是每一步都是紮實可靠的。

avatar-img
23會員
360內容數
希望將自己生命中所發生的重要事件,整理成智慧,分享給讀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新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觀察到一個現象很有趣,那就是在一些社群或影音播放媒體總是能看到自己有興趣的內容,原來它們早就根據我們上網的軌跡計算出我們的喜好,然後推介我們的喜好內容。
那天拿涼鞋修理,和修鞋師父多聊了兩句。 他很好奇為什麼我先將涼鞋清洗了一下,然後再拿來修理,因為一般的顧客都是直接拿來,言下之意是我不必這麼麻煩,這本來就是一個會髒手的職業。 或許我的舉動讓他感到受到尊重,我的意思是愛物惜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而他正在做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所以值得尊重。 當然
這篇文章探討了慢活的理念,強調生活的本質與外在狀況之間的差異。作者分享瞭如何透過靜心體會大自然的美,抵抗社會文化帶來的時間壓力,並重新定義生活的目的。文章也提到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寧靜的重要性,以及用獨特的視角欣賞生活的美好。透過這種方式,讓我們能更多地體驗生活的細節,活出真正的自己。
我的寫作其實就是我思考的過程。 在這樣的過程當中慢慢會發現對於人事物會有不一樣的角度,如果不能引領風騷的話,至少是一種和自我對話的結果。 不是那麼多人了解和自我對話的重要性,所以在面對人生種種困難選擇時就會顯得無所適從,而我透過寫作來自我對話,表面上是思考的過程,其實是交流的結果。
這篇文章探討臺灣社會中哲學、誠信與理念的缺乏,指出宗教與政治狂熱的根源在於思辯不足。透過獨立思考和質疑,可以辨識虛假言論和政治操弄,並對社會科學及人文學科的重視進行反思。作者強調需要在社會中引入更多哲學思考,來提升個人的判斷能力和誠信。這種哲學課程可以幫助人們更清晰地識別問題,並促進社會的健康發展。
昨天去大學校園走路的時候遇到了以前打球的球友。 我們年紀相當,現在打的都是養生籃球,只是他還在球場,我則是偶而插花。 我算是收歛了鋒芒,不過還是有一個年青小伙子老是衝著我來,不是在我面前投籃,不然就是對我貼身防守,結果當然我們那一隊第一場被對方完封-----。
最近觀察到一個現象很有趣,那就是在一些社群或影音播放媒體總是能看到自己有興趣的內容,原來它們早就根據我們上網的軌跡計算出我們的喜好,然後推介我們的喜好內容。
那天拿涼鞋修理,和修鞋師父多聊了兩句。 他很好奇為什麼我先將涼鞋清洗了一下,然後再拿來修理,因為一般的顧客都是直接拿來,言下之意是我不必這麼麻煩,這本來就是一個會髒手的職業。 或許我的舉動讓他感到受到尊重,我的意思是愛物惜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而他正在做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所以值得尊重。 當然
這篇文章探討了慢活的理念,強調生活的本質與外在狀況之間的差異。作者分享瞭如何透過靜心體會大自然的美,抵抗社會文化帶來的時間壓力,並重新定義生活的目的。文章也提到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寧靜的重要性,以及用獨特的視角欣賞生活的美好。透過這種方式,讓我們能更多地體驗生活的細節,活出真正的自己。
我的寫作其實就是我思考的過程。 在這樣的過程當中慢慢會發現對於人事物會有不一樣的角度,如果不能引領風騷的話,至少是一種和自我對話的結果。 不是那麼多人了解和自我對話的重要性,所以在面對人生種種困難選擇時就會顯得無所適從,而我透過寫作來自我對話,表面上是思考的過程,其實是交流的結果。
這篇文章探討臺灣社會中哲學、誠信與理念的缺乏,指出宗教與政治狂熱的根源在於思辯不足。透過獨立思考和質疑,可以辨識虛假言論和政治操弄,並對社會科學及人文學科的重視進行反思。作者強調需要在社會中引入更多哲學思考,來提升個人的判斷能力和誠信。這種哲學課程可以幫助人們更清晰地識別問題,並促進社會的健康發展。
昨天去大學校園走路的時候遇到了以前打球的球友。 我們年紀相當,現在打的都是養生籃球,只是他還在球場,我則是偶而插花。 我算是收歛了鋒芒,不過還是有一個年青小伙子老是衝著我來,不是在我面前投籃,不然就是對我貼身防守,結果當然我們那一隊第一場被對方完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重新融入社會,需要適應與他人相處的距離,以及如何處理與父母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自己暫時無法與人建立深入關係,因此需要尋求方法來保護自己並緩和與父母的關係。
Thumbnail
在爸爸離開後,我有覺察自己也有點轉變 除了心態、思想、性格等 還有重新好好整頓了交際圈‼️ 有時,也挺享受一個人的時候 可以好好安排自己想做的事情 😊 慢慢的自己也很清楚的意識到 在經歷一些事情的波折時 免不了會有難以言喻的孤獨感 而要如何在這樣的情境下好好 做
如今有了生活的主導權。 仍然深信世界上所有的自由空間是存在的。 還有人與人之間需要有一段美感距離的呈現。 前些日子搬了新家,找了一個窩安頓下來。 這是第二次佈置自己的小窩,心情難免不同於第一次的複雜和新生感。 其實是因為換了工作所以出此下策。 還有面對自己不安焦躁的心。 如果每
Thumbnail
退休以後,大概就把以前很多的人際關係給疏離,甚至斷了。 這其實表明我已經慢慢體會「需要和想要」之間的差別,舉個例來後,以前常常上教會,跟著教會的活動忙來忙去,後來發現這些活動都是要以它為主,而不是考慮到我的實際狀況,基於「需要和想要」之間的尊重原則,我慢慢就遠離了。 職場上也是,除了少數的教師同
Thumbnail
文章深入探討宗教、政治與獨立思考之間的關係,以自身的經驗與思考為基礎,探討了對於信仰、依附思考和獨立思考的看法。除了討論宗教和政治本身,也提及了對信仰的質疑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對個人獨立思考的重要性。整體上,通過對個人經歷的反思,引導讀者思考宗教、政治的本質以及獨立思考的價值。
Thumbnail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感到困惑與掙扎,尋找真心與依賴的平衡。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需要真心的朋友或家人的支持,但同時也需要學會獨立與自立。這篇文章反映了作者在人際關係中的掙扎與尋找出口的心情。如果您也有類似的困惑,歡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
Thumbnail
或許朋友主張的反出生主義是正確的 我感到很痛苦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有這種情感,覺得家裡從不屬於自己 或自己從不屬於家裡 明明坐在客廳的中心,卻感覺自己漂泊無依 情感的種子無處安放,在每一個我停留過的地方徘徊
Thumbnail
我從來不知道別人的想法 因為我活在自己的天地之中 孤獨的生活早已經習慣 為了理想我必須學會關懷別人 在不斷的付出與關心之中 我就叫它為菩薩行誼   我依然不知道別人的想法 因為我不想瞭解別人的想法 單純的生活努力的營造 為了使命我必須學會成全別人 在不斷的付出與關心之中 我就
Thumbnail
內向人如我,一個人的朝聖之路,一點也不孤單。如你也是內向者,這篇很適合你!
Thumbnail
我覺得自己有信仰和靈性觀真是幸運… #至少不會那麼孤伶伶了。能夠去相信或感知那些看不到、摸不著、難以驗證的「神聖存在」,真是太好了。那終於稍微緩解了我深刻的創傷小孩、孤獨小孩原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重新融入社會,需要適應與他人相處的距離,以及如何處理與父母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自己暫時無法與人建立深入關係,因此需要尋求方法來保護自己並緩和與父母的關係。
Thumbnail
在爸爸離開後,我有覺察自己也有點轉變 除了心態、思想、性格等 還有重新好好整頓了交際圈‼️ 有時,也挺享受一個人的時候 可以好好安排自己想做的事情 😊 慢慢的自己也很清楚的意識到 在經歷一些事情的波折時 免不了會有難以言喻的孤獨感 而要如何在這樣的情境下好好 做
如今有了生活的主導權。 仍然深信世界上所有的自由空間是存在的。 還有人與人之間需要有一段美感距離的呈現。 前些日子搬了新家,找了一個窩安頓下來。 這是第二次佈置自己的小窩,心情難免不同於第一次的複雜和新生感。 其實是因為換了工作所以出此下策。 還有面對自己不安焦躁的心。 如果每
Thumbnail
退休以後,大概就把以前很多的人際關係給疏離,甚至斷了。 這其實表明我已經慢慢體會「需要和想要」之間的差別,舉個例來後,以前常常上教會,跟著教會的活動忙來忙去,後來發現這些活動都是要以它為主,而不是考慮到我的實際狀況,基於「需要和想要」之間的尊重原則,我慢慢就遠離了。 職場上也是,除了少數的教師同
Thumbnail
文章深入探討宗教、政治與獨立思考之間的關係,以自身的經驗與思考為基礎,探討了對於信仰、依附思考和獨立思考的看法。除了討論宗教和政治本身,也提及了對信仰的質疑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對個人獨立思考的重要性。整體上,通過對個人經歷的反思,引導讀者思考宗教、政治的本質以及獨立思考的價值。
Thumbnail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感到困惑與掙扎,尋找真心與依賴的平衡。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需要真心的朋友或家人的支持,但同時也需要學會獨立與自立。這篇文章反映了作者在人際關係中的掙扎與尋找出口的心情。如果您也有類似的困惑,歡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
Thumbnail
或許朋友主張的反出生主義是正確的 我感到很痛苦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有這種情感,覺得家裡從不屬於自己 或自己從不屬於家裡 明明坐在客廳的中心,卻感覺自己漂泊無依 情感的種子無處安放,在每一個我停留過的地方徘徊
Thumbnail
我從來不知道別人的想法 因為我活在自己的天地之中 孤獨的生活早已經習慣 為了理想我必須學會關懷別人 在不斷的付出與關心之中 我就叫它為菩薩行誼   我依然不知道別人的想法 因為我不想瞭解別人的想法 單純的生活努力的營造 為了使命我必須學會成全別人 在不斷的付出與關心之中 我就
Thumbnail
內向人如我,一個人的朝聖之路,一點也不孤單。如你也是內向者,這篇很適合你!
Thumbnail
我覺得自己有信仰和靈性觀真是幸運… #至少不會那麼孤伶伶了。能夠去相信或感知那些看不到、摸不著、難以驗證的「神聖存在」,真是太好了。那終於稍微緩解了我深刻的創傷小孩、孤獨小孩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