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0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解「台中小六童球棒打老師」事件

台中小六童球棒打老師事件

讓我想起「圖解力教學」中,我畫的這張圖


也是我很喜歡用來拆解新聞事件的模板,因為當你看著許多的新聞相關的影音、文章、報紙資訊,用這張模板一畫...

你就會發現幾個狀況


一、立場不夠全面:

可能整篇新聞都是少數當事人(甚至不是當事人)的角度發言、資訊,但在影音或是報章雜誌中,我們乍看乍聽或感覺有豐富的資訊,誤以為是很客觀、全盤立場的報導!錯!那真是大錯特錯啊


二、都是觀點沒有事實:

整篇的資訊具體可證的事實比例有多少?還是都是主觀的想法、判斷、揣測,裡頭有哪些數客觀的描述?我的觀察是幾乎很少,所以這裡也很推薦大家隨時做這樣的練習!

【觀點vs事實】的思考練習,舉個例子

我覺得今年的我過程很充實(這是觀點)

我今年的營收達成____元,我上架了兩堂新課程(這是事實)

你是用找一篇新聞來看看,裡頭的觀點/事實比例,落差有多少,也許會讓你相當吃驚


三、妄下定論:

他就是___的老師!這件事就是____造成的....

但,真的嗎?

選邊開戰,無法換位思考,淺薄思考,到處開戰筆戰,找同溫層資訊源來博取認同

這似乎是現在為何隨時會「炎上」或是「翻車」的關鍵原因

也不知為何,大家在網路上都很容易充滿情緒,彷彿他人的言論、貼文與自己立場不同,就好像打了你一巴掌似的,你就會不時在底下留言攻擊、酸言酸語、轉分享尋找同樣立場的人來抵制他....

你,在氣什麼呢?這件事對於你過上理想生活有什麼幫助嗎?

每個角色的行為、說法、想法為何?他們的需求、擔心、挑戰又是什麼?

老實說,要抽象地換位思考很難,所以我喜歡用圖解來達成!


今早想著這張圖,在車上和孩子們討論,各方的立場,當然裡頭有跟法令相關的規範、程序也需要了解,但透過這對話的過程,我們都發現了一些特別的盲點

解決問題不能只會震怒啊><

這事件真的會讓人不自覺想起一首歌「你還要我怎樣?」


至於這張圖如何進行?


一、用跳棋人描繪出場角色並寫下職稱或姓名代號(角色都可以持續增加)

二、從你接受的資訊上畫上他們可能的情緒狀態

三、對話框表示各自的立場、說法、觀點

四、彼此角色間畫上交換箭頭,思考彼此間的互動關係,誰對誰做了什麼、說了什麼、用什麼形式等?

五、左下角資訊欄位補充背景資訊,時間、地點、關鍵事件、法令規範等


有了上述全局的了解,我們才能思考下回可以如何改善、解決這類型的問題,以及從哪個節點、關係中,進行什麼樣的調整、做法?


用這樣的方式除了個人想得更清楚外,也能藉此進行團體的腦力激盪,集思廣益喔!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圖解的應用,歡迎參考我的「圖解力全攻略

成為每個人系統化學習用畫圖解決問題的第一堂課程,2024年優惠即將截止,有興趣的伙伴歡迎加入囉!
●如果你覺得自己不會畫圖、沒天份、天生手殘,所以畫圖與我無關,我學不會?那真的是過度高估了‘’畫圖‘’的學習門檻
●如果你覺得畫圖只是藝術創作、插畫、漫畫、舒壓,那還真是太低估了‘’畫圖‘’應用的價值

千萬別錯過,立即加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