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18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5.0 零繫詞現象

raw-image

5.1 繫詞「是」的虛構

1962年,陳夢韶在《語言學論叢》上發表了一篇名為〈漢語中上古即有繫詞論〉的文章,提出有別於王力的觀點,並根據先秦文獻材料,嘗試證明上古漢語即有繫詞﹕

raw-image

總的來說,歷來漢語語言學者對古漢語有無繫詞的現象不外乎環繞有﹑無及省略三個觀點。

自王力起,關於繫詞的有無,反對者提出各種的論證,說「維」﹑「即」﹑「乃」﹑「惟」﹑「維」﹑「為」等字便是古漢語的繫詞。但細讀一下1937年的〈中國語法中的繫詞〉,王力早已就這類疑為繫詞的用詞作出討論和分析。這當然不是說王力說的都是對的。我們認為,〈中國語法中的繫詞〉的意見相當中肯。「在先秦的史料中,肯定的句子,主格與表語之間沒有繫詞,乃是最常見的事實。」,而「『是』字做繫詞用,乃是六朝以後的事情。但是,它的來源是『彼是』的『是』呢,還是『是非』的『是』呢﹖換句話說,它的來源是指示代詞呢,還是名詞或形容詞呢﹖這是很費考慮然後能答覆的。」[王力 1937: 4] 王力自己的答案是﹕繫詞「是」字從指代詞「是」發展而來。美國漢語學者顏祥霖大概是認同王力的意見,認為上古漢語沒有繫詞,但與王力意見相左的地方在於顏祥霖認為繫詞「是」最早是作為一個肯定詞進入漢語的,並發展出其繫詞的用法。此觀點見於顏祥霖發表於 1986 年的一篇英語文章 (下為後來發表在《山西大學師範學院學報》的漢譯)﹕

raw-image

另一漢語學者馮勝利則在王力的觀點之上繼續考證,並且提出這樣的一個意見﹕一般認為上古漢語沒有繫詞,繫詞「是」是戰國末期從指示代詞「是」發展出來, 但沒有解決指示代詞「是」如何轉變成繫詞「是」的問題﹔馮勝利認為上古漢語判斷句的構成,其主謂之間必有一固定的語音停頓。根據這一分析, 「是」的來源及其發展可以得到較為理想的解釋。馮勝利的觀點是,最初的「是」字是個指代詞,其後指代功能弱化,從而導致主語和謂語之間停頓逐漸消失,最後演變成繫詞。[馮勝利 1993]108

香港漢語學者周國正基本上認同王力的見解,認為漢語中的繫詞「是」由古漢語中的代詞「是」演變而來,並且作出如下的猜測﹕「敘述﹑描寫﹑判斷關係雖然都可以利用 項﹑項前後排列的『主題+論述』結構去表示,但由於組成論述部份的核心成份不同 (分別為動詞﹑形容詞﹑名詞),所以充任論述的有效性有異,名詞的本質功能在於指稱,作為論述的有效性最低,因此要利用一個表示陳述關係的成份以加強其有效性,繫詞『是』就是在這種動因之下而產生的。」[周國正 2007: 14]

惹起爭議的王路就是在這樣的一個脈絡中對上古漢語沒有繫詞提出了一個哲學觀點。

__________

108 [顏祥霖 1986] 有一中譯本 (顏祥霖 2003),譯本有幾個不應有錯的地方顯得有點草率﹕比如《中國語言學報》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物,譯者附記中卻誤將該學報說作美國出版物﹔此外,參考文獻 [9] 的作者為上文提到的顏祥霖,英語為「Sian L. Yen」,譯者卻誤把「Sian」當作作者的姓或作者的整個姓名。

 待續




內容總結
上古漢語
3
/5
avatar-img
7會員
329內容數
我們這裡談兩個東西: 哲學和邏輯,以及與哲學和邏輯相關的東西。 首先開設的房間是《綁架愛麗絲 之 地下邏輯》。 隨後將陸續開設《綁架愛麗絲 之 鏡像語言》和《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聯絡作者﹕sen.wong@proton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5.0 零繫詞現象 5.0 繫詞「是」的虛構 四 首先要澄清的是,所謂的繫詞源自拉丁語法中的「copula」一語,而「copula」則由「co」(一起) 和「apere」(繫緊) 合成。 根據拉丁語法,繫詞就是聯繫主語和謂語的語詞,因此必然是繫動詞,亦包括所有的及物或非及物動詞。 但現代論
5/5上古漢語
5.0 零繫詞現象 5.0 繫詞「是」的虛構 三 如前述,我們認為上古漢語很可能是一個純粹的零繫詞語言。 王力在《漢語史稿》第四十一節關於繫詞的產生及發展的論述中提出了這樣的一個觀察﹕ 這個見地最早見於王力發表於1937年的〈中國語法中的繫詞〉(【清華學報】)一文﹕ 「表詞」一語,出自《
5/5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5.0 零繫詞現象 5.0 繫詞「是」的虛構 二 與無繫詞相關的另一種語言現象是名詞句。名詞句指的是無動詞句,包括無繫動詞句,比如英語的 而不需用「I consider him to be my friend」。這是不用繫詞的一個例子。但英語中其它的一些句式亦有省略繫詞的做法,譬如對比關係式
5.0 繫詞「是」的虛構 5.1 零繫詞現象 一 語言學上有一個現象,稱為「零繫詞」(zero copula),說的是主語串聯謂語而沒有使用外顯的語言標記來表示主語和謂語的串聯關係。 如以「A」為主語﹑「B」為謂語﹑「+」為串聯主語及謂語的標記,「A+B」是個使用了繫詞的句式,而「AB」(前
5/5上古漢語
4.0 尚芬哥爾操作與升型處理 4.1 尚芬哥爾操作 4.2 升型處理 二 下為第二例﹕ 4.2.4 是原句各個成份的語構型指派。 4.2.4_1 和 4.2.4_2 是兩個不同的升型處理。 如假設「莊周夢蝶」為一合式或串聯句子,即 s,而「夢蝶」屬語構型 n\s﹔那麼 4.2.4_1
5/5上古漢語
4.0 尚芬哥爾操作與升型處理 4.1 尚芬哥爾操作 4.2 升型處理 二 升型處理的首個對象是基本型﹕在一個合式字符串中,任一基本型 x 可提升至一個函子型,而此函子型的論元為一以 x 為論元的函子型。 兩個例子可以把這個升型處理規則說清楚﹕ 4.2.3 的升型對象是基本型 n,比如有
5/5上古漢語
5.0 零繫詞現象 5.0 繫詞「是」的虛構 四 首先要澄清的是,所謂的繫詞源自拉丁語法中的「copula」一語,而「copula」則由「co」(一起) 和「apere」(繫緊) 合成。 根據拉丁語法,繫詞就是聯繫主語和謂語的語詞,因此必然是繫動詞,亦包括所有的及物或非及物動詞。 但現代論
5/5上古漢語
5.0 零繫詞現象 5.0 繫詞「是」的虛構 三 如前述,我們認為上古漢語很可能是一個純粹的零繫詞語言。 王力在《漢語史稿》第四十一節關於繫詞的產生及發展的論述中提出了這樣的一個觀察﹕ 這個見地最早見於王力發表於1937年的〈中國語法中的繫詞〉(【清華學報】)一文﹕ 「表詞」一語,出自《
5/5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5.0 零繫詞現象 5.0 繫詞「是」的虛構 二 與無繫詞相關的另一種語言現象是名詞句。名詞句指的是無動詞句,包括無繫動詞句,比如英語的 而不需用「I consider him to be my friend」。這是不用繫詞的一個例子。但英語中其它的一些句式亦有省略繫詞的做法,譬如對比關係式
5.0 繫詞「是」的虛構 5.1 零繫詞現象 一 語言學上有一個現象,稱為「零繫詞」(zero copula),說的是主語串聯謂語而沒有使用外顯的語言標記來表示主語和謂語的串聯關係。 如以「A」為主語﹑「B」為謂語﹑「+」為串聯主語及謂語的標記,「A+B」是個使用了繫詞的句式,而「AB」(前
5/5上古漢語
4.0 尚芬哥爾操作與升型處理 4.1 尚芬哥爾操作 4.2 升型處理 二 下為第二例﹕ 4.2.4 是原句各個成份的語構型指派。 4.2.4_1 和 4.2.4_2 是兩個不同的升型處理。 如假設「莊周夢蝶」為一合式或串聯句子,即 s,而「夢蝶」屬語構型 n\s﹔那麼 4.2.4_1
5/5上古漢語
4.0 尚芬哥爾操作與升型處理 4.1 尚芬哥爾操作 4.2 升型處理 二 升型處理的首個對象是基本型﹕在一個合式字符串中,任一基本型 x 可提升至一個函子型,而此函子型的論元為一以 x 為論元的函子型。 兩個例子可以把這個升型處理規則說清楚﹕ 4.2.3 的升型對象是基本型 n,比如有
5/5上古漢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八 我們的分析還只不過剛開始。 Ya3.6 和 Ya3.7* 之間,我們傾向於前者的解析觀點。但有關前問,即「百里奚,虞人」是否一完整句子,王力的答案是肯定的,因為王力認為「也」字用作煞句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六 讀者可能不太習慣這種觀點,但只要耐心讀下去,自會明白這類句式中各成份之間的邏輯關係。 「百里奚」明顯是個名詞,因此可以指派語構型 n。 再者,如果 Ya3 是一個句子的話,「虞人也」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三 管錫華留意到清代古籍有兩大特點 [管錫華 2002a: 12] ﹕一是用號書籍的總量大大增加,但這個特點不體現在官刻,而體現在坊刻。二是官家纂書使用標點符號的倒退。 明《永樂大典》三億多字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 「之」﹑「乎」﹑「者」﹑「也」都屬虛字。趙匡胤笑問:「之乎者也,助得甚事?」77 我們的回答是﹕茲事體大矣﹗ 我們從「也」字開始。 古文使用「也」字結尾的句式,多得不勝枚舉。例如 ——下舉的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三 現在回到朱自清的序文。 詞 (非《詞源》中說的作為文學體裁的詞) 就是虛字,又稱「助字」,詞例就是虛字的用法。難得的是,他竟然有「虛字一方面是語句的結構成份,一方面是表示情貌﹑語氣﹑關係的成份」的觀察。顯然,朱自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二 朱自清為王力的《中國現代語法》寫了一個序,起首的見解頗為透徹獨到,可惜這個見解被現今的漢語語言學者束之高閣,因而有關漢語語法的論述繁多,卻總是不見梗概。朱自清雖然不是語言學家74,對漢語的觀察卻相當有意思。下面引述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一 北宋錢塘僧人文瑩撰寫了一部筆記體野史《湘山野錄》,凡三卷,記載了一段不知真假的趙匡胤和趙普的對話﹕ 太祖皇帝將展外城,幸朱雀門,親自規畫,獨趙韓王普時從幸。上指門額問普曰:「何不只書『朱雀門』,須著『之』字安用?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左姬閒話》(丙子年) 明末清初 · 王彥泓 江南花下綠牕明,有個同伊一字名。 只為嬌痴偏泥我,若論風調那如卿。 爭差笑靨些些露,相似眉灣略略平。 新故兩俱拚不得,去留無計若為情。 「爭差」,對「相似」, 有差似無差! 語意上兩者分別解讀都通!看上下文來解釋! 討論議題:
Thumbnail
說到中國傳統詩歌,大家腦海裡最先浮現的可能是唐詩、宋詞,如果年代再早一點,可能會直接跳到詩經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或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然而,從漢朝開國,直到魏晉南北朝大約八百年的時間,其實也有著極其豐富,感動人心的作品。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八 我們的分析還只不過剛開始。 Ya3.6 和 Ya3.7* 之間,我們傾向於前者的解析觀點。但有關前問,即「百里奚,虞人」是否一完整句子,王力的答案是肯定的,因為王力認為「也」字用作煞句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六 讀者可能不太習慣這種觀點,但只要耐心讀下去,自會明白這類句式中各成份之間的邏輯關係。 「百里奚」明顯是個名詞,因此可以指派語構型 n。 再者,如果 Ya3 是一個句子的話,「虞人也」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三 管錫華留意到清代古籍有兩大特點 [管錫華 2002a: 12] ﹕一是用號書籍的總量大大增加,但這個特點不體現在官刻,而體現在坊刻。二是官家纂書使用標點符號的倒退。 明《永樂大典》三億多字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 「之」﹑「乎」﹑「者」﹑「也」都屬虛字。趙匡胤笑問:「之乎者也,助得甚事?」77 我們的回答是﹕茲事體大矣﹗ 我們從「也」字開始。 古文使用「也」字結尾的句式,多得不勝枚舉。例如 ——下舉的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三 現在回到朱自清的序文。 詞 (非《詞源》中說的作為文學體裁的詞) 就是虛字,又稱「助字」,詞例就是虛字的用法。難得的是,他竟然有「虛字一方面是語句的結構成份,一方面是表示情貌﹑語氣﹑關係的成份」的觀察。顯然,朱自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二 朱自清為王力的《中國現代語法》寫了一個序,起首的見解頗為透徹獨到,可惜這個見解被現今的漢語語言學者束之高閣,因而有關漢語語法的論述繁多,卻總是不見梗概。朱自清雖然不是語言學家74,對漢語的觀察卻相當有意思。下面引述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一 北宋錢塘僧人文瑩撰寫了一部筆記體野史《湘山野錄》,凡三卷,記載了一段不知真假的趙匡胤和趙普的對話﹕ 太祖皇帝將展外城,幸朱雀門,親自規畫,獨趙韓王普時從幸。上指門額問普曰:「何不只書『朱雀門』,須著『之』字安用?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左姬閒話》(丙子年) 明末清初 · 王彥泓 江南花下綠牕明,有個同伊一字名。 只為嬌痴偏泥我,若論風調那如卿。 爭差笑靨些些露,相似眉灣略略平。 新故兩俱拚不得,去留無計若為情。 「爭差」,對「相似」, 有差似無差! 語意上兩者分別解讀都通!看上下文來解釋! 討論議題:
Thumbnail
說到中國傳統詩歌,大家腦海裡最先浮現的可能是唐詩、宋詞,如果年代再早一點,可能會直接跳到詩經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或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然而,從漢朝開國,直到魏晉南北朝大約八百年的時間,其實也有著極其豐富,感動人心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