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腦袋裡,總是住著一些「必須」的小聲音,隨時隨地指揮著我們的生活:
「我必須表現得完美,否則就是失敗。」
「別人必須對我友善和公平,否則我沒法接受。」
「這個世界必須更友好,才不會讓我抓狂。」
乍聽之下,這些要求似乎合情合理,但事實上,它們就像連續劇裡那些不合邏輯的情節——看起來動人,實際上經不起推敲。
首先,「我必須表現好」這條,簡直是社會焦慮的發電機。我們都知道沒有人能每次都拿滿分,就算 AI 也會有 Bug!與其追求不可能的完美,何不試著享受那些笨拙又不完美的瞬間?畢竟,人生的精彩往往來自意料之外的「失誤」——比如第一次約會說錯話,卻因此讓對方覺得你特別真誠。
再說「他人必須善意和公平」這個想法。如果人人都能完美詮釋「善良」,那應該就沒有聖誕老人的故事了。現實是,每個人都有壞脾氣、壞天氣,甚至壞決策的時候。接受這一點,其實是一種解脫——對方不夠友善?沒事,他可能也在努力救援自己那場心中的小型災難。
最後,「環境必須友善」聽起來像是一種理想主義,但在這個每天都可能被全球暖化或新科技搞懵的時代,環境友善更像是奢侈品,而非基本配置。接受無常、適應變化,才是更實際的選擇。就像我們每天都在用臨時應變的方式面對新變數,從工作上的突發狀況到餐廳的臨時換菜單——變化並不可怕,拒絕改變才讓人更累。
關鍵在於,我們得從「必須」中解脫出來,學著擁抱無常與變化。人生就像一部科幻電影,劇情時不時會跳出一些不按劇本來的情節,但這正是它迷人的地方。放下那些對完美和秩序的執著,你會發現平靜並不在於一切都按計劃進行,而在於你能否隨著崩壞的計劃,平穩地應對變化。
所以,別讓「必須」綁架你的人生。與其為了那些不存在的絕對條件而焦慮,不如為現實中的每一步努力的小小成就乾杯。就像天氣預報可能錯得離譜,但陽光和雨水依然各自有其美好。一旦接受了無常,你會驚訝地發現,人生比想像中更有彈性,也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