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 白話文 拼命把杯子裝滿,還不如適可而止;不斷打磨鋒利的刀刃,終究無法長久保持鋒利。 家財萬貫,卻沒有誰能真正長久守住財富;擁有富貴卻驕傲自滿,最終只會給自己帶來禍害。 一個人若能在功成之後主動退場,這才是真正符合天地運行的法則。 3. 解釋 過度追求完美與極致,往往會適得其反。水滿則溢,月盈則虧,世間萬物皆有其平衡之道,強求超越自然的限度,只會帶來反效果。一個人若總想讓自己財富、權勢、名聲不斷增長,卻不懂得適時收手,最終反而會招來災禍。 很多人以為擁有得越多就越安全,事實上,過度積累財富與權勢,只會帶來更大的風險。古今歷史中,多少帝王富可敵國,卻最終因權力欲望無窮而引來滅亡?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不斷追求長生不老,修築阿房宮、焚書坑儒,結果國祚短暫,二世而亡。漢高祖劉邦深知「鳥盡弓藏」之理,成功後卸下戎裝,讓韓信、張良等人逐步退場,為大漢王朝奠定了基業。而項羽雖勇猛無敵,卻因為爭強好勝、不能適時轉換策略,最終自刎於烏江。 不只是權力,人生的各個層面皆如此。金玉滿堂,表面風光,卻也暗藏危機。當財富超過某個限度,便會引來貪婪、妒忌與爭奪。商鞅變法使秦國富強,卻因功高震主,被車裂而亡;和珅富可敵國,卻最終被嘉慶皇帝抄家問斬。這些例子無不說明,一個人若沉迷於財富與權力,卻不懂得適時放手,最後往往會淪為它的奴隸。 真正的智慧,不是追求無止境的累積,而是懂得「功遂身退」。當一個人達成目標後,若能低調退場,不炫耀、不貪戀,那麼才能真正長久。老莊哲學中,最推崇的便是這種「知退」的智慧。大海能容百川,正是因為它處於低處;天空無私無執,才能包容萬物。一個人若能學會在適當的時機收手,不沉迷於外在的榮耀,那麼他的人生才能真正長久而自在。 順應自然,知足適止,才是真正的長久之道。功成名就之後,選擇功成身退,這並非退縮,而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