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解導向催眠治療(SFH)是什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尋解導向催眠治療(SFH)是什麽?

尋解導向催眠治療尋解導向催眠治療(Solution - Focused Hypnotherapy,簡稱SFH),是一種融合了尋解導向短期治療(Solution - 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和催眠治療的心理療法。它整合了兩種治療方式的優勢,旨在更高效地幫助個案解決心理問題、實現心理成長和行為改變。

一、起源與發展

尋解導向短期治療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的家庭治療領域,由Steve de Shazer和Insoo Kim Berg等人發展而來。其核心思想是聚焦於解決方案,而非過度探究問題的成因。強調挖掘個案自身的資源和能力,以未來為導向,尋找問題不發生或較輕微發生的“例外情境”,從中獲取解決問題的線索。

催眠治療的歷史則可追溯至古代文明時期,如古埃及的睡眠神殿就有類似催眠的治療活動。現代催眠治療在18世紀後半期,經由弗朗兹·安東·美斯麥(Franz Anton Mesmer)等人的研究和實踐逐漸發展起來。

尋解導向催眠治療的興起,是基於臨床實踐中對更高效治療方法的需求。它將SFBT的積極取向和目標導向,與催眠治療能深入個體潛意識、增強暗示效果的特點相結合。在過去幾十年間,隨著心理學領域對不同治療方法融合的探索,以及對以個案為中心治療理念的重視,尋解導向催眠治療逐漸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理論和技術體系,並在臨床心理治療、輔導等領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國際催眠協會(International Hypnosis Association)已經將 SFH 納入為其專科課程。這一舉措具有重大意義,它為那些沒有心理學、輔導學等背景的學員提供了一個經臨床實踐支持的框架,使得他們能夠系統化地學習催眠治療知識和技能。在這個專科課程中,學員們將接受全面、系統的培訓,從基礎理論到實際操作,每一環節都經過精心設計和嚴格驗證。通過學習這套專科課程,學員們不僅能夠掌握尋解導向催眠治療的核心技術,還能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提高自己的臨床能力。

二、理論基礎

(一)尋解導向短期治療的理論借鑒

1.解決方案聚焦:SFH認同SFBT的核心觀點,即相信解決問題的方案往往存在於個案的生活經驗中。治療師的任務是幫助個案識別和利用這些資源,而不是糾纏於問題的細節和成因。例如,對於一個因工作壓力導致焦慮的個案,SFH治療師不會過多探究工作壓力產生的具體原因,而是引導個案思考在過去哪些時候感覺工作壓力較小,是如何做到的,從中尋找可以應用於當下的解決方法。

2. 例外情境的重要性:SFBT認為,每個問題都存在例外情境,即問題沒有發生或程度較輕的時刻。這些例外情境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線索。在SFH中,治療師通過詢問個案例外情境的發生背景、個案的行為和感受等,幫助個案發現自身的能力和資源,並以此為基礎構建解決方案。比如,一個有失眠問題的個案,可能在某些特定情境下(如週末放鬆時)能較輕鬆入睡,治療師會引導個案深入分析這些例外情境,找到促進良好睡眠的因素,並嘗試在日常中重現這些因素。

3. 個案的主動性和能力:相信個案具有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和資源,治療師的角色是協助個案發現和利用這些內在力量。在治療過程中,治療師積極傾聽個案的敘述,挖掘個案的成功經驗和優勢,增強個案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促使個案主動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二)催眠治療的理論融入

1. 潛意識的作用:催眠治療基於意識和潛意識的理論,認為潛意識在個人的行為、情感和思維模式中起著重要作用。在SFH中,催眠被用來引導個案進入放鬆且易於接受暗示的狀態,使治療師的建議和個案自身的積極想法更容易進入潛意識層面,從而改變個案的不良習慣、情緒和行為模式。例如,通過催眠暗示,幫助個案克服恐懼症,讓個案在潛意識中建立起面對恐懼情境時的鎮定和自信。

2. 暗示與放鬆反應:催眠治療利用暗示來引發個案的放鬆反應,降低個案的防禦心理,提高其接受建議的程度。在SFH中,治療師運用催眠的技巧,如漸進式放鬆法,使個案身體和心理得到深度放鬆,在此狀態下,治療師給予符合尋解導向的暗示,如強化個案的積極行為和資源,幫助個案塑造積極的未來景象,從而增強治療效果。

三、治療技術與方法

(一)尋解導向的核心技術運用

1. 奇蹟問句:這是SFH常用的技術之一。治療師會問個案:“假設今晚您像往常一樣上床睡覺,在夜間,一個奇蹟發生了,您的問題消失了。當您明天醒來時,會有什麼第一個事情告訴您奇蹟已經發生?您將如何知道轉變已經發生?”此問題引導個案想象問題解決後的美好景象,幫助個案清晰地描繪出自己期望的未來,從而明確治療目標,找到前進的方向。在個案對未來有了清晰的想象後,治療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個案思考如何逐步實現這個奇蹟,將大目標分解為具體的小步驟。

2. 量表問題:治療師通過讓個案對自己的問題嚴重程度、對治療的信心等方面進行評分(通常從0到10),來量化個案的狀態和進展。“在0到10的評分中,您覺得您目前的焦慮程度是多少?”治療師可以根據個案的評分,了解個案的狀態變化,並通過進一步詢問“為什麼是這個分數而不是更低或更高?”等問題,挖掘個案的資源和積極因素,找到促進改變的切入點。

3. 詢問例外情境:治療師詢問個案在問題存在的情況下,有哪些時候問題沒有發生或程度較輕。“在您感到抑鬱的這段時間裡,有沒有哪一天感覺稍微好一些?那天發生了什麼?”通過探討例外情境,個案和治療師可以共同發現個案自身的資源和能力,以及那些能改善問題的因素,並將這些因素應用於解決問題的方案中。

(二)催眠治療技術的整合

1. 催眠導入與深化:SFH運用多種催眠導入方法,如經典的凝視法、放鬆引導法等,幫助個案進入催眠狀態。在個案進入初步催眠狀態後,治療師會使用深化技巧,如讓個案想象自己進入更深層的放鬆場景,如美麗的森林、寧靜的海邊等,使個案的催眠狀態更加深入,以便更好地接受治療暗示。

2. 催眠後暗示:在個案處於催眠狀態時,治療師給予針對性的暗示,這些暗示基於尋解導向的原則,旨在強化個案的積極行為、改變不良思維模式和情緒反應。對於一個想要戒煙的個案,治療師在催眠狀態下暗示個案“你對香煙的渴望越來越小,每次看到香煙都會自動想到健康的生活方式,並且輕易地拒絕它”,通過反覆的催眠後暗示,幫助個案在清醒狀態下也能更容易地抵制香煙的誘惑。

(三)兩者融合的獨特技術

1. 基於例外情境的催眠重構:治療師先通過詢問例外情境,找出個案在問題情境中的積極因素和成功經驗。然後,利用催眠技術,引導個案在催眠狀態下重構這些例外情境,使其更加鮮明、生動,強化個案在這些情境中的積極感受和行為。例如,個案在面對公開演講時有嚴重的緊張情緒,但曾在一次小型聚會上發言表現不錯。治療師在催眠中引導個案回憶這次成功經驗,細化每個細節,如當時的環境、自己的感受和表現等,讓個案在潛意識中加深對成功演講的體驗,從而在未來面對公開演講時更有信心。

2. 奇蹟景象的催眠強化:在個案通過奇蹟問句想象出問題解決後的景象後,治療師運用催眠技術,引導個案在催眠狀態下更加深入地體驗這個奇蹟景象。讓個案在想象中感受成功解決問題後的喜悅、自信等積極情緒,以及生活中的各種積極變化。通過這種方式,使奇蹟景象在個案的潛意識中留下深刻印象,增強個案追求改變的動力和信心。

四、治療流程

1. 初始階段:治療師與個案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這是治療成功的基礎。治療師通過傾聽、共情等方式,讓個案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治療師會收集個案的基本信息,了解個案的問題、期望和目標。在此階段,治療師可能會運用一些簡單的尋解導向問題,如“你希望通過治療達到什麼樣的改變?”“在你看來,目前最困擾你的問題的嚴重程度如何?”,初步了解個案的情況和需求。

2. 評估階段:運用尋解導向的評估方法,如詢問例外情境、使用量表問題等,對個案的問題和資源進行評估。治療師也會結合催眠治療中的一些方法,如通過觀察個案在催眠導入過程中的反應,初步判斷個案的催眠感受性和可能存在的心理障礙。例如,觀察個案在進行手臂升降測試(一種常用的催眠感受性測試)時的表現,了解其想象能力和接受暗示的程度。

3. 治療階段:根據評估結果,制定具體的治療方案。治療師會交替運用尋解導向的技術和催眠治療技術。先使用奇蹟問句引導個案想象未來的理想狀態,再通過催眠導入,讓個案在放鬆的狀態下深入體驗這個理想狀態,並在催眠中給予積極的暗示。在治療過程中,治療師會根據個案的反應和進展,不斷調整治療方案,如調整暗示的內容、強化例外情境的作用等。

4. 鞏固與結束階段:在治療取得一定效果後,進入鞏固階段。治療師會幫助個案鞏固已取得的成果,引導個案將在治療中學到的技巧和積極的思維方式應用於日常生活中。在催眠狀態下,給予個案一些鞏固性的暗示,“你在日常生活中會越來越自信地面對各種問題,能夠輕鬆地運用我們在治療中學到的方法來解決它們”。當個案達到預定的治療目標,或者個案和治療師認為治療可以告一段落時,進入結束階段。治療師會與個案一起回顧整個治療過程,總結成果,強調個案自身的能力和資源,鼓勵個案在未來繼續保持積極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

五、應用範圍

1. 心理健康問題:SFH在處理多種心理健康問題上都有應用,如焦慮症、抑鬱症、恐懼症等。對於焦慮症患者,治療師可以運用尋解導向的技術,找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焦慮程度較低的時刻,分析其中的因素,再通過催眠暗示,幫助患者在潛意識中強化這些積極因素,降低焦慮感。對於恐懼症患者,利用催眠讓患者在安全的狀態下逐漸面對恐懼對象,同時結合尋解導向的方法,挖掘患者自身克服恐懼的資源和能力,逐步克服恐懼症。

2. 行為問題:包括不良習慣(如吸煙、酗酒、咬指甲等)、拖延症、過度飲食等行為問題。以戒煙為例,治療師運用SFH,先通過詢問例外情境,了解個案在哪些情況下能夠克制吸煙的欲望,然後在催眠狀態下,針對這些例外情境給予暗示,強化個案的自我控制能力,幫助個案逐漸減少對香煙的依賴。

3.人際關係問題:如親子關係、夫妻關係、職場人際關係等方面的問題。在處理夫妻關係問題時,治療師可以運用奇蹟問句,引導夫妻雙方想象理想的夫妻關係是怎樣的,再通過催眠,讓雙方在潛意識中強化對理想關係的認知和渴望,同時挖掘雙方在過去關係良好時的積極行為和感受,幫助雙方改善關係。

4. 自我成長:SFH也可用於個人的自我成長和發展,如提升自信、增強決策能力、挖掘潛能等。治療師可以運用尋解導向的方法,幫助個案發現自己的優勢和資源,再通過催眠暗示,強化個案的自我認同和積極信念,促進個人的自我成長。

六、與其他治療方法的比較

1. 與傳統心理分析的比較:傳統心理分析注重挖掘個案的童年經歷、潛意識中的衝突和矛盾,以解決當前的心理問題,治療過程通常較為漫長。相比之下,SFH更聚焦於當下和未來,不糾纏於問題的深層原因,而是快速找到解決方案。在處理一個因工作壓力導致的情緒問題時,心理分析可能會花大量時間探索個案童年的家庭環境、早期的工作經歷等,而SFH則會直接詢問個案在工作中哪些時候感覺壓力較小,以及如何能更多地創造這樣的時刻,更注重實際效果和效率。

2. 與認知行為療法的比較:認知行為療法(CBT)主要通過識別和改變個案的負面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來達到治療目的,強調理性思考和行為訓練。SFH同樣關注個案的思維和行為改變,但更強調個案自身的資源和能力,以及從例外情境中尋找解決方案。在治療抑鬱症患者時,CBT可能會著重於識別和糾正患者的負面自動化思維,而SFH會先探索患者在抑鬱情緒中是否有例外的積極時刻,從這些積極時刻中找到資源,再通過催眠等方式強化積極思維和行為。

3. 與單純催眠治療的比較:單純的催眠治療主要依賴催眠暗示來改變個案的行為和心理狀態。而SFH不僅利用催眠的優勢,還結合了尋解導向的理念和技術,更加注重個案的主動參與和目標導向。在幫助個案克服恐懼症時,單純催眠治療可能主要通過在催眠狀態下直接給予消除恐懼的暗示,而SFH會先和個案一起探討在面對恐懼情境時有哪些成功應對的經歷(例外情境),再將這些經歷融入催眠暗示中,使治療更具針對性和個體化。

七、研究證據與有效性

目前,雖然針對尋解導向催眠治療的大規模、嚴格對照的研究相對有限,但已有一些小型研究和臨床觀察支持其有效性。一些研究表明,在處理特定心理問題和行為問題時,SFH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在一項針對失眠患者的研究中,運用SFH的治療組在睡眠質量改善方面,相比於對照組有更顯著的效果。研究發現,通過運用尋解導向的技術找到患者在睡眠方面的例外情境,如某些特定的放鬆活動能幫助入睡

參考資料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 (SFBT):

  • de Shazer, S. (1985).  Keys to solution in brief therapy. W. W. Norton & Company.
  • Berg, I. K. (1994). Family based services: A solution-focused approach. W. W. Norton & Company.
  • Berg, I. K., & de Shazer, S. (1993). (Making numbers talk: Language in therapy)。見 S. Friedman (編), The new language of change: Constructive collaboration in psychotherapy (pp. 5-24). Guilford Press.


催眠治療:

  • Mesmer, F. A. (1779). 磁性 (Magnetism)。 (原始作品出版於 1779 年).
  • Braid, J. (1843). Neurypnology; 或,關於神經睡眠原理的理論,與動物磁性相關 (Neurypnology; or, the rationale of nervous sleep, considered in relation with animal magnetism). John Churchill.
  • Yapko, M. D. (2001). (Treating depression with hypnosis: Integrating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approaches). Brunner/Mazel.

焦點解決催眠治療 (SFH) 的整合與應用:

  • Gillan & Armitage. (2021). The Art of Solution Focused Hypnotherapy: A Collection of Case Studies.

中文參考文獻 (需要更多資訊才能完成 APA 格式):

  • 吳承紅與邰啟揚 (2008)。《催眠术治疗手记(第2版)》。
  • 何素珍與王淑軍 (2008)。催眠技術在憂鬱傾向個案輔導協談中之運用。 諮商與輔導,270 2008.06 (pp.18-21)
  • 程族桁與王奕冉 (2008)。催眠疗法缓解高中生考试焦虑的效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 Vol. 14 , Issue (09): 884-885.
avatar-img
0會員
4內容數
分享各類自我成長及心理治療小知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根據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任何困擾或問題,其實都是由人們自己賦予某個事件的意義,雖然已發生的事情無法改變,但我們對這件事情的認知與想法,仍是可以改變的。換句話說,是一種將患者的負面消極思維轉換成正面積極思維,進一步修正其行為的治療方式。很多人認為此療法承繼了斯多葛派的思想。
Thumbnail
認知療法權威教你用書寫方式,擺脫擾亂的思緒與情緒問題
Thumbnail
本文記錄陳志恆諮商心理師的「與情緒溫柔相處工作坊」裡學習第三個學習重點:狀態調控&情緒釋放技術方法。文章討論了狀態調控的意義與練習方式,以及EFT情緒釋放的應用與心得,讓讀者能夠更加了解這些方法如何幫助自我情緒管理與轉換。
Thumbnail
你是否曾感到內心的不安和混亂,尋找一種方式來恢復內在的和諧與平衡?在忙碌與壓力交織的現代生活中,我們經常尋求各種方法來緩解壓力和焦慮。頌缽療法,這個源自古老傳統的療愈藝術,近年來重新被發掘並廣受歡迎。它通過特殊的聲波頻率和振動,為身心靈帶來深層的放鬆和平衡。
《你的心,今天還安好嗎?》的作者孫廷沇以「完形療法理論」為基礎,通過察覺和接觸改變思考慣性。文章內容介紹了察覺練習和接觸幹擾的方法,以及接觸寬容的六種方法。這篇文章討論了作者個人的療癒之旅,並且提出讀者應該對自己更加寬容的重要性。
Thumbnail
催眠的理論有很多種,還沒有一種明確的定義,不同的理論也不夠完全的來解釋催眠,但認識這些理論都可以幫助我們更理解催眠是什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影響、說服、療癒這些行為背後的心理機制,並提出了使用催眠原理來實踐解離分化,從而影響他人思維想法的方法。
Thumbnail
本書作者孫廷沇,是韓國知名的心理諮商師,他用自身的專業,鼓勵大家用「完形心理療法」來進行自我療癒。《你的心,今天還安好嗎?》練習察覺,給自己的心多一點寬容。
Thumbnail
四十五、找到一種全新的治療方式 前兩年,我很熱衷rTMS,誰不喜歡立竿見影的治療效果呢?隨著科技的進步,這種可量化的儀器,的確為躁鬱患者帶來一絲曙光,大家口耳相傳的一流醫生更是病人接到手軟。我只知道,在這些廣告的推波助瀾下,醫療和商業的界線變得很模糊。
1.專門研究精神疾病(指思覺失調症) 2.變得不愛乾淨、不愛社交、不愛活動 3.有時穿著不合季節的服裝 4.感覺自己被監控、感覺別人都在討論自己 5.治療方法為:多玩樂或吃藥或打針(多玩樂的這個治療方法通常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6.幻想自己是偉人 7.覺得自己似乎沒有隱私可言 8.喜歡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根據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任何困擾或問題,其實都是由人們自己賦予某個事件的意義,雖然已發生的事情無法改變,但我們對這件事情的認知與想法,仍是可以改變的。換句話說,是一種將患者的負面消極思維轉換成正面積極思維,進一步修正其行為的治療方式。很多人認為此療法承繼了斯多葛派的思想。
Thumbnail
認知療法權威教你用書寫方式,擺脫擾亂的思緒與情緒問題
Thumbnail
本文記錄陳志恆諮商心理師的「與情緒溫柔相處工作坊」裡學習第三個學習重點:狀態調控&情緒釋放技術方法。文章討論了狀態調控的意義與練習方式,以及EFT情緒釋放的應用與心得,讓讀者能夠更加了解這些方法如何幫助自我情緒管理與轉換。
Thumbnail
你是否曾感到內心的不安和混亂,尋找一種方式來恢復內在的和諧與平衡?在忙碌與壓力交織的現代生活中,我們經常尋求各種方法來緩解壓力和焦慮。頌缽療法,這個源自古老傳統的療愈藝術,近年來重新被發掘並廣受歡迎。它通過特殊的聲波頻率和振動,為身心靈帶來深層的放鬆和平衡。
《你的心,今天還安好嗎?》的作者孫廷沇以「完形療法理論」為基礎,通過察覺和接觸改變思考慣性。文章內容介紹了察覺練習和接觸幹擾的方法,以及接觸寬容的六種方法。這篇文章討論了作者個人的療癒之旅,並且提出讀者應該對自己更加寬容的重要性。
Thumbnail
催眠的理論有很多種,還沒有一種明確的定義,不同的理論也不夠完全的來解釋催眠,但認識這些理論都可以幫助我們更理解催眠是什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影響、說服、療癒這些行為背後的心理機制,並提出了使用催眠原理來實踐解離分化,從而影響他人思維想法的方法。
Thumbnail
本書作者孫廷沇,是韓國知名的心理諮商師,他用自身的專業,鼓勵大家用「完形心理療法」來進行自我療癒。《你的心,今天還安好嗎?》練習察覺,給自己的心多一點寬容。
Thumbnail
四十五、找到一種全新的治療方式 前兩年,我很熱衷rTMS,誰不喜歡立竿見影的治療效果呢?隨著科技的進步,這種可量化的儀器,的確為躁鬱患者帶來一絲曙光,大家口耳相傳的一流醫生更是病人接到手軟。我只知道,在這些廣告的推波助瀾下,醫療和商業的界線變得很模糊。
1.專門研究精神疾病(指思覺失調症) 2.變得不愛乾淨、不愛社交、不愛活動 3.有時穿著不合季節的服裝 4.感覺自己被監控、感覺別人都在討論自己 5.治療方法為:多玩樂或吃藥或打針(多玩樂的這個治療方法通常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6.幻想自己是偉人 7.覺得自己似乎沒有隱私可言 8.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