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八十三篇题注】「亚萨的诗歌。」
这是一首全民的求告诗,在各国联合向以色列进攻之时,求神粉碎敌人的企图。诗中一共提到十个国家。《代下》二十章记有摩押、亚扪和以东进侵犹大的事,或许便是此诗的背景。这是一篇团体的祈祷诗。祈求的内容:诗人求神不要袖手旁观,不理他们死活。 本诗的背景可能是摩押、亚扪和以东来攻击约沙法王的时候(代下二十章)。 在敌人的包围之下,诗人求神帮助(1-4节),描述仇敌的结盟(5-8节),并求神为他报仇(9-18节)。
一、求神消灭四周的仇敌(1-18)
外邦人与圣徒的生活。诗人比较因诡计、机灵陷于骄傲的外邦人与单单仰望神帮助的百姓。我们应当领悟,即使属世力量联合得再坚固,在神的大能面前只能屈服(林前1:25),因此,无论在何等危机中,也要靠神作“以神为中心”的信心之人 由真理而有的刚强壮胆。诗人在神大能的历史中,发现不变的真理,大得勇气,壮胆恳求神。他在历史中领悟到真理:欺压百姓的仇敌,日子并不长久,转眼就遭到悲惨的灭亡。神的百姓却拥有更显然的胜利,就是主战胜死亡的权势复活。
【八十三1】「神啊,求你不要静默;神啊,求你不要闭口,也不要不作声。」
「求你不要静默……也不要不作声」:诗人用重复法,栩栩如生地表达危机的迫切性及求神帮助的恳切心愿。
【八十三2】「因为你的仇敌喧嚷,恨你的抬起头来。」
「抬起头来」:因仇敌骄傲自高自大。越是临近末日,不信者的骄傲会更变本加厉(耶43:2;提后3:1,2)。诗人只听见仇敌的喧嚷,神却一言不发,这是最难忍受的事。诗人的仇敌不是他个人的仇敌,乃是神自己的仇敌。所以诗人有充足的理由要求神快快发言。
【八十三3】「他们同谋奸诈,要害你的百姓,彼此商议,要害你所隐藏的人。」
「你所隐藏的人」:指圣徒,圣徒的生命被神所隐藏,处在神的保护之下。恶人无法害神所隐藏的人,但是恶人的恐吓却是十分可怕的。蒙恩得救的人是“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西三2)。神自己成为信徒藏身之处,他“翅膀的荫下”是最安全的地方(诗十七8八节,九十一4)。
【八十三4】「他们说:“来吧,我们将他们剪灭,使他们不再成国,使以色列的名不再被人纪念。”」
神选召以色列作自己的百姓,目的是要他们在地上做神的见证,「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出十九6)。而仇敌「使他们不再成国。使以色列的名不再被人纪念」(4节),目的是要「剪灭」神在地上的见证。因此,神百姓的仇敌就成了神自己的仇敌(2节),百姓才能放胆求神拯救。今天,信徒若不肯在地上活出神的见证,有什么根据来求神拯救呢?
【八十三5】「他们同心商议,彼此结盟要抵挡你;」
不信者的本质:他们原是可怒之子,处于撒但的权势之下(弗2:2,3),恨恶神与圣徒(约15:18),试图破坏神的国度与旨意。世人在大部分的事上都很难同心,因为个人、团体、国家之间的利益各不相同。唯独在抵挡神的事上,世人总是能「同心商议、彼此结盟」,因为悖逆神是人类共同的天性。
【八十三6】「就是住帐棚的以东人和以实玛利人,摩押和夏甲人,」
「以东人」:是雅各的孪生哥哥以扫的子孙(创三十六9),住在死海的东南方(俄巴底亚书的简介)。 「以实玛利人」:是亚伯拉罕和夏甲所生的以实玛利(创十六11 )的后代,是阿拉伯人的祖先(创十六11脚注)。 「摩押」:是亚伯拉罕的侄子罗得的后裔(创十九37),住在死海东南、以东的北面(摩二1脚注)。「夏甲人」:是基列地东面的阿拉伯民族(代上五10),在扫罗的时代曾与以色列人交战(代上5:10,19-22)。以色列人打败了他们,占领了他们的土地(代上五10脚注)。以实玛利人”和“夏甲人”都是指亚伯拉罕和夏甲所生的儿子以实玛利的后代(创二十五12~18;代上五10)。
【八十三7】「迦巴勒、亚扪和亚玛力、非利士并推罗的居民。」
「迦巴勒」:可能位于以东北部的山区,是腓尼基的重要海港,靠近西顿(王上五18)。。「亚扪」:也是罗得的子孙,住在以东的北面(摩一13脚注)。「亚玛力」:是在犹大地南边旷野中的游牧民族,为以色列的世仇。生活在巴勒斯坦南部以土买和埃及之间。这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是以色列人的宿敌。扫罗违背了神关于完全消灭亚玛力人的命令,饶的他们的国王亚甲的命(撒上15:8-23),所以被剥夺了王位(出十七8脚注)。「非利士人」为居于地中海畔的外邦民族,时常欺压以色列人(撒上四1脚注)。「推罗(泰尔)」为北部迦密山以北著名的腓尼基人海港,推罗是地中海岸的腓尼基城;在大卫时代与以色列人相当友好(结二十六2脚注)。
【八十三8】「亚述也与他们连合,他们作罗得子孙的帮手。细拉」
「亚述」:一般认为指亚述帝国,也是此诗写于被掳前的一个证明。亚述在列王时代相当活跃。“罗得子孙”指摩押和亚扪人。圣经记载亚述国是闪的第二个儿子后裔(创 10:22) 。主前722年攻取撒玛利亚灭了北国以色列,且常常侵犯南国犹大。不过主前612年亚述被巴比伦所灭。亚述是以色列东北的强国,常来侵犯以色列境界,亚述和别的仇敌连合来害以色列人。他们都成了以色列人的内忧与外患,也可以代表信徒今日一切的仇敌。
【八十三9】「求你待他们如待米甸,如在基顺河待西西拉和耶宾一样。」
神是亘古不变的神,祂过去两次介入历史,使软弱者成为刚强,借着基甸的三百人打败「米甸」(士六至八章)、这是以色列历史上最辉煌的胜利之一(赛9:4;10:26)。「基顺河」为流贯加利利南部耶斯列平原上一条河;神又兴起底波拉和巴拉在基顺河打败「西西拉和耶宾」(士四至五章)。现在,神也会照样介入历史,成为软弱百姓的倚靠,亲自对付祂的仇敌。
【八十三10】「他们在隐多珥灭亡,成了地上的粪土。」
「隐多珥」:在耶斯列平原东端的古战场上,位于基甸聚集百姓的基利波山、和底波拉聚集百姓的他泊山中间;为基顺河附近的一个城市(书十七11)。「成了地上的粪土」:指“战死的尸首在地上腐烂”,他们的尸体成为土壤的肥料(王下9:37);意味入侵以色列的仇敌,在争战中陷入溃不成军的悲惨地步。 迦南王耶宾和他的将军西西拉,在基顺河惨败后,在隐多珥可耻地被杀了(士四章)。他们的腐烂尸首变成以色列土壤的肥料。
【八十三11】「求你叫他们的首领像俄立和西伊伯,叫他们的王子都像西巴和撒慕拿。」
「俄立和西伊伯」是米甸人的两个首领,被以法莲人所杀(士七25)。「西巴和撒慕拿」是米甸人的两个王,被基甸所杀(士八12)。「俄立和西伊伯」、「西巴和撒慕拿」都是被基甸打败的敌军领袖。反对神和他百姓的人都得到同样灭亡的结局。
【八十三12】「他们说:“我们要得神的住处,作为自己的产业。”」
「神的住处」:原文是「神的草场」,比喻以色列是神所赐的应许之地。结盟的敌国企图占领祂子民居住的土地。以色列人的仇敌攻打犹太地就是攻打神的居所。他们要把那地作为自己的产业,这是神所不容的。除非以色列人得罪神,神才离开他的百姓,让仇敌来占领圣地。若是神被以色列人尊敬,人心没有远离神,他必负责保护他自己的产业。
【八十三13】「我的神啊,求你叫他们像旋风的尘土,像风前的碎秸。」
「碎秸」:或“糠秕”(诗1:4);指毫无价值,只配烧掉的东西(伯13:25;玛4:1)。本句祈求敌人完全被消灭和驱逐,他们求神叫仇敌象旋风的尘土,又像糠秕被风吹散消灭。世上的权势与尊贵人,至终的结局便是如此(一4,六十二9,六十八2)。
【八十三14-15】14「火怎样焚烧树林,火焰怎样烧着山岭,」15「求你也照样用狂风追赶他们,用暴雨恐吓他们。」
让他们被追赶,好象火焚烧树林一样(赛9:18;10:17,18;亚12:6。),或象被猛烈的火全部烧掉一样。让他们受到耶和华狂风暴雨的恐吓。这是描写敌人在神的军队前横冲直撞、抱头鼠窜的情景。在诗人笔下,“狂风”、“暴雨”都成了神的战车(诗六十八4;35:4-6)。
【八十三16】「愿你使他们满面羞耻,好叫他们寻求你耶和华的名。」
「好叫他们寻求你耶和华的名」:诗人恨恶罪却不仇视罪人,是成熟的信仰。他祷告仇敌归于神,这正是主的教导(太5:43,44)。 主耶稣说:「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太五44),因为神「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二4),「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后三9)。因此,虽然环伺的仇敌同谋消灭神的百姓、神的国度,但合神心意的祷告却不是求神消灭仇敌,而是消灭罪,借着仇敌所遭遇的失败(13-15节),「使他们满面羞耻,好叫他们寻求祢——耶和华的名」(16节)。这正是神拣选以色列做「祭司的国度」的目的,因为神真正的仇敌只有一个——就是撒但,地上的仇敌只是撒但利用的工具。
【八十三17-18】17「愿他们永远羞愧惊惶,愿他们惭愧灭亡。」18「使他们知道,惟独你名为耶和华的,是全地以上的至高者。」
神刑罚的极终目的,不只是消灭以色列的敌人,巩固其国土,而是要全地都承认神的名,作祂的子民(16节)。当神让仇敌「惭愧灭亡」(17节)的时候,那些剩下的外邦人才能知道「惟独祢名为耶和华的,是全地以上的至高者」(18节)。今天「神差祂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约三17)。因此,在最后的审判之前,神降下一点刑罚,目的也不只是为了执行公义,更是为了给人回转的机会,让人认识神、承认神的名。
图1:围绕以色列的十个长期的仇敌。
图2:应许之地迦南在欧、亚、非三大洲的十字路口,南方的非洲有埃及帝国,东方的亚洲后来崛起了亚述帝国、巴比伦帝国、波斯帝国,西方的欧洲后来崛起了希腊帝国、罗马帝国,附近又有亚兰、摩押、以东、非利士等国。无论是和平时期的国际贸易,还是战争时期的列强争霸,迦南都是必经之地。神把以色列人摆在这样的十字路口,亲自保守他们的安全,让百姓在蒙福中作神祭司的国度。当百姓顺服神的时候,这个位置有利于向来往的天下万民作见证;但如果百姓背离神,优势却会成为劣势,百姓必然经常遭受来往的列强侵扰,不得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