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提供 | 梵靈乾坤工作室
曾經,我以為傷痛是深淵,是一道無法跨越的陰影。
領悟是一回事,要真正達到的自我療癒又是另一回事。
過去的枷鎖與傷痛,不是靠一瞬間的小悟,或想開了就可以馬上起變化,畢竟這些都不是“開關”,按一下就可以解決需求,而是需要長久的淬煉。
我花了很長一段的時間學習擁抱自己,撫平內心的裂痕,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曾無數次地質疑上帝「為什麼是我?」但也一次次為自己打氣,告訴自己,這段旅程會讓未來的我更加強大,現在的陣痛只是暫時的,撐過去,就能看見屬於自己的彩虹。
答案很明確,我必須回到問題的“核心”,去面對讓我痛苦的感情相處模式,而不是一味逃避或壓抑自己的情緒。
🌿過去的我習慣將傷痛藏在心底,獨自承受,試圖以沉默來消化一切,但這樣的方式並未帶來真正的解脫,反而讓自己在無形中被折磨得更加深重。
現在我決定改變,我選擇勇敢地與C君溝通,讓他知道我的內心感受,我想誠實地表達自己,而不是繼續壓抑與退縮,無論這場對話的結果如何,我都要為自己爭取一個出口,讓心靈得到喘息的機會,讓自己從這場情感風暴中,真正走向療癒與自由。
那一晚,我們終於坐下來談了。
我終於第一次願意與C君分享內心情感
我請他坐下來,好好地談一談,我想也許在這段關係中,受影響、感到痛苦的人只有我,但這並不代表這些問題不存在,我必須讓他知道,我的內心早已因他的出軌而生病,我無法再像過去一樣壓抑所有情緒,強迫自己假裝什麼都沒發生,這場無形的折磨正在吞噬著我的情緒與信任,如果不面對,它只會讓我越來越痛苦,我不想再逃避,也不想讓自己困在無休止的懷疑與痛苦中,我希望我們可以給這段感情一個明確的答案,我告訴C君,這場談話的核心不是要指責他的行為,而是要找出我們關係的去向,我們究竟是選擇分手,還是選擇繼續在一起?
如果我們決定分手,那麼從此以後,他可以自由地與其他女性發展感情,我不會再插手,也不會再介意,因為我們再無關係。
而如果我們選擇繼續這段感情,那麼C君就必須與另外兩位女性徹底斷絕聯繫,真正專注於我們的關係,而不是讓它成為一個充滿裂痕的存在。
在這場談話中,我讓自己保持冷靜,不再像過去那樣被情緒牽引著走,我想聽聽C君的真實想法,想知道他如何看待這段關係,以及他內心的掙扎與困惑。
C君沉默了許久,最後才低聲說道,他其實一直覺得工作很累,內心也很孤單,但他仍然希望我們能夠好好相處,繼續生活在一起,他承諾會與那兩個人斷開關係,以及不想失去我。
聽著C君說的話,我的內心並未感到釋然,因為這已不是他第一次給出承諾,我心裡很清楚,“承諾”不是簡單說說而已,而是需要真正的行動來證明。
他的第一段婚姻以失敗告終,隨後的第二段婚姻也未能走到最後,而他在每一段感情中,都重複著出軌的行為。
我意識到,他或許並非刻意傷害任何人,而是內心有一個尚未癒合的創傷,使他在感情裡不斷尋求新的慰藉,卻從未真正面對自己的情感需求。
而他是否真的把我視為他的感情歸屬?如果是,那麼為何多年來,他仍然無法停止這樣的行為?
我提出這個問題,希望他也能開始反思,這不是單純的道德問題,而是關乎他內在的匱乏,以及長久以來未曾解決的傷痛,他或許不是真的想要傷害任何人,但卻無法停止這種輪迴,讓自己的感情生活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混亂,也不斷傷害自己與身邊的人。
繪圖 | 野村 祐 Yu Nomura | 梵靈乾坤工作室提供
許久之後才對我說,他真的想好好地和我一起走下去。 我想他真的還是無法面對自己,而我選擇再一次接受他。
這一次我沒有抱持著天真的幻想,而是明白,這條路可能不會一帆風順。
既然這樣決定,我也就願意與他一起修復我們的感情。
我跟C君說我會開始自我療癒(直至多年後分手的今天,我都未曾告訴C君我去找催眠師小米做療癒的事情),這個過程可能會讓我有情緒低落的時候,甚至偶爾會對他產生憤怒或懷疑,希望他能夠理解,並且陪伴我度過這段恢復期,同時,我也承諾自己,我會努力做出改變,不再讓那些過去的傷口成為我們關係中的陰影,我會試著放下對他出軌的執念,讓我們的相處回歸正常,而不是總是活在不安與痛苦之中,但,療癒不是一蹴可幾的事情,它需要時間、需要努力,也需要雙方的真心。
這場對話,雖然並未讓我瞬間得到解脫,但至少,我不再像過去那樣選擇沉默與壓抑。我為自己發聲,試著釋放傷痛,也學會直視自己的內心。
這是一條漫長的修復之路,而我願意試著走下去,看看前方是否還有光明的可能。
舞踏工作坊 | 授課教師 野村 祐 Yu Nomura 攝於台北華山 | 梵靈乾坤工作室提供
每當情緒低落,腦中再度浮現過去的片段時,我便出門慢跑,讓身體的律動,釋放積壓的情緒,也再度拿起畫筆,讓內心那些難以言喻的痛楚、掙扎與期待,成為我創作的靈感,舞踏表演也成了另一個讓我與自己連結的方式。我更加積極投入表演與教學工作,在舞蹈中釋放壓抑的情感,讓身體承載並表達那些語言無法觸及的情緒,我與自己的靈魂對話,與傷痛和解,並找回內在的力量。
開始學習一起生活
就這樣與C君的相處,很快的又過了幾年。我對這份情感雖然不再有熱戀時的激情澎湃,但也變得更加沉穩,我們的相處如同家人般的陪伴與理解,我不再執著於過去的錯誤,而是選擇關注當下,學習如何在這段關係中找到自己的平衡。
我開始嘗試下廚,親手為我們準備每一日的早晚餐,在柴米油鹽的日常裡感受簡單的生活。我學會整理家務,讓生活空間變得溫馨而有秩序,讓自己的心境變得更加安定。
以前我以為療癒是尋找一個瞬間的解脫,但如今我明白,真正的療癒是潛移默化的,是在每一天的選擇中慢慢發生的。
我不再一味沉溺於傷痛,而是努力讓自己過得更好,讓生活充滿新的可能。
傷痕雖然沒有消失,但它們成為我生命中重要的階段印記,見證著我的成長與蛻變。
催眠師 小米 送的靈性成長書籍 |照片提供 梵靈乾坤工作室
首先我看了催眠師小米送給我的幾本書,這幾本書也成了我探索靈魂奧秘的啟蒙之作。
其中包括:《靈魂轉生的奧秘》、《通行靈界的科學家》、《靈知、天使•夢境》以及《如何聆聽天使訊息》。這幾本書讓我開始理解靈魂的轉世、靈界的運作、天使的指引,以及夢境與靈性知識的關聯。
以下簡單分享,我閱讀這幾本書的心靈感受。
靈魂轉生的奧秘
✡️如果靈魂真的會轉世,那我們現在的人生到底是第幾輪了?
🌿《靈魂轉生的奧秘》 由吉娜‧舍明那拉博士撰寫,透過大量催眠回溯的案例,帶領讀者深入探討靈魂的旅程。
書中引用了許多著名的回溯研究,尤其是愛德加‧凱西(Edgar Cayce)的個案分析,剖析輪迴、業力、靈魂成長的運作模式,揭示我們每一世的經歷如何影響著現在的自己。 本書提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觀點:人生不是隨機的,每個遭遇的人、經歷的事件,甚至個性特質,都可能是靈魂長久學習的結果。 有些人帶著未解的業力來到這一世,重複著某些模式,直到學會如何超越它,書中的案例顯示,有些人天生恐懼水,經過回溯才發現自己前世曾溺水而亡;有些人對某種語言、文化異常熟悉,可能是前世曾深植其中。 我也開始思索,自己人生中的某些執念與恐懼,是否也是來自更深層的靈魂記憶? 如果輪迴是真的,那麼我們的每個選擇都將影響未來的自己。 這不僅是關於今生的命運,更關乎靈魂的長遠發展。當我們有意識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學會放下怨懟、理解愛與寬恕的力量,也許我們就能打破那些重複的循環,讓靈魂真正進化。 這本書讓我對人生是一場學習,有了更深刻的體悟,若我真的是來此修行與成長,那麼,此生我正在學習什麼?我是否已經看見自己所需要突破的課題?或者,還在無意識地重蹈覆轍?
通行靈界的科學家
✡️如果靈界真的存在,那它離我們有多遠?
他在五十七歲時,生命發生了劇變,他開始可以進入一種神秘的覺醒狀態,能夠自由進出靈界,與天使、靈魂對話,甚至詳細記錄下靈界的景象,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靈性學說。
這聽起來像是奇幻小說的情節,但與其他靈異記錄不同的是,史威登堡的記載極為嚴謹,並試圖用理性與科學來分析這些現象,他對靈界的探索涵蓋以下幾個核心觀點:
▲靈界是一個層次分明的世界 史威登堡描述,靈界並非一個單一的存在,而是包含天堂、中間界(過渡區)和地獄三個主要層次,每個靈魂在死亡後,會依據自身的頻率、思想與行為,自然而然地進入相應的境界。 這些境界並非懲罰或獎勵,而是靈魂本質的展現。例如,充滿愛與善意的靈魂會被吸引到較高頻的天界,而執著於負面情緒的靈魂則會停留在較低頻的領域。
▲天堂與地獄不僅是死後的去向,而是內在狀態的延伸,史威登堡提出「天堂與地獄並非外在的地方,而是內在狀態的延伸」。
換句話說,我們此刻的思想、情緒與行為,已經決定了靈魂的方向,而非死後才開始,這意味著,天堂與地獄並不是一個等待我們到達的終點,而是我們每天都在創造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