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自己的四季:德富蘆花《自然與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時候,我認為明治時期的日本作家在自然描寫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當然,這個環境優勢是其時代的賜予,可遇不可求,因為不同的時空條件,將又形塑出作家對於自然寫作的不同風格。

 

日前,我閱讀德富蘆花(1868-1927)的散文集《自然と人生》(民友社,1900),我這個生活在都市裡的作家被其對居住的湘南的四季鮮明生動的描寫所吸引,不由得迸湧出羨慕之情。在此,我簡單摘譯如下:

 

立春

 

今日立春。潮水已退盡,沙寬、海窄,水低。傍晚到海邊漫步。

太陽就要下山,西邊天空籠罩著淡藍色的霧靄。

太陽隱沒在夕霧裡泛著朦朧的淡黃色,猶如在夢幻一般。

潮落後,露出寬廣的沙灘。鐙摺鼻和鳴鶴鼻兩座岩礁,黑森森的伸向海裡。有人影,立於岩上,長僅一寸。有帆影,寬僅一分,點點飄遊於視野的盡頭。海水溶溶,凝如油膏,恰似昏昏欲睡,悠悠而流,在沙灘邊緣卷著漣漪, 緩緩消融在沙裡。天睡了。太陽睡了。海睡了,山影睡了。帆影睡了。人睡了。立春的傍晚,大地與天空渾然融為一體了。(二月四日)

 

出梅之後,漸漸進入夏天。

打開格子門,垂簾而坐。窗外山色青翠,人們穿著潔白衣衫來來往往。

 

富士山也換上了夏裝。碧衣翩翩,顯得神清氣爽,僅有兩三條雲冠於山頭上。相模灣如鋪上了綠毯,海風徐徐吹來。涼意襲人。

今日首次在聽到從後山傳來茅蜩的鳴叫。清新悅耳,如搖銀鈴一般。白日依山盡,涼晚隨暮色而至,外出時看到有人在河邊垂釣,有人笑語盈盈,有人吹出悠揚的笛聲,小孩在放煙火。一派夏日風情。(七月十日)

 

夏去秋來

黃花敗醬草開了,柿子泛出黃色,甘薯漸漸變甜了。寒蟬晝鳴,松蟲、鈴蟲夜唱,似乎告訴人們:秋天已經來臨。聽,粟、稻、花的穗子,在秋風中沙沙作響。


微雨淅淅瀝瀝,時降時停。這聲音似乎為離去的夏日送行。(八月二十八日)


 

立秋

秋,今日來了。

芙蓉開了。寒蟬叫了,太陽赫然散發著熱力。秋意已經彌漫天地了。(八月八日)

立冬

 

今天冬至。


踏著霜打的枯草,站在野外。一望滿眼寒景蕭條。枯蘆在寒風中顫慄,鶺鴒在光禿的川柳上鳴囀。河上乾涸,細流低吟,這低聲絮語似乎在告訴人們:年暮將至。(十二月二十二日)


avatar-img
11會員
22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邱振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這個怕冷的國度 家裡有暖氣供應 但我仍然必須想像 自己坐在茶室裡 詩意的安居   有前衛的茶人點茶 並設想一只大爐 點燃無言的焰火   淨水的煮沸聲 就是海濱的松濤 我安頓了幽暗 送走了寒冬   (2025年2月17日)
我總覺得年紀大了 要登上高山冷峰 是很困難的 你需具備各種條件 才有正式的起點   這不包括信仰的鐵杵 瘋長的野草群落 會斷然抹去你的鞋印 驀地升起的鳥鳴 使你誤以為鐘聲錯位 或者被憤怒的濃霧包圍   所以 幾番思量 你終究要割讓妥協 有時用字串描摹山體 以語音輸入留
昨日,我發表了一篇文化隨筆〈自傳比理論忠實:路易.阿爾都塞〉,由於完稿時間有些緊迫,沒來得及將我與此主題相關的閱讀卡羅爾.格魯克《日本的現代神話:明治晚期的意識形態》(江蘇人民出版,2023)的感想寫出來,終究覺得意猶未盡。下午,我專注補寫了700字左右,以作為我對這個歷史文化議題的小小注腳。  
下午,在豆瓣網看到一則書訊:路易.阿爾都塞《戰俘日記:1940-1945》,格外吸引了我的注意。首先,它不是阿爾都塞諱莫如深的思想論著,有編輯推薦寫道:「1940年6月,年僅22歲的路易.阿爾都塞被俘,1941年1月被送往德國北部石勒蘇益格的第XA號戰俘營。他作為編號70670戰俘,在那裡一直待到1
印象中,多年以前,因於寫作需要我讀過葛西善藏(1887-1928)的私小說,但事隔多年(其實是沒有專注研讀),現在對內容幾乎全不記得了。有一天,我無意間讀著太宰治(1909-1948)的作品,他寫過一篇1.4萬字的回憶文字:〈善蔵を思う〉,正是他用長篇幅回憶他與葛西善藏之間的點滴情誼。   太宰
我始終認為,任何語種的頂尖譯著,有這樣的特點:他們長年受益於翻譯踐行經驗與累積,使得他們以母語對應外國語的感悟與能力,出類拔萃與時俱進的內化,其精采的譯著就是最佳證明。進一步說,翻譯家所寫的文化隨筆或抒情散文,一定和其翻譯作品一樣,擁有吸引讀者的魅力。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感懷,始於一則新的書訊
在這個怕冷的國度 家裡有暖氣供應 但我仍然必須想像 自己坐在茶室裡 詩意的安居   有前衛的茶人點茶 並設想一只大爐 點燃無言的焰火   淨水的煮沸聲 就是海濱的松濤 我安頓了幽暗 送走了寒冬   (2025年2月17日)
我總覺得年紀大了 要登上高山冷峰 是很困難的 你需具備各種條件 才有正式的起點   這不包括信仰的鐵杵 瘋長的野草群落 會斷然抹去你的鞋印 驀地升起的鳥鳴 使你誤以為鐘聲錯位 或者被憤怒的濃霧包圍   所以 幾番思量 你終究要割讓妥協 有時用字串描摹山體 以語音輸入留
昨日,我發表了一篇文化隨筆〈自傳比理論忠實:路易.阿爾都塞〉,由於完稿時間有些緊迫,沒來得及將我與此主題相關的閱讀卡羅爾.格魯克《日本的現代神話:明治晚期的意識形態》(江蘇人民出版,2023)的感想寫出來,終究覺得意猶未盡。下午,我專注補寫了700字左右,以作為我對這個歷史文化議題的小小注腳。  
下午,在豆瓣網看到一則書訊:路易.阿爾都塞《戰俘日記:1940-1945》,格外吸引了我的注意。首先,它不是阿爾都塞諱莫如深的思想論著,有編輯推薦寫道:「1940年6月,年僅22歲的路易.阿爾都塞被俘,1941年1月被送往德國北部石勒蘇益格的第XA號戰俘營。他作為編號70670戰俘,在那裡一直待到1
印象中,多年以前,因於寫作需要我讀過葛西善藏(1887-1928)的私小說,但事隔多年(其實是沒有專注研讀),現在對內容幾乎全不記得了。有一天,我無意間讀著太宰治(1909-1948)的作品,他寫過一篇1.4萬字的回憶文字:〈善蔵を思う〉,正是他用長篇幅回憶他與葛西善藏之間的點滴情誼。   太宰
我始終認為,任何語種的頂尖譯著,有這樣的特點:他們長年受益於翻譯踐行經驗與累積,使得他們以母語對應外國語的感悟與能力,出類拔萃與時俱進的內化,其精采的譯著就是最佳證明。進一步說,翻譯家所寫的文化隨筆或抒情散文,一定和其翻譯作品一樣,擁有吸引讀者的魅力。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感懷,始於一則新的書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通過探索自然生活,我重新認識到生活的質量不僅僅關乎身體,也與心靈平衡和大自然和諧共處有關。從引入植物到家中到定期到公園散步,我感受到自然中的寧靜對心境的積極影響。
Thumbnail
大仁農場位在伊豆之國市,伊豆半島的北部,山路起伏間不時可看到富士山的遠景,和夾著半島的海灣。佔地100公頃的大仁農場裡面有種菜、種水果,花圃,也有牧場,也有很大面積的生態池、自然保留地,它是由財團法人MOA自然農法文化事業團所營運。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充滿詩意的農村景觀,內容充滿了自然元素和哲學性的反思。作者通過詩歌的方式,將自然景觀與自己內心的感受相融合。文章描寫細膩,唯美動人,是一篇情感和意境並重的文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對北歐國家自然景觀的憧憬,以及對大自然生命力的感慨。作者以清新、自然的語言描繪了對旅行的嚮往和對自然的敬畏,展現了一種尋求純粹感受和心靈寧靜的渴望。
Thumbnail
在山腳下,靜靜的感受這般靜謐,農夫農婦在自家門前的小田地理花種菜,我帶著來自台灣渴求逃離工作的疲憊走進他們的日常,在富士山穩重包容的擁抱裡恢復能量。
Thumbnail
湖濱散記【獨家收錄梭羅手繪地圖.無刪節全譯本】:復刻1854年初版書封,譯者1萬字專文導讀、精選中英對照絕美語錄
Thumbnail
前陣子造訪富源國家森林遊樂區,鮮豔的黃色和粉紅花叢,令人驚異大自然的色彩如此濃烈,跳脫框架和想像力的限制。
Thumbnail
日常卻特別,正是平山的生活,也可以是我們所有人的生活。可惜,我們甚少放慢腳步,看看那射過葉隙的陽光,天花板反射的人影,跳著奇特動作的老伯和總是吃著三明治的女孩,然後日子就這樣過去了。
Thumbnail
#魔法系畫家第169天 #等待下一次的綻放 東京long stay第11天 完成在東京的第二幅畫✅ - 在代代木公園看到的樹 是台灣沒有的樹 因為現在是冬季 所以光禿禿的沒有葉子 但我看見這些樹的時候 覺得他們很迷人很漂亮 每棵樹
這是一篇描述山間和自然景觀的詩歌文章,透過文字描寫了山風、蜜蜂、懸鈴花等自然元素,展現出大自然的美好和寧靜。
Thumbnail
通過探索自然生活,我重新認識到生活的質量不僅僅關乎身體,也與心靈平衡和大自然和諧共處有關。從引入植物到家中到定期到公園散步,我感受到自然中的寧靜對心境的積極影響。
Thumbnail
大仁農場位在伊豆之國市,伊豆半島的北部,山路起伏間不時可看到富士山的遠景,和夾著半島的海灣。佔地100公頃的大仁農場裡面有種菜、種水果,花圃,也有牧場,也有很大面積的生態池、自然保留地,它是由財團法人MOA自然農法文化事業團所營運。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充滿詩意的農村景觀,內容充滿了自然元素和哲學性的反思。作者通過詩歌的方式,將自然景觀與自己內心的感受相融合。文章描寫細膩,唯美動人,是一篇情感和意境並重的文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對北歐國家自然景觀的憧憬,以及對大自然生命力的感慨。作者以清新、自然的語言描繪了對旅行的嚮往和對自然的敬畏,展現了一種尋求純粹感受和心靈寧靜的渴望。
Thumbnail
在山腳下,靜靜的感受這般靜謐,農夫農婦在自家門前的小田地理花種菜,我帶著來自台灣渴求逃離工作的疲憊走進他們的日常,在富士山穩重包容的擁抱裡恢復能量。
Thumbnail
湖濱散記【獨家收錄梭羅手繪地圖.無刪節全譯本】:復刻1854年初版書封,譯者1萬字專文導讀、精選中英對照絕美語錄
Thumbnail
前陣子造訪富源國家森林遊樂區,鮮豔的黃色和粉紅花叢,令人驚異大自然的色彩如此濃烈,跳脫框架和想像力的限制。
Thumbnail
日常卻特別,正是平山的生活,也可以是我們所有人的生活。可惜,我們甚少放慢腳步,看看那射過葉隙的陽光,天花板反射的人影,跳著奇特動作的老伯和總是吃著三明治的女孩,然後日子就這樣過去了。
Thumbnail
#魔法系畫家第169天 #等待下一次的綻放 東京long stay第11天 完成在東京的第二幅畫✅ - 在代代木公園看到的樹 是台灣沒有的樹 因為現在是冬季 所以光禿禿的沒有葉子 但我看見這些樹的時候 覺得他們很迷人很漂亮 每棵樹
這是一篇描述山間和自然景觀的詩歌文章,透過文字描寫了山風、蜜蜂、懸鈴花等自然元素,展現出大自然的美好和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