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夢與自我療癒:從驚悚夢境到《隱喻催眠》的啟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昨晚我做了一個驚心動魄的夢。我進入一個度假村,裡面的訪客逐一被殺害,我用盡全力逃離,中途驚醒幾次,發現自己全身盜汗,但隨即又陷入夢境的驚悚劇情,最後醒來時我感到全身肌肉酸楚,異常地疲累。

猛然驚醒時,我搜索著腦海裡電影的劇情,卻只憶起《五星饗魘》驚悚的主廚,會是這部電影的延伸嗎? 自從學習輔導後,我開始對解夢有興致,遇見特別的夢,我會刻意記住,但並非每次都能成功捕夢。我不禁思索,這場夢境是否隱喻了自己內心深處未曾面對的恐懼?或許,那度假村是我心靈中的避難所,而逐一被殺害的訪客,是我對失敗的恐懼與自我懷疑。

《隱喻催眠》正是一本以榮格心理學為基礎,探索潛意識與隱喻之間奧秘的作品。書名顧名思義,作者擅長以榮格心理學為基礎的催眠式對話陪伴個案,榮格就是一個深諳隱喻的治療師,常透過隱喻來處理個人生命經驗、原型、意象。隱喻如同煉金術,善用當事人的優勢資源,以隱喻來進行潛意識的深層互動,變有機會將苦難化為生命的甘泉。

隱喻催眠是一種幫助生命更圓融的態度,穿透表象的迷霧,看見個案內在蘊含的力量,最後達到蛻變transformation.

【狹義層面】:

作者引用國際Jeffrey K.Zeig的定義來解釋隱喻是一種多層次溝通技巧:說A是B,而且得到C。隱喻有四個元素(WISE)
  • Words辭彙:辭彙本身就有隱喻性質,鑰匙可以開啟探索之門,也可以關閉探索。
  • Image意象: 它可以是單純的畫面或符號,讓當事人把心靈投注其中,也可以發展為故事。
  • Story故事:最熟悉的元素,幫助當事人繞過意識限制,得到潛意識的協助。
  • Embodiment身體:用身體姿勢去呈現心中的情緒。

【廣義層次】:

隱喻是一種高層次同理心,在催眠過程中,潛意識會透過隱喻與人溝通。

 

透過催眠的過程,作者介紹了年齡回溯跟前世回溯的應用,這讓我重新思考輔導過程中的溝通方式。特別是在解讀夢境時,我開始嘗試以 Image 和 Story 的角度去理解,而不再僅僅依賴傳統的象徵解析。重點不在於記憶的真實與否,因為記憶原本就不完全客觀,這部分雖存有爭議,但若僅作為心靈探索的工具,帶著覺察重新檢視,對這些隱喻產生新的詮釋,的確能開啟不同的思路與可能性,就有機會可以改變命運。

這本書幫助我掌握催眠的基礎與操作技巧,並透過與個案的互動,揭示煉金術般的心靈轉化之奧秘。昨夜的惡夢,或許正是一則等待我解讀的隱喻。隱喻催眠讓我明白,夢境不僅僅是恐懼的投射,更是潛意識試圖與我對話的方式。作者鼓勵讀者向內探詢,去挖掘自己的絕地原力,找到心靈的力量,而前方的道路也會為自己開展。或許,當我能以隱喻之眼重新審視這場夢,就能找到內心深處的力量與答案。

May the force be with us.

資深的教育工作者,在讀寫中梳理徬徨與焦慮,在悲欣交集中體驗生命脈動。 用阿德勒跟薩提爾育兒,以臣服悅納面對人生挑戰瓶頸,在對話中療癒自己與他人。 為慶祝自己第二誕生日,用crescendo mentality、不完美的勇氣、價值與愛通往彼此心世界的一座橋,親愛的讀者,生日快樂!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上週我巧遇退休的同事,不禁由衷地讚美她一如往常那玲瓏的身材。 她回饋說我一直都過著讓自己忙碌充實的日子……她的話彷彿當頭棒喝一般。 我有點羞愧地說自己其實這幾年來有了新的體悟,開始有意識地覺察,並讓自己不要「這麼滿」,刻意「留白」。 這樣的轉變讓對方露出驚訝的表情。 是的,我不再汲汲營營想要
作者探討了自我破壞的根源及其對人生發展的影響。她指出成功關鍵在於認清內在的限制性信念,承擔責任,並勇於面對失敗。書中不僅提供了反思和自我提升的策略,還強調透過時間管理和自我探索,發掘自己的真正需求與目標。最後作者鼓勵讀者朝向理想的自我邁進,遠離無形的心理阻礙,為希望勇敢追尋夢想的人提供了鼓舞與啟示。
這篇文章探討了關於成為照亮者所需的能力,包括同理心、深入理解個案的生命故事,以及如何以支持和引導的方式幫助他們重塑人生觀。作者強調了照亮者的特質,如溫柔、接受、好奇心等。透過回顧過去,讓我們能夠重新詮釋生命中的限制與優勢,進而實現自我提升與成長。
解鎖真正人生,化解焦慮的力量之書,閱讀金美敬的四十歲起的人生課,作者認為從20-49歲算是「第一人生」,50到79歲是「第二人生」,不應用總結性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價值。建議用成長性思維去思考自己如何過一天,方能計畫如何過一生。
這是一本關於尋找自我、接受自我和成長的書。作者分享了讓生活真實反應自己的重要性,並提出了在面對挑戰和限制時的尋求解決之道。
透過麗鳳督導在心理諮商上的應用,能夠讓我們看待個案問題時有了全新的視角。學理論要浸泡到自動化思考,分析個案時需要考慮家庭結構、互動關係和人際界線等重要元素。此外,心理諮商師需用關係去理解表徵問題,並運用大量的探問與對話,從而從症狀到系統的探索。
上週我巧遇退休的同事,不禁由衷地讚美她一如往常那玲瓏的身材。 她回饋說我一直都過著讓自己忙碌充實的日子……她的話彷彿當頭棒喝一般。 我有點羞愧地說自己其實這幾年來有了新的體悟,開始有意識地覺察,並讓自己不要「這麼滿」,刻意「留白」。 這樣的轉變讓對方露出驚訝的表情。 是的,我不再汲汲營營想要
作者探討了自我破壞的根源及其對人生發展的影響。她指出成功關鍵在於認清內在的限制性信念,承擔責任,並勇於面對失敗。書中不僅提供了反思和自我提升的策略,還強調透過時間管理和自我探索,發掘自己的真正需求與目標。最後作者鼓勵讀者朝向理想的自我邁進,遠離無形的心理阻礙,為希望勇敢追尋夢想的人提供了鼓舞與啟示。
這篇文章探討了關於成為照亮者所需的能力,包括同理心、深入理解個案的生命故事,以及如何以支持和引導的方式幫助他們重塑人生觀。作者強調了照亮者的特質,如溫柔、接受、好奇心等。透過回顧過去,讓我們能夠重新詮釋生命中的限制與優勢,進而實現自我提升與成長。
解鎖真正人生,化解焦慮的力量之書,閱讀金美敬的四十歲起的人生課,作者認為從20-49歲算是「第一人生」,50到79歲是「第二人生」,不應用總結性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價值。建議用成長性思維去思考自己如何過一天,方能計畫如何過一生。
這是一本關於尋找自我、接受自我和成長的書。作者分享了讓生活真實反應自己的重要性,並提出了在面對挑戰和限制時的尋求解決之道。
透過麗鳳督導在心理諮商上的應用,能夠讓我們看待個案問題時有了全新的視角。學理論要浸泡到自動化思考,分析個案時需要考慮家庭結構、互動關係和人際界線等重要元素。此外,心理諮商師需用關係去理解表徵問題,並運用大量的探問與對話,從而從症狀到系統的探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惡夢並非僅僅是恐怖的夢境,它們實際上在情感釋放、潛意識反映以及心理調適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透過惡夢,人們可以宣洩壓力與焦慮,並更深入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惡夢也成為反思和成長的契機,讓人能夠以更積極的態度面對現實中的挑戰。最終鼓勵讀者正面看待惡夢,將其視為內心成長的催化劑,並透過解讀夢境找到內心的平靜。
Thumbnail
夢境探索是一場深入潛意識的奇妙旅程,反映我們的內心。夢的結構包括場景、劇情、象徵和情緒。場景如學校象徵挑戰,家代表安全感;劇情通過具體情境表達情感和願望;象徵物如動物和顏色則承載特定意義;情緒在夢中被放大,揭示內心掙扎與渴望。透過解析夢境,我們能更深入地了解自我並找到生活中的答案。
《真人真事》系列第一篇就決定獻上親身的催眠體驗分享了~跟之前的《夢境筆記》系列微微相關...追下去就知道了;P
Thumbnail
從夢境中醒來後,你是否記得那些奇幻的畫面呢?夢境透露了各種各樣的信息,像是對壓力、傷痛或心靈上的療癒。這篇文章珍藏了近期的夢境,涵蓋了各式各樣的情境,讓人忍不住想探究更多。讓我們一起來揭開夢境的面紗,感受其中流露的信息和情感。
Thumbnail
夢境是人類心靈的鏡子,反映潛意識中的經歷和恐懼。接受夢中的陰影有助於自我理解和成長。記錄和分析夢境符號能揭示內心狀態,面對恐懼和尋求支持能提升幸福感。通過理解夢境,人類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獲得成長力量。
Thumbnail
是否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經驗 將想要完成的意念導演夢境 會有不可思議的吸引力 現代人失眠的現象眾多 是將擔心、害怕、恐懼帶著入眠 因此在夢境也會繼續完成白天的意識 那麼吸引來的能量容易會是同頻狀態 試想將不想要的意識 在入眠前先做反向編輯為想達成的狀態 那麼睡時能先試想一曙光
Thumbnail
在接觸榮格解夢四步驟前,長久以來我主是走「情緒解夢」路線,也就是細節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夢中感受到的情緒,我起床的時候是壓迫、緊縮、恐懼,還是放鬆、平靜?(情緒是一股能量流,也是很好的理解靈魂-真實自我能量狀態的方式,是麻瓜讀者最佳的「通靈」突破口),夢境給我機會重新聚焦感受情緒。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詭譎的夢境的文章,主要講述了作者在做怪異的夢的情況下,對現實與夢境的扭曲感受。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在夢境中的情緒宣洩狀況,從看網路小短片到進入夢境,以及在夢境中釋放情緒的過程。作者透過這個夢境的經歷,感受到自我暗示的力量,並相信夢境都是有意義的。
Thumbnail
在痛苦中身體太疲憊睡著了,於是我就也被轉移到了夢境,進入了潛意識的領域之一中。 我就在夢中,邊經歷夢境、邊探索夢境、邊思考潛意識搞出這些夢的意義以及跟防衛機制失控有什麼關連 當身體醒來後,我從消逝的夢境中回到內部世界,繼續研究大家近期的記憶跟夢境,直至釐清出了,這次潛意識過度保護又增強的線索。
Thumbnail
惡夢並非僅僅是恐怖的夢境,它們實際上在情感釋放、潛意識反映以及心理調適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透過惡夢,人們可以宣洩壓力與焦慮,並更深入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惡夢也成為反思和成長的契機,讓人能夠以更積極的態度面對現實中的挑戰。最終鼓勵讀者正面看待惡夢,將其視為內心成長的催化劑,並透過解讀夢境找到內心的平靜。
Thumbnail
夢境探索是一場深入潛意識的奇妙旅程,反映我們的內心。夢的結構包括場景、劇情、象徵和情緒。場景如學校象徵挑戰,家代表安全感;劇情通過具體情境表達情感和願望;象徵物如動物和顏色則承載特定意義;情緒在夢中被放大,揭示內心掙扎與渴望。透過解析夢境,我們能更深入地了解自我並找到生活中的答案。
《真人真事》系列第一篇就決定獻上親身的催眠體驗分享了~跟之前的《夢境筆記》系列微微相關...追下去就知道了;P
Thumbnail
從夢境中醒來後,你是否記得那些奇幻的畫面呢?夢境透露了各種各樣的信息,像是對壓力、傷痛或心靈上的療癒。這篇文章珍藏了近期的夢境,涵蓋了各式各樣的情境,讓人忍不住想探究更多。讓我們一起來揭開夢境的面紗,感受其中流露的信息和情感。
Thumbnail
夢境是人類心靈的鏡子,反映潛意識中的經歷和恐懼。接受夢中的陰影有助於自我理解和成長。記錄和分析夢境符號能揭示內心狀態,面對恐懼和尋求支持能提升幸福感。通過理解夢境,人類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獲得成長力量。
Thumbnail
是否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經驗 將想要完成的意念導演夢境 會有不可思議的吸引力 現代人失眠的現象眾多 是將擔心、害怕、恐懼帶著入眠 因此在夢境也會繼續完成白天的意識 那麼吸引來的能量容易會是同頻狀態 試想將不想要的意識 在入眠前先做反向編輯為想達成的狀態 那麼睡時能先試想一曙光
Thumbnail
在接觸榮格解夢四步驟前,長久以來我主是走「情緒解夢」路線,也就是細節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夢中感受到的情緒,我起床的時候是壓迫、緊縮、恐懼,還是放鬆、平靜?(情緒是一股能量流,也是很好的理解靈魂-真實自我能量狀態的方式,是麻瓜讀者最佳的「通靈」突破口),夢境給我機會重新聚焦感受情緒。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詭譎的夢境的文章,主要講述了作者在做怪異的夢的情況下,對現實與夢境的扭曲感受。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在夢境中的情緒宣洩狀況,從看網路小短片到進入夢境,以及在夢境中釋放情緒的過程。作者透過這個夢境的經歷,感受到自我暗示的力量,並相信夢境都是有意義的。
Thumbnail
在痛苦中身體太疲憊睡著了,於是我就也被轉移到了夢境,進入了潛意識的領域之一中。 我就在夢中,邊經歷夢境、邊探索夢境、邊思考潛意識搞出這些夢的意義以及跟防衛機制失控有什麼關連 當身體醒來後,我從消逝的夢境中回到內部世界,繼續研究大家近期的記憶跟夢境,直至釐清出了,這次潛意識過度保護又增強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