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故事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一次教你選書技巧、引導方法與延伸活動

如何用故事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一次教你選書技巧、引導方法與延伸活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學習如何管理情緒是至關重要的能力。當孩子感到生氣、害怕、難過或興奮時,他們需要學習如何辨識和調節這些情緒。而故事,作為一種富有想像力的媒介,能夠幫助孩子理解複雜的情緒概念,學會表達自己,並發展健康的情緒調節策略。

關於幼兒的情緒可以參考這篇《幼兒也需要有調節情緒的能力嗎?本篇一次告訴你讓幼兒認識情緒有多重要!》

本篇文章將分享故事為什麼有助於孩子學習情緒管理,如何選擇適合的故事,以及如何在講故事時引導孩子學習,並在文末推薦了一些適合的情緒活動。

raw-image


一、為什麼故事是幫助孩子學習情緒管理的好工具?

故事擁有強大的吸引力,能讓孩子自然而然地進入角色的世界,並透過角色的情緒變化來學習如何應對各種情境。以下是故事在情緒教育中的幾個優勢:

(1) 角色投射,幫助孩子理解情緒

孩子在聆聽故事時,往往會代入角色的情境。例如,當主角因為朋友不跟他玩而感到難過,孩子可能會想起自己類似的經驗,進而產生共鳴,這能幫助他們更深刻地理解情緒。

(2) 提供適當的情緒調節策略

好的故事不僅描繪情緒,還會示範如何面對困難。例如,一個生氣的角色可能透過深呼吸來冷靜自己,這樣的示範讓孩子能在現實生活中模仿並應用這些技巧。

(3) 讓學習變得輕鬆有趣

相較於直接告訴孩子「不要生氣」、「要冷靜」,透過故事的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並理解不同情緒的處理方法,學習也變得更加自然。


二、如何挑選適合孩子的情緒教育故事?

並非所有故事都適合作為情緒教育的工具,選擇時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原則:

(1) 貼近孩子生活經驗的情境

選擇孩子能夠產生共鳴的故事,如:

• 幼兒園的日常互動(與朋友吵架、分享玩具等)

• 家庭生活的情境(手足間的爭執、不想睡覺等)

• 面對新環境或挑戰(第一次上學、學騎腳踏車等)

(2) 角色的情緒變化清楚

故事的角色應該清楚表達自己的感受,並且有明顯的情緒轉折,例如:

• 「小兔子覺得生氣,因為他的積木被朋友弄壞了,他皺著眉頭、握緊拳頭。」

• 「後來,他學會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感受,告訴朋友:『我很難過,因為這是我辛苦蓋的積木。』」

(3) 包含正向的解決策略

好的情緒教育故事應該不只是描述情緒,還要示範如何應對。例如:

• 角色使用深呼吸來冷靜

• 向大人尋求幫助或與朋友溝通

• 轉移注意力到其他活動

這些策略能幫助孩子學習如何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只知道「生氣」或「難過」的感覺。


想選書但還是有點不太確定如何選擇嗎?歡迎參考這篇《六本必讀幼兒情緒繪本推薦:幫助孩子認識、理解與調節情緒》

raw-image



三、講故事時如何引導孩子學習情緒管理?

在說故事的過程中,家長或老師的引導至關重要,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幫助孩子更深入理解情緒。

(1) 提問法:讓孩子思考與討論

當故事進行到關鍵情節時,可以問孩子一些開放式問題,例如:

• 「如果你是故事裡的主角,會怎麼做呢?」

• 「你覺得這個角色現在的心情如何?」

• 「有沒有發生過讓你感覺一樣的事情?」

這些問題能幫助孩子與自己的情緒經驗連結,並思考不同的應對方式。

(2) 角色扮演與情緒表達

讓孩子模仿角色的表情和動作,例如:「你能像故事裡的小貓一樣,表現出『難過』的樣子嗎?」這能幫助孩子更具體地理解情緒的表達方式。

(3) 延伸活動:創作屬於自己的情緒故事

鼓勵孩子創作自己的故事,例如:

• 讓孩子畫出一個「今天最開心的時刻」並說出原因

• 讓孩子編一個「如果我是故事裡的角色,我會怎麼做?」的故事情節

這些活動能加深孩子對情緒的理解,並幫助他們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


結語

故事是孩子學習情緒管理的重要工具,不僅能幫助孩子理解和表達情緒,還能提供健康的調節策略。透過選擇適合的故事、互動式的講述方式,以及創作屬於孩子自己的故事,我們可以讓情緒教育變得更有趣且有效。


你會想和孩子一起創作什麼樣的情緒故事呢?歡迎在留言區分享!


avatar-img
|小丸子親子合作社|Merida coop
3會員
23內容數
小花絮Mini Tidbit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這篇文章提供五個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正向教養的方法,包含用選擇取代命令、讓孩子參與規則制定、溫和堅定地設立界限、理解孩子情緒並幫助其表達、以及用鼓勵替代讚美。正向教養著重在愛與界限之間取得平衡,幫助孩子培養自律、責任感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文推薦六本適合幼兒情緒教育的繪本,分別為《生氣王子》、《優良蛋》、《我好擔心》、《討厭黑夜的席奶奶》、《山姆和瓦森:我是情緒的主人》以及《彩色怪獸》。每本書皆針對不同情緒面向,例如生氣、壓力、焦慮、恐懼等,提供淺顯易懂的故事及建議,幫助孩子學習認識、理解及調節情緒。
這本書以法國教養專家馮絲瓦茲.多爾多的觀點,闡述尊重孩子個體、以愛與理解為核心建立親子關係的育兒理念。書中提供具體方法與哲學理念,引導父母反思育兒方式,與孩子建立深厚的情感連結。
情緒認識與調節是幼兒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影響著他們的思考、行為和人際關係。本文探討情緒認識與調節的重要性,並提供實際方法協助幼兒提升相關能力,例如:引導幼兒表達情緒、同理幼兒感受、教導情緒調節技巧及以身作則。培養幼兒的情緒管理能力,有助於提升他們的自信心、改善人際關係及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挑食是許多家長共同的煩惱,本文探討孩子挑食的五個原因:天生味覺偏好、感官敏感性、自主意識發展、負面飲食經驗和模仿學習。並提供六個改善方法:營造正面用餐氛圍、創意引導、參與做飯、循序漸進嘗試、身教和避免零食過量。重點在於耐心引導和與孩子溝通,而非強迫,將挑食視為親子互動機會。
2024年韓劇《現在撥打的電話》是一部融合懸疑與浪漫元素的作品,由柳演錫與蔡秀彬主演,改編自同名網絡小說。 就算劇情都是言情老梗,但還是一堆人大喊著好甜好甜?
這篇文章提供五個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正向教養的方法,包含用選擇取代命令、讓孩子參與規則制定、溫和堅定地設立界限、理解孩子情緒並幫助其表達、以及用鼓勵替代讚美。正向教養著重在愛與界限之間取得平衡,幫助孩子培養自律、責任感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文推薦六本適合幼兒情緒教育的繪本,分別為《生氣王子》、《優良蛋》、《我好擔心》、《討厭黑夜的席奶奶》、《山姆和瓦森:我是情緒的主人》以及《彩色怪獸》。每本書皆針對不同情緒面向,例如生氣、壓力、焦慮、恐懼等,提供淺顯易懂的故事及建議,幫助孩子學習認識、理解及調節情緒。
這本書以法國教養專家馮絲瓦茲.多爾多的觀點,闡述尊重孩子個體、以愛與理解為核心建立親子關係的育兒理念。書中提供具體方法與哲學理念,引導父母反思育兒方式,與孩子建立深厚的情感連結。
情緒認識與調節是幼兒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影響著他們的思考、行為和人際關係。本文探討情緒認識與調節的重要性,並提供實際方法協助幼兒提升相關能力,例如:引導幼兒表達情緒、同理幼兒感受、教導情緒調節技巧及以身作則。培養幼兒的情緒管理能力,有助於提升他們的自信心、改善人際關係及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挑食是許多家長共同的煩惱,本文探討孩子挑食的五個原因:天生味覺偏好、感官敏感性、自主意識發展、負面飲食經驗和模仿學習。並提供六個改善方法:營造正面用餐氛圍、創意引導、參與做飯、循序漸進嘗試、身教和避免零食過量。重點在於耐心引導和與孩子溝通,而非強迫,將挑食視為親子互動機會。
2024年韓劇《現在撥打的電話》是一部融合懸疑與浪漫元素的作品,由柳演錫與蔡秀彬主演,改編自同名網絡小說。 就算劇情都是言情老梗,但還是一堆人大喊著好甜好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