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常被教導要原諒,要放下,要寬容。彷彿只要說一句「對不起」,所有的裂縫就能自動癒合,所有的傷痛都能迎風消散。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我想說,不是每一個冒犯都會被原諒。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接受道歉。我不是聖人,我也會痛。那些曾深深刺進心裡的話語,至今仍在腦海中迴盪;那些無視、不被理解的瞬間,像是裂痕一樣,在生命的某個角落蔓延開來。即使時間過去了,那些感受依然真實,依然讓我無法輕易忘懷。
原諒不是一句話的事。它需要時間,也需要誠意。有時候,它甚至需要距離。更需要的是,在傷害之後,有人願意停下來,誠實地看見你受的苦,不是否認、不辯解,也不催促你「快點過去」。
「對不起」是個開始,不是結束。
曾經,我努力地想成為一個「好人」。遇到衝突,我選擇沉默;面對傷害,我選擇退讓。不是我不知道什麼是委屈,而是我總以為,只要我再忍一下、再退一步,世界就會比較和平。可惜的是,有些人並不會因此心懷感激,只會得寸進尺。
久而久之,我學會了壓抑情緒,把「痛」藏起來,把「不舒服」壓下去。但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淚水卻悄悄潤濕了枕頭。原來,那些沒有說出口的傷害,不會自己消失,它們只是換了個方式折磨你。
我曾問上帝:「為什麼祢要我原諒?」
祂沒有立刻回答我,但祂讓我在一段經文中找到方向:
「你們若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
——馬太福音 6:14
我開始明白,原諒不是替對方開脫,也不是說那件事沒那麼嚴重。而是我選擇不讓那段傷害繼續綁架我,選擇把心交回給上帝,讓祂來醫治、來修補、來給我自由。
可是原諒,不是每一次都能馬上做到。特別是當對方並不覺得自己有錯,甚至還嘲笑你的脆弱時,原諒就變成了一種傷口上的拔刺,需要極大的勇氣。
那段時間,我常覺得自己像一個空罐子,外表完好,裡面卻早已空空如也。被誤解、被否定的感受,讓我質疑自己是不是哪裡真的不夠好,是不是我太敏感、太玻璃心。
我努力閱讀、禱告、尋找出口,直到我讀到一段話:
「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
——約翰福音 14:27
我突然明白,我在尋找的,不是別人是否原諒我、是否看見我,而是那份從上帝來的平安與肯定。當我願意讓主的話語進到我的生命中,我才發現,我的價值不是別人定義的,我的情緒也不需要被道德綁架。哭,是一種情緒的釋放,不是懦弱。痛,是一種經歷的證明,不是失敗。
我也開始學會,不再急著「放下」,而是學會「陪伴自己」,承認「我現在真的受傷了」,並誠實地告訴自己:「這段經歷真的很難,但我會慢慢走過去。」
也許,原諒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種結果。今天的我,還沒辦法完全釋懷,沒關係;今天的我,仍然感到委屈與痛苦,也沒關係。因為我知道,祂與我同在,祂了解我的心,祂會在我最脆弱的時候,把我抱緊。
如果你也正在經歷一段讓你心碎的關係、一場難以面對的誤解,請不要勉強自己快快原諒,也不要逼自己裝沒事。你可以先好好照顧自己,先處理自己的情緒,然後再慢慢往前走。
有一天,也許你會發現,原諒不是為了讓對方舒服,而是為了讓自己自由。
最後,我想用這段話送給現在的你,也送給過去的自己: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馬太福音 11:28
願我們都能在傷痛裡,被神的愛接住;願我們都能不急著成為「完美的原諒者」,而是在每一次傷痕中,都更靠近祂,靠近那份真實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