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七點,實驗室裡傳來咖啡機的輕響,我剛把手套戴上,準備迎接一天的抽血任務。
一位熟面孔的伯伯走進來,坐下來時神情有些疑惑。
「欸年輕人,我空腹血糖都正常耶,怎麼醫生說我飯後血糖超標,這樣是怎樣?我有糖尿病了嗎?」
我微笑著一邊消毒、一邊說:「伯伯你這問題問得很好,我們今天抽的雖然是空腹血糖,但你飯後血糖飆高的狀況,可能跟胰島素阻抗有關喔~」
他瞪大眼睛:「那是什麼?我是不是吃太好?」
「也許是吃太好、也可能是身體有點不聽使喚……」我笑著說。「這樣啦,今天我來跟你講個『細胞與荷爾蒙大作戰』的故事,你聽完就懂了!」
你知道嗎?
我們身體裡的「荷爾蒙特攻隊」每天都在上演一齣齣驚心動魄的任務行動。
今天就讓我們跟著兩位主角——胰島素(Insulin) 和 皮質醇(Cortisol),一起走進身體的內部作戰現場,了解他們如何調控血糖,並與運動攜手合作,維護我們的健康。
胰島素是什麼?它做了什麼事?
胰島素就像是血糖的搬運員兼倉管大隊長,由胰臟分泌,主要任務如下:
- 幫助血糖進入肌肉細胞(骨骼肌) → 儲存為肝醣或用來產生當下能量(ATP)
- 把多餘的血糖送進脂肪細胞 → 轉為脂肪儲存起來,所以熱量過多就會肥胖
- 抑制脂肪分解(怕你亂動儲備糧)
但,這份工作需要細胞配合。如果細胞門壞了、或裝死不開門,那就會出現胰島素阻抗
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是什麼?
想像你是Uber司機(胰島素),血糖是乘客,目標是把他推進目的地(細胞):
- 正常時:門打開,順利送達。
- 阻抗時:門壞了、警衛不理你、乘客卡在外面,血糖濃度上升,胰臟只好派出更多司機(胰島素)來搶救,但時間久了司機也累了 → β細胞疲勞 → 糖尿病。
📌 初期表現可能是:
- 空腹血糖正常
- 但飯後血糖飆高!
這種狀況就是胰島素阻抗的警訊,常見於代謝症候群、肥胖、久坐族。
醫檢師角度看 IR(胰島素阻抗)怎麼判斷?

胰島素阻抗的計算方式:HOMA-IR

- HbA1c不受當天飲食影響,反映近2–3個月平均血糖。
- HOMA-IR不能單獨診斷疾病,但可作為早期篩檢與追蹤工具。
皮質醇(Cortisol)是什麼?
皮質醇是「壓力荷爾蒙」,由腎上腺皮質分泌,主要任務是:
- 升血糖:幫助身體在壓力或運動時動員能量
- 抗發炎、分解蛋白質與脂肪(有點像消防隊+後勤)
- 調節免疫系統與生理節律
醫檢師小知識:我們可以透過血液檢查「早晨 cortisol」來評估身體壓力狀況,通常早上最高,晚上最低。
Cortisol 怎麼被啟動?ACTH 又是誰?
它們來自一個重要指揮鏈叫 HPA軸:
- 下視丘釋放 CRH(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素)
- 腦下垂體釋放 ACTH(腎上腺皮質促進素)
- 腎上腺皮質接收命令,釋放 Cortisol(皮質醇)
當Cortisol 濃度升高時,會反過來「負回饋」抑制 CRH、ACTH
→ 自我調節,非常聰明!( Cortisol不會無限上升,別擔心)
運動怎麼影響胰島素與皮質醇?
有氧運動:像在教室裡跳鄭多燕
特性:中低強度、長時間,像是快走、慢跑、跳有氧、騎飛輪。
- Cortisol 稍微上升 → 幫助動員能量
- Insulin 降低 → 提升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
✅ 適合燃脂、改善血糖、壓力紓解!
阻力訓練:像在健身房跟啞鈴決鬥
特性:高強度、間歇性,像是重訓、徒手肌力訓練、深蹲、臥推等。
- Cortisol 當下上升 → 修補肌肉
- Insulin 在訓後上升 → 促進肌肉合成與肝醣補充
✅ 增肌、減脂雙贏、長期改善胰島素阻抗!
快問快答小補充:
Q:胰島素會讓血糖進入所有細胞嗎?
A:不是喔~有些細胞(像腦細胞、紅血球)不靠胰島素就能吃糖;只有肌肉、脂肪等細胞需要它幫忙開門。
Q:為什麼有人空腹血糖正常,但飯後血糖高?
A:可能是胰島素阻抗早期現象,胰島素在細胞前敲門,但細胞裝死不開門,血糖就卡在血液裡啦!
結語
荷爾蒙沒有好壞,它們只是想幫你健康的活下去。
胰島素幫你收糖;皮質醇幫你抗壓。
但如果你讓壓力、肥胖、久坐變成日常,它們也會無力招架。
幸好,運動、良好飲食、睡眠與壓力管理可以調教這些荷爾蒙,讓它們回到正常崗位。
延伸照護建議
如果你或家人有血糖偏高、飯後血糖異常,或是懷疑有胰島素阻抗的狀況,
建議可以:
- 📌 掛號新陳代謝科或家醫科門診
- 📌 與糖尿病衛教師討論飲食、運動、藥物管理
- 📌 參加糖尿病共同照護網(DCMP)獲得完整支持
💡 台灣的糖尿病照護資源越來越完善,不只看血糖,還有營養、運動、足部照護等整合服務,千萬別自己悶著頭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