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總是臨時決定行程嗎?這習慣正在偷偷拖垮你的效率和生活品質!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很多人以為「靈活應變」就是臨時決定、見機行事,但現實往往是,這種做法只會讓你更慌張、更沒效率。

想像一下,你和朋友約了週六吃早午餐,但沒說時間、沒決定地點。結果到了當天,大家在群組裡問:「要幾點?要吃哪裡?」最後不是等半天,就是隨便找家店,還要冒著排隊的風險,這就是「臨時決定」的風險所在。


為什麼臨時決定會拖垮效率?

  1. 增加決策疲勞
    當事情沒有事先安排,你的腦袋要花額外的精力去想「要不要做」、「怎麼做」,很容易感到壓力。
  2. 浪費時間與成本
    不確定的行程,常導致交通、等待、甚至衣著準備都要臨時調整,讓原本的安排被打亂。
  3. 容易失禮或造成誤會
    例如答應同事下班喝一杯,卻因臨時加班才說不能去,不但讓對方掃興,也破壞了自己的信用。

先「決定」讓時間更「靈活」

真正的靈活,不是臨時亂改,而是在明確計畫中預留彈性

例如:

  • 早上原本要跑步,如果下雨就改成室內咖啡約會
  • 知道隔天可能加班,就提前跟朋友約晚一點或改期

這樣,即使變動發生,也能平順調整,而不是最後一刻才手忙腳亂。


3個小技巧,擺脫臨時決定的壞習慣

  1. 行程一定要具體說明時間地點
    不要只說「週六吃飯」,而是「週六10:30在XX餐廳見」。
  2. 遇到變動,盡早通知
    一旦知道行程可能改變,第一時間告訴對方,比起當天臨時取消更體貼。
  3. 保留緩衝時間
    別把行程塞滿,留出30分鐘以上的空檔,避免前一個活動拖延影響後續。

關於彈性,你該這樣看

有些狀況下,確實需要「當天才確定」。

例如對方要等到前一晚才知道是否有空,但即使如此,也應該先約定一個大方向

例如:「如果妳明天有空,我們就約下午三點在XX咖啡廳。」

這樣的「有條件的計畫」,比什麼都沒決定來得有效率。


「提早決定」是對彼此最基本的尊重

好好做規劃,才能真正享受靈活。
從今天開始,把「先約好」當成一種基本禮貌與效率習慣吧。


今日重點

📍提前計畫以避免臨時決策的壓力
📍避免模稜兩可的計畫
📍安排上適度靈活但不過分隨意


📚Advanced Vocabulary

1️⃣ adapt (v.)
👉 適應、調整

People need to adapt quickly when moving to a place with a different culture.
當人們搬到文化截然不同的地方時,必須快速適應。

📌 常見用法:adapt to + N(適應⋯⋯)
adapt quickly(快速適應)


2️⃣ triage (n./v.)
👉 分類、優先處理(特別用於醫療或緊急情況)

During the disaster response, volunteers helped triage supplies for distribution.在災難救援中,志工協助將物資分類以便分發。

📌 常見用法:triage patients(病患分流)
triage tasks by priority(依優先順序處理任務)


3️⃣ meditational (adj.)
👉 冥想的、靜思的

The retreat offered meditational sessions to help participants reduce stress.
這個靜修營提供冥想課程,幫助參與者減壓。

📌 常見搭配:meditational practice(冥想練習)
meditational state(靜思狀態)


4️⃣ scaffold (n./v.)
👉 (建築用)鷹架;支架;作為支撐或引導

Teachers often scaffold complex concepts to make them easier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老師常常對複雜概念進行支架式教學,讓學生更容易理解。

📌 常見用法:build a scaffold(搭鷹架)
scaffold learning(在學習中提供支架式引導)


5️⃣ charities (n.)
👉 慈善機構、公益團體

Many charities organize fundraising events to support those in need.
許多慈善機構舉辦募款活動以幫助有需要的人。

📌 常見搭配:charity event(慈善活動)
donate to a charity(捐款給慈善機構)


📝心得

職場上,行程安排是日常核心,特別是會議安排,像是早餐會、週會、月會...,這些都至關重要。會議看似簡單,發個 email 或訊息就能搞定,但訊息中的細節至關重要。時間、地點、參與者、主題、流程...,這些資訊沒交代清楚,容易造成誤解,浪費時間。以我過在寫「工作日報」時,深有體會。作為職場新鮮人,過去時常因為報告內容不清,漏東漏西,結果得再花時間向老闆口頭說明。

後來慢慢地修正後,我學會在訊息中把事情說清楚。寫日報時,我也開始條列重點,明確記錄當天工作內容和成果,避免模糊不清。這些改變讓我少了很多來回溝通的麻煩,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職場溝通的關鍵在於內容的清晰與完整。無論是會議安排或工作報告,把細節一次說清楚,就能省下不必要的時間成本,提升效率讓工作更順暢。


參考來源:Apple Podcast_Before Breakfast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啟發,請按下「♥︎」鼓勵我繼續創作
希望各位讀者能夠留言建議和回饋,讓小弟能產出更有價值的優質文章


📎靈感來源:Before Breakfast Podcast(by Laura Vanderkam)
本文為個人學習與反思用途,非原文翻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迷路止難針
33會員
127內容數
天馬行空、隨心所欲、胡思亂想
迷路止難針的其他內容
2025/07/26
工作、家庭、責任,讓你暫時沒有機會去追求遠方的冒險嗎? 其實,有個最簡單又最划算的方法,可以讓人生變得更豐富,那就是「閱讀」。
Thumbnail
2025/07/26
工作、家庭、責任,讓你暫時沒有機會去追求遠方的冒險嗎? 其實,有個最簡單又最划算的方法,可以讓人生變得更豐富,那就是「閱讀」。
Thumbnail
2025/07/25
你是不是也試過早起、寫行程表、使用番茄鐘,卻還是覺得效率提不起來? 也許你誤會了「生產力」的真正意思 ,有些時候,高效反而來自於放慢腳步。
Thumbnail
2025/07/25
你是不是也試過早起、寫行程表、使用番茄鐘,卻還是覺得效率提不起來? 也許你誤會了「生產力」的真正意思 ,有些時候,高效反而來自於放慢腳步。
Thumbnail
2025/07/24
很多人一談到「健康飲食」,第一步就是想把所有垃圾食物從生活中剷除。 炸雞、甜甜圈、泡麵、鹹酥雞——全都列入黑名單。 下定決心,從明天開始清腸排毒、早上吃優格、中午吃沙拉、晚上喝水煮雞胸肉。 結果撐不到禮拜三,你已經在深夜偷吃雞排,一邊對自己自責「我真的沒自制力」
Thumbnail
2025/07/24
很多人一談到「健康飲食」,第一步就是想把所有垃圾食物從生活中剷除。 炸雞、甜甜圈、泡麵、鹹酥雞——全都列入黑名單。 下定決心,從明天開始清腸排毒、早上吃優格、中午吃沙拉、晚上喝水煮雞胸肉。 結果撐不到禮拜三,你已經在深夜偷吃雞排,一邊對自己自責「我真的沒自制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嶄新的台灣獨立調香師品牌Sunkronizo ,這個名稱源自希臘語「同步」的意思。讓香氛不單純只是氣味調製,更是個人風格的展現與靈魂意志延伸的一種溝通語言。 很適合接下來年底聖誕佳節送禮的試香組,以一星期中的日子來為全系列香氛產品命名, 是品牌創立後首個推出全系列概念作品...
Thumbnail
嶄新的台灣獨立調香師品牌Sunkronizo ,這個名稱源自希臘語「同步」的意思。讓香氛不單純只是氣味調製,更是個人風格的展現與靈魂意志延伸的一種溝通語言。 很適合接下來年底聖誕佳節送禮的試香組,以一星期中的日子來為全系列香氛產品命名, 是品牌創立後首個推出全系列概念作品...
Thumbnail
根據美國電影協會(MPA)主辦的「串流服務如何推動臺灣創意經濟」論壇內容,深入探討串流平臺對臺灣影視產業的影響、數據分析、政府政策建議、內容國際化策略,以及臺灣與「韓流」的差距。文章提出 awwrated 在串流生態系中的潛在角色,強調數據、策略與自信是臺灣影視產業發展的關鍵。
Thumbnail
根據美國電影協會(MPA)主辦的「串流服務如何推動臺灣創意經濟」論壇內容,深入探討串流平臺對臺灣影視產業的影響、數據分析、政府政策建議、內容國際化策略,以及臺灣與「韓流」的差距。文章提出 awwrated 在串流生態系中的潛在角色,強調數據、策略與自信是臺灣影視產業發展的關鍵。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串流平臺(VOD)如何徹底改變好萊塢和臺灣影視產業的生態。從美國電影協會(MPA)的數據報告,揭示串流服務在臺灣的驚人普及率與在地內容的消費趨勢。文章分析國際作品如何透過在地化元素開拓新市場。同時,作者也擔憂政府過度監管可能扼殺臺灣影視創新自由,以越南為鑑,呼籲以開放態度擁抱串流時代的新機遇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串流平臺(VOD)如何徹底改變好萊塢和臺灣影視產業的生態。從美國電影協會(MPA)的數據報告,揭示串流服務在臺灣的驚人普及率與在地內容的消費趨勢。文章分析國際作品如何透過在地化元素開拓新市場。同時,作者也擔憂政府過度監管可能扼殺臺灣影視創新自由,以越南為鑑,呼籲以開放態度擁抱串流時代的新機遇
Thumbnail
你不會不知道自己正在遇到什麼樣的狀況。 只是現代生活越來越忙碌。 很多時候,觀察到一個現象,卻未必有時間可以去深究。 但記錄還是必要。 現在想不通的事情,記著記著,總有一天會想通的。
Thumbnail
你不會不知道自己正在遇到什麼樣的狀況。 只是現代生活越來越忙碌。 很多時候,觀察到一個現象,卻未必有時間可以去深究。 但記錄還是必要。 現在想不通的事情,記著記著,總有一天會想通的。
Thumbnail
每天想著要發文,有時候光是想著要寫什麼,就很傷腦筋。特別是在那些剛好沒有「前幾天多寫了一些東西」而留存下來、可以快速修改之後使用的備用文字。然而這樣的日子,大約是目前日常的八成以上,更不要說,再加上可能某些日子因為下班後還有行程而晚歸,使得可以寫字的時間更短更短了。比如此時此刻。 不過,這麼似乎也
Thumbnail
每天想著要發文,有時候光是想著要寫什麼,就很傷腦筋。特別是在那些剛好沒有「前幾天多寫了一些東西」而留存下來、可以快速修改之後使用的備用文字。然而這樣的日子,大約是目前日常的八成以上,更不要說,再加上可能某些日子因為下班後還有行程而晚歸,使得可以寫字的時間更短更短了。比如此時此刻。 不過,這麼似乎也
Thumbnail
妳問:「連假有什麼安排嗎?」 「沒有安排就是我的安排。」 生活經過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它的下顎線依然削瘦,且低調的挑食,於是懂得了不必去期待就是我的對待。 我說明了正在忙著換季,思考的方式也是。 床包的色系從濃純香的米咖啡,變成了適合耕作與跳格子的淺草綠,細巧
Thumbnail
妳問:「連假有什麼安排嗎?」 「沒有安排就是我的安排。」 生活經過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它的下顎線依然削瘦,且低調的挑食,於是懂得了不必去期待就是我的對待。 我說明了正在忙著換季,思考的方式也是。 床包的色系從濃純香的米咖啡,變成了適合耕作與跳格子的淺草綠,細巧
Thumbnail
本來想寫新年新希望的,結果一路拖沓道現在,有很多的不確定,就也瞎忙下去。 好像也受不了這種失重的生活,而投注書寫始終是思緒最優雅的整飭,試著以字為針,把亂亂的想法理好,織出章法。(當然更多的是未知的部分減少了,不然好像也寫不出來。) 藉著這個機會,整理了上半年的規畫。
Thumbnail
本來想寫新年新希望的,結果一路拖沓道現在,有很多的不確定,就也瞎忙下去。 好像也受不了這種失重的生活,而投注書寫始終是思緒最優雅的整飭,試著以字為針,把亂亂的想法理好,織出章法。(當然更多的是未知的部分減少了,不然好像也寫不出來。) 藉著這個機會,整理了上半年的規畫。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我是菜脯 最近發現自己可能在工作上的時間比較長,中間也沒有太多足夠的休息,導致自己無論在精神還是體力上都有一點受到影響,導致下班時間常常倒頭就睡,進而影響到自己每天的行程安排......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我是菜脯 最近發現自己可能在工作上的時間比較長,中間也沒有太多足夠的休息,導致自己無論在精神還是體力上都有一點受到影響,導致下班時間常常倒頭就睡,進而影響到自己每天的行程安排......
Thumbnail
事先擬定具備彈性的計畫,讓大腦得以釋出空間,跳脫預設模式,讓我們更專注有效的運用時間。
Thumbnail
事先擬定具備彈性的計畫,讓大腦得以釋出空間,跳脫預設模式,讓我們更專注有效的運用時間。
Thumbnail
自己的困境,與他人約定好的事情能準時達成。與自己約定好的事情總是一拖再拖。 我總是能衝刺整體的論壇會議等,準時抵達,當下認真理解解構。 但在與自己的約定時總是會延遲,例如無法如預期時間上床睡覺。
Thumbnail
自己的困境,與他人約定好的事情能準時達成。與自己約定好的事情總是一拖再拖。 我總是能衝刺整體的論壇會議等,準時抵達,當下認真理解解構。 但在與自己的約定時總是會延遲,例如無法如預期時間上床睡覺。
Thumbnail
#與自己交換日記 #Week10餘裕 #Day2 Q.想想一件曾經發生、你沒有機會預備的突發事件,當時你怎麼處理?如果可以重來,你會希望可以怎麼調整自己? ✍️記不太起來有突發狀況的事件。 我會做計畫,都有自己的一套SOP,但多少還是會趕不上變化的突發狀況。 當突發事件發生時有時會很焦慮不安,這
Thumbnail
#與自己交換日記 #Week10餘裕 #Day2 Q.想想一件曾經發生、你沒有機會預備的突發事件,當時你怎麼處理?如果可以重來,你會希望可以怎麼調整自己? ✍️記不太起來有突發狀況的事件。 我會做計畫,都有自己的一套SOP,但多少還是會趕不上變化的突發狀況。 當突發事件發生時有時會很焦慮不安,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