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週有位夥伴私訊我,問了一個超有哲學高度的問題:「老闆叫我簽保證書,我是來上班還是來當連帶債務人?」
老實說,這問題問得很好。
你來上班,真的不代表要把你媽也拖下水。來來來,人資長來幫你把這件事情攤開來講清楚。
一、什麼是「人事保證契約」?
簡單說就是:
如果你搞砸了,公司可以找你的「保人」一起哭訴兼求償。對象通常是爸媽、兄弟姐妹、好朋友或倒楣的室友(拜託別)。
這是合法的,但不代表合理或必要。
二、為什麼有些公司很愛保證人?
- 怕機密資料外流。
- 怕財務人員拿錯錢包(還拿公司那個)。
- 怕面試看走眼,來不及後悔。
- 因為制度設計不良,乾脆叫員工「先保再說」。
⚠️ 提醒:企業這樣做雖然可以理解,但不是萬靈丹,因為:
- 真正會搞破壞的人,保證人連簽三個都擋不住。
- 真正會認真做事的人,不該被當成潛在罪犯在防。
三、員工該怎麼辦?保證前先問這四件事!
Q1. 保什麼?
- 保機密還是保損失?範圍講清楚,不要到時候保到你下輩子。
Q2. 保多久?
- 法律明文規定,最長三年,不是簽了就綁終身。
Q3. 保多少?
- 上限要講清楚,不然別人是分期買車,你卻用你的大好青春分期買怨念。
Q4. 能不保嗎?
- 當然可以拒絕,拒絕之後公司也可以不錄用你,公平交易、別怨別人。
四、企業也該自問:你是真的在控制風險,還是圖個方便?
保證書不是萬能鎖,有時候反而讓人才卻步。
✅ 建議企業這樣做:
1. 建立良好職前篩選機制。
2. 訂出清楚的職務規範與監管流程。
- 關鍵職位設定,定期審計機制。
4. 高風險職務另設「保密與損害賠償協議書」,比抓保人更實在。
5. 投保員工誠實保險。
🌳 Mio人資長的心內話
公司簽保證契約,是在保風險;員工看保證契約,是在看公司是否信任員工。「保障雙方」才是契約真正的精神,不該成為不對等的壓力來源。
如果你今天要簽人事保證契約,記得不是「怕公司誤會你」,是「怕你太快信任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