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週輔導一家新創企業,開場不到五分鐘我就下定決心說道:我們還是從最基本的「誰是誰、誰做什麼」開始吧。
原本只是協助釐清組織結構,沒想到打開潘朵拉的盒子:每個人都「什麼都會做」,但每件事都「沒有明確說」是誰的責任。
多能工雖好,但「模糊分工」可就糟糕了。直到輔導最後,廠長默默嘆了一口氣說:「我們現場都做得滾瓜爛熟啦,但常常做到一半才發現……咦?這是我部門的事嗎?」
這句話比任何績效報表還有重量,因為它暴露了一個關鍵問題:
沒有職務說明書,就像工廠沒有作業指導書,一亂,全員都跟著亂。
為什麼中小企業不能缺「職務說明書」?看完這四點你就懂!
一、提升招募效率:別再用愛發電招人啦!
1. 精準定位人才:
- 寫清楚要什麼樣的人,才不會來了一堆「奇奇怪怪」的履歷。
2. 吸引對的人才:
- 講清楚這工作要做什麼,有能力的自然願意來,也降低沒能力的亂投履歷表的機會。
3. 降低招募成本:
- 過濾掉一些不適合的面試、入職後又離職的麻煩。
二、明確工作內容:你做的不是代工,是待命工!
1. 避免混淆和爭議:
- 部門職責清楚,不會每天都在玩「這到底是誰要處理?」的問答遊戲。
2. 提升工作效率:
- 每個人都清楚自己該做什麼,不再當救火隊。
3. 建立工作標準:
- 有職責才能設流程,有流程才能談效率。
三、降低員工流動率:讓員工清楚「不是在亂槍打鳥」
1. 增強歸屬感:
- 有定位、有舞台,員工才會感受到價值。
2. 降低離職風險:
- 清楚工作內容,就不會抱怨「怎麼跟我面試時說的不一樣」。
3. 提升滿意度:
- 不被臨時抓交替,就是幸福職場的第一步。
四、促進團隊合作:權責分明,才有默契!
1. 明確權責分工:
- 不怕踩線,就怕看不到線。
2. 促進溝通協調:
- 每個人都知道「我做到哪裡,你接到哪裡」。
3. 建立共同目標:
- 整齊劃一的隊形,才打得出漂亮一仗。
🌳 Mio人資長的觀察
廠長的嘆息,其實說出了許多中小企業的痛:不是做得不夠,而是「做得太多、分得太模糊」。
只要願意從職務說明書開始,不用擔心思緒像團毛線球,一定能屢出個方向。